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商标反淡化理论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其反淡化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也同样有着广泛的影响.本文对美国国会2006年出台的《商标淡化修正法案》进行了评述,结合相关理论和法院判例分析了法案内容的变化,并对修正后的法案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知识产权法全面修改之际,本从商标反淡化理论的产生着手,分析了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必要性,并结合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阐述了商标淡化的表现形式和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知识产权法全面修改之际,本从商标反淡化理论的产生着手,分析了商标反淡化保护的必要性,并结合各国立法和司法实践,阐述了商标淡化的表现形式和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4.
淡化行为是一种现代商标侵权。为满足驰名商标发展的内在要求,顺应国际潮流,我国应加强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借鉴各国商标反淡化立法的成功经验,建立比较完善的商标反淡化法律制度,对淡化行为依法打击,从根本上遏制和消灭商标淡化行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商标淡化理论在各国以及在我国的立法体现的比较分析,指出我国新修订《商标法》对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不足之处,并对我国商标淡化立法的完善进行构思。  相似文献   

6.
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淡化是指冲淡驰名商标的显著性,削弱驰名商标与其所表彰的商品或服务之间的特定联系.降低商标所承载的信誉的一种新兴商标侵权行为。反淡化保护的对象不应仅限于驰名商标.还应扩大到著名商标和未注册商标;作为我国反淡化保护对象的驰名商标的“驰名”应限于国内:淡化行为不以实际损害和主观过错为要件。  相似文献   

7.
宋振凌  刘燕 《安康学院学报》2004,16(1):17-18,28
对驰名商标适用反淡化理论的保护,虽然已被许多国家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采纳,但仍然有许多人认为将驰名商标的保护扩大到不同和不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在理论上站不住脚,以下笔者通过财产权劳动理论、人格理论、激励理论从法哲学层面揭示反淡化理论的合理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反淡化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商誉价值,反淡化作为驰名商标保护的特殊法律措施已被人们所关注。从驰名商标的反淡化到商誉的反淡化,这 化理论的重大发展。商淡化的法律措施扩展了反淡化保护的领域和范围。我国立法与实践在商誉反淡化保护方面尚有一定差距,应加强探讨和研究,以期完善立法,维护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9.
商标淡化是指将与驰名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标识用于与驰名商标不相同或不相似的商品或服务上.致使驰名商标的显著性被削弱或商誉受损的行为。商标淡化行为基本上有弱化、退化、玷污三种表现形式。我国目前尚未明确规定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法律制度,这给驰名商标的保护带来不利。今后我国可以从立法、执法和增强市场主体的商标意识方面完善我国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的法制体系。  相似文献   

10.
商标淡化在本质上是对商标所凝结高强度能量的稀释、耗散和削弱,导致的最终后果是使商标丧失能量,不再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商标。商标混淆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商标所指代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发生混同和误认。商标淡化与混淆的联系主要在于:证明责任承担相同、损害商标功能相同、保护对象范围相同、保护利益相同、主观作用相同。商标淡化与混淆的区别主要在于:联想的程度不同、涉及商标种类不同、具体存在类型不同、侵权抗辩范围不同、危害表现形式不同。我国对商标淡化问题并未明确立法规制。为完善我国商标淡化立法,建议:一是在商标法中构建规制混淆侵权与淡化侵权的双轨并行总体立法框架;二是从商标法实施条例和商标法司法解释中完善商标淡化的具体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修订的《商标法》虽以立法形式引入了淡化理论,但实践中驰名商标淡化形式及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为制止淡化行为,必须建立起以反淡化立法为基础的,具有严格执法、规范管理、相互监督机制的从社会到个人、从国家机关到企业的严密的反淡化系统。  相似文献   

12.
商标淡化理论突破了传统理论对驰名商标的保护范围,最大限度地维护了驰名商标的显著性和独创性,对驰名商标实施太过周密的保护并不适合我国国情,商标淡化保护也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其弊端.因而,有必要对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进行限制,具体而言,就是要明确商标淡化的构成要件,并通过对要件的概括抬高反淡化保护的门槛.  相似文献   

13.
驰名商标代表了良好的信誉和对消费者的特殊吸引力。使用与驰名商标相同或近似商标的“搭便车”行为是对驰名商标的淡化,具有很多危害性。通过建立防御商标制度,禁止以他人的驰名商标作为域名注册,禁止他人将驰名商标作为企业的名称的一部分使用,加强行政执法机构的建设和加大执法力度等措施可以加强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  相似文献   

14.
商标淡化理论随着商标表彰性功能的崛起而崛起,它以广义的显性和广义的混淆理论(联想理论)为基础,将商标权和保护对象从识别性的保护扩及识别性和表彰性的保护,将商标权的保护领域从同类商品或服务扩及到不相类似的商品或服务,甚至扩及商品或服务之外的其他领域。较之传统的混淆理论和无谓竞争理论,商标淡化理论为驰名商标的保护提供了更为完善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商标合理使用规则源于美国立法,并随着美国的司法实践逐渐完善,该规则也被其他国家的商标立法所借鉴和吸纳,《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第17条也有明确规定.但我国现行的《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9条的表述既落伍于当前我国司法实践的变化,也和国际社会比较成熟的商标合理使用规则相脱节,因此,本文将针对《商标法实施条例》第49条的规定,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而提出修改和完善的建议及具体立法条文.  相似文献   

16.
“商标的使用”在商标法律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商标权利的取得、维持和救济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商标使用是否是商标侵权的前提和独立要件以及商标使用的判定标准颇具争议。因此,有必要结合商标法原理对商标性使用规则做进一步检讨和审视。除了将相关公众认知的来源指向作为核心区别因素外,还可以补充使用者的主观意图、商标主要功能这两个参考因素来辅助认定与说理。同时,在商标侵权行为的判定中,商标使用情形认定不具有独立存在的空间,其作为部分案件商品或服务类似性判断的前置步骤,并不会影响类似性的成立与否。基于吉尼斯北京公司诉大明公司侵害商标权纠纷案相关案情,文章认为原告的权益可以通过反不正当竞争领域的虚假宣传与商标法领域驰名商标的反淡化行为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7.
商标所能给权利人带来的经济利益是法律对商标权给予保护的根基所在,如果对商标权进行保护而不能给商标权人带来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利益,那对商标权的保护将是无意义的。反淡化立法旨在给予驰名商标特殊保护,防止继商标驰名以后,因第三人的注册或使用而导致该驰名商标的声誉和显著特征被玷污或贬低。这种保护不仅是为了防止混淆也是为了防止驰名商标的声誉受到不法竞争的损害,从而保障商标所有人进入相关市场。  相似文献   

18.
商标侵权行为与商标淡化行为是处于不同层次的两种理论,并不互相排斥。由于二者的立意、角度不同,判断标准各异,出现相互交叉的情况在所难免。同一个案件完全有可能会同时使用商标侵权行为和商标淡化两种诉因,产生责任的竞合。  相似文献   

19.
商标淡化以联想理论为基础,不以产生混淆为必要,而以引起联想为必要。商标淡化以借用他人商标知名度和企业商誉的不正当手段,损害市场主体的权益、破坏市场秩序,因而具有不正当竞争的性质。商标法对商标淡化的规制存在缺陷,应以竞争法作为兜底性规范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三种商业混同行为。商业混同行为是现实中最常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其危害极大。然而新类型的商业混同行为,如不正当模仿行为、反向假冒商标行为以及商标与企业名称的混同行为等却因为法无明规定而得不到有力的规制。建议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增加新类型的商业混同行为的规定,以完善竞争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