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地理学科教育更是如此。"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一直是地理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这充分肯定了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
<正>一、紧密结合生活和生产实际进行地理教学,将地理教学渗入学生生活中美国国家地理课程标准通篇体现了"生活化的地理",强调地理为生活服务,倡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从关注周围社区的生活环境、家乡所在的市区省区,到关注国家和世界领域的各种地理现象,了解人地关系、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地理现象的分布及演变等内容,揭示了地理教育的真正责任,强调地理教育是维持人类生活和学习的教育,是为人类生活所服务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在教学中,要倡导开展地理脱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使教学应尽量还原生活,并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93):129-130
地理"新课标"最基本的理念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倡导地理实践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基本技能、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做中学"理念核心是"探究式科学教育"。本文阐述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做中学"理念,让学生动手、动脑,从而构建灵动、高效的地理课堂。  相似文献   

5.
吴鹏 《考试周刊》2014,(73):125-125
生活即教育,新课程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本文在深刻剖析地理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基础上,倡导教师更新教学理念,生活化处理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多观察体验生活,对生活中地理问题勤加思考,并总结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环境教育所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  相似文献   

7.
杨晓霞 《地理教育》2013,(Z1):47-48
<正>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课程理念,强调"学习对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思想。倡导地理教学生活化,即地理教学要走进生活,贴近生活,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地理学科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而应试教育却使高中地理教学脱离生活实际,教师直接实施灌输式教育,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所  相似文献   

8.
教育就是生活的过程,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旨在倡导生活化的地理教学。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植根于现实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获得丰富的、充满生活活力的地理知识,帮助自己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9.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地理知识中蕴含着人类的实践经验活动,蕴含着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地理课堂教学要深入挖掘地理知识的现实生活意义,建立学生与真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体验地理知识的意义和地理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汤秋芬 《考试周刊》2014,(68):136-137
<正>陶行知先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教育理念。新课程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要将教学内容纳入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社会的关系之中。地理学科作为一门以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其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充盈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地理课程改革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那么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程标准理念,让地理知识对生活有用呢?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  相似文献   

11.
<正>教育是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的,地理教育也不例外。地理是一门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包括地球上的大气、水、岩石、矿物、生物、土壤、资源和能源、工农业、人口与城市等地理环境,涉及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学科。地理新课程倡导"关注贴近学生活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若恰当地联系本市、本县甚至本校地理环境举一些生动的例子,适时穿插进行乡土地理教  相似文献   

12.
生活即课堂。无论是孔子“以天地自然为师”的主张和卢梭“世界以外无书籍”的思想,还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无不表现出倡导学校教育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观念。地理课程标准倡导“学习对生活有厢的地理”,因为生活与学生的距离是最近的。我们难以想象,那种把地理知识与社会生活“骨肉分离”,  相似文献   

13.
地理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渠道,要使课堂从始至终充满生机和活力,就要遵循新课程倡导的"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这一基本理念,变革地理课堂,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要求,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充分体现。因此新课程在保证基础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基本能力培养的前提下,重点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互助学习,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地理学习、乐于探究、勤于思考、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整理资料从而获得地理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丁运超 《文教资料》2012,(20):194-196
教育旅游活动契合了《地理新课标》提出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教育理念,较好地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即:知识学习、能力培养与情感体验的有机结合,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与我国大力倡导的素质教育这一时代主题相适应,是一项很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旅游活动有助于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教育旅游活动推进地理课程改革要立足于更新教师观念、创建地理资源库和设置"生活化"问题,在这三项策略上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16.
在有关环境教育渗透的各个学科里,地理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密切的。地理教育中强调的"人-地关系"与环境教育中所倡导的"理解和鉴别人类、文化和生物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基本一致的。在地理教学实践中,为培养学生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到来,我们认真思考"迎接新课程,我们应该做些什么?"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去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生活中学习地理,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运用所学课本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育只有回归生活,才能实现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所阐述的重要观点。生活教育与地理课程标准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基本理念相一致。作者尝试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同地理教学相结合,以便更好地体现地理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正地理教学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富国强民的需要,是经济建设的需要,是让地理教学唤发生命光彩的需要,更是我国实现教育改革更好培养优秀人才的需要.地理教学大纲中指出:"地理教育在今日和未来的世界培养活跃和有责任的公民所必须".为更好完成上述任务,高效、有序、和谐培养人才,实施地理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结合实践,笔者谈几点教学策略与切入点.一、贴近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大纲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生活即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旨在倡导生活化的地理教学。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生活化教学的最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