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宋琬生平的记载,早在清朝就众说纷纭,在当代人的研究中也是莫衷一是,叶君远先生的《宋琬年表》比较详细地考证了宋琬一生的行迹和简略的交游情况,但在宋琬的生平中还有几点不够完备,这对于宋琬的著作考评和交游考证会产生一定的障碍和误导,本文对其中的几点作了相应的厘定和补充,以期起到勘误订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杨燕 《现代语文》2006,(9):41-43
宋琬,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官至浙江、四川按察使。时人呼为“宋荔裳”、“宋观察”。众所周知,宋琬是清代一位颇具盛名和影响力的诗人,与施闰章并称“南施北宋”。人们论及宋琬总是习惯于从诗歌的角度出发,而往往忽视了他的散创作。其实,宋琬散的艺术成就绝不逊于同时代的散家。但名久为诗名所掩,与其诗歌相比,宋琬散井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宋琬散主要收入了《安雅常集》、《重刻安雅堂集》、《安雅常书启》和《安雅堂未刻稿》中。本仅选取宋琬康熙七年湖州交游和散创作为切入点,希望通过宋琬此年、此地散创作的分析探讨见出其散创作海底冰山之一角。  相似文献   

3.
宋琬(1614—1674)字玉叔,号荔裳,山东莱阳人,有《安雅堂全集》。 (一) 宋琬于顺治四年中进士,授户部主事。后来仕途并不得意,曾两次下狱。顺治七年宋琬“用诬浮系于理凡浃月,而获湔祓,还官郎署。’(吴伟业《宋玉叔诗文集序》)顺治十八年,正在浙江按察使任上的宋琬,被满门抄系,槛车押赴北京,这一次被关了三个年头,才被免罪放归。两次都是族人告密,都与于七起义有关。顺治五年,于七在山东栖霞一带起兵反抗清廷,曾攻州  相似文献   

4.
通过梳理文献资料,对宋琬的词学思想进行了归纳,认为其词学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其词学思想与诗歌思想紧密相联,均表现出重言志、重寄托的特点。第二,重视词的音乐特质。第三,重视地域环境对创作主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晋(1629—1659年)虽然一生短促,只活了三十一岁,但是他经历了明末东林与邪党的斗争、李自成起义、明王朝的覆灭及清人入关等历史事变,目睹了明朝的弊政和满清统治者为了巩固其统治而采取的种种手段,其生活经历和感受是十分丰富的。张晋的父亲是一个开明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常常在严冬煮粥救济饥民。张晋从小所受的忧民、忧天下的教育,在现实生活的刺激下,逐渐稳定、深化,从而成了他思想中起主导作用的成分。张晋在二十三岁中举,次年联捷中进士。由于他“诗才如云蒸泉涌”,“诸公争为击节惊叹”,因而“得盛名于京师”。宋琬赠他的诗中说是“一时惊彩笔”,他自己也曾自负地说是“才名动天下”。当时的著名诗人,除宋琬之外,施闰章、魏象枢、孙枝蔚等也有诗给他。他在《戒庵自识》中说:“十四岁知声律,今一纪矣。笔墨率然,轶于乱,轶于醉,箧存古近诗千七百馀首。壬辰客燕,忆所忆而示人,志不忘父师之训。总未有心也。”  相似文献   

6.
清代宋琬的药名闺情词是一种目前无人论及的词体,很具特色。宋琬以中药名为-意象表达思想感情;在嵌入中药名时运用了离合、双关及顶真等的修辞手法;用药名进行创作的原因在客观上主要是文学的逐渐发展与完善,主观上是受词人自身创作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宋琬是清朝初年的著名诗人,创作领域涉及诗、文、词、曲、赋,尤以诗胜,在诗坛上与施闰章齐名,被王士禛誉为“南施北宋”。作为清初的“国朝六大家”之一,其诗风的演变规律不但取决于自身的文学修养和艺术追求,而且与当时的诗学思潮和文化风尚密切相关。早期宗唐复古的观念得于地域家族文化和社集活动的影响较多,而人生阅历的丰富,广泛的交游,诗界风尚的演变和前辈的导引对宋琬中年之后熔铸唐宋的诗学观念起到了重要作用。宋琬诗学渊源流变和交游结社活动也透露出明末清初诗风变化的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8.
宋琬是清初诗坛上颜富声望的一位诗人,他最具个性的诗作是“入狱诗”。本文将宋琬的入狱诗分为系狱实录、亲情诗、感怀诗、赠答诗四类,分别予以了探析。文章并讨论了以“怨怒”为典型风格的这部分诗作在清初诗坛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9.
佚名 《初中生》2012,(14):24-27
正先来说说同学们在写作过程中的一些现象,大家可以对号入座,看看自己是不是也曾如此过。第一种现象,写作文的时候常常是一片茫然,不知从何下笔,但迫于压力又不得不写,于是,就只好瞎写一气,连自己也  相似文献   

10.
毕婚族和急嫁族一夜之间以异军突起的态势向我们走来,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它们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有迫于女大学生就业难压力、有迫于家庭压力、有"传统妇女回家"思想的回归、也有对纯美爱情的坚持。因此我们应辩证地看待这种现象,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呈现出了标准化教育的模式,即学生接受体育教育一方面是迫于学分的压力,另一方面是迫于达到国家体育标准的要求。就此来看,我国的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也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广大师生心目中,锻炼身体成了一项可有可无的事情。这种思想存在极大的片面性,文章在分析体育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要求及我国高等学校发展大众体育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更好地实行高等学校大众化体育教育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金华市第四中学的一名高二学生,因学习名次不好。又迫于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打死了亲生母亲(中央电视台报道)。四川省某中学一名高三学生,为使自己在高考中榜上有名,竟然用安眠药将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室好友麻醉,使其丧失了高考的机会(自思想政治课教学)。辽宁省某初中的一名初二学生,  相似文献   

13.
宋琬作为"国朝六大家"之一,其诗歌创作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对于他入清之后即参加科举考试,出仕清朝的行为却很少有人提及。宋琬在清初的身份和经历比较特殊,他以"白衣秀才"的身份参加科举考试,出仕清朝不属于"失节",但其世家弟子的身份和举家被清兵屠戮的灭族之仇对其心态影响较大。本文分析了宋琬仕清的矛盾心态与缘由,并叙述了仕清行为对其诗歌表现内容和艺术风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滁州学院学报》2016,(4):34-38
明清之际是我国诗学思想的一个重要转变时期。明代诗坛的主流是尊唐抑宋,这种思想在经历明清鼎革之后,逐渐发生了转变。其中,钱谦益强调新变,提倡宋元,首开清初诗坛宗宋之风;冯班、吴乔、贺裳等人则将诗学对象由盛唐诗转向中晚唐诗,诗学对象再次变化,呈现向宋诗滑近的趋势;而在清初的唐宋诗之争中,吴伟业、黄宗羲、宋琬、查慎行、朱彝尊、王士禛等人以唐宋并重的方式,努力为宋诗辩护,至康熙初年终于形成一股宋诗热。至此,明清之际的祧唐祢宋诗学思想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5.
宋琬与施闰章均为清初著名诗人,号称“南施北宋”,两人遭际不同,诗作风格也迥异,但两人友谊深笃,一生中虽然相聚时间无多,但两人诗文往复,友情越时日而无衰,两人相知相契,相慰相藉,交游的诗文即丰富了清初诗坛的创作,也谱写了人间友谊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久违的幸福     
《新作文》2007,(10)
在今年第五期杂志上,我写了题为《邮资涨了,幸福感少了》的卷首语。说实在,将那期卷首语的标题定下来时,心中多多少少是有些惴惴不安的。因为像这样"明火执仗"地向读者索要文字、索要心情,是否妥当?在此之前,也从未见到有编辑这样大肆渲染过自己的"抱怨"之情,却还硬要为这种抱怨找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出来。可是迫于当时实情,迫于想要延续"编读你我他"这个栏目的愿望,还是硬着头皮将心里的感受写了出来。  相似文献   

17.
如何准备教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研动机大概有几种:①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科研或工作打好基础。这是一种正确的心态,也是我们报考研究生时应具备的心态。②不想马上进入社会,想再多念两年书。③为了混到一个文凭来提高自己的身价。④想通过考研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或仅把考研当成是一种人生经历(考研专业户)。⑤迫于家庭的压力,或随波逐流走上考研之路。  相似文献   

18.
阿点信箱     
彭宇(四川):我学习是迫于各方面的压力,怎么也提不起兴趣,怎样才能达到学习和兴趣相结合呢?阿点:首先你应该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是迫于压力你才学,而是你为你自己学,你才是学习的主人。其次,有兴趣你才能主动去学。给自己定一个短期目标,不要太高,比如说下次月考比这次月考上升一个名次,有了成功的感觉,你就会慢慢对自己充满信心。姚丽(内蒙古):我平时考试成绩还不错,但是每到大考的时候总是很紧张,精神无法集中,成绩也跟平时相差很大,马上就要高考了,你说我该怎么办呢?阿点:考试紧张、焦虑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对考试的…  相似文献   

19.
胡媛 《华章》2012,(17)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普通高中的德育教育越来越显现出其迫于改变、亟待优化的现状,在借鉴古法思想的指导下,朱熹道德教育作为一种长期沿用的教育思想被人们研究并发展,开创出了一套即可传承又符合现今社会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人活一世,追求充实,可以活得有滋有味;一世从教,追求实效,可以教得有声有色。 迫于家境,初中毕业后我进了师范学校,决定了我将一生从教。当时我认定:“贵贱不分行,行行出状元”,因此我便为了这个目标而不断地充实自己。在三年自然灾害勒紧裤带的日子里,我一刻也没放松学习。至毕业时,不管是语数理化成绩,还是琴棋书画能力,均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