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 教十几年 ,我在语文教改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特别是近几年来 ,我与同行们一起摸索进行“感知、理解、消化”三步阅读法的教改实验 ,积累了一些经验 ,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这里 ,我结合自己的一节课 ,谈谈我在阅读教学和培养学生阅读 (自读 )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一、指导思想及操作思路1.指导思想。(1)遵循“感知—理解—消化”的认知规律 ,进行阅读 (自读 )教学 ,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 )优化自读课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2 .操作思路。教育学理论认为阅读能力可以分解为四种成分 ,即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价 (鉴赏 )能力、活用…  相似文献   

2.
文学鉴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是进行综合素质教育的最好途径之一,它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培养审美能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并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大学语文中有不少名家名篇和许多内容和形式都很独特的美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引导学生去鉴赏这些美文。下面是笔者在进行文学鉴赏课的教学中归纳出的一些方法。(1)表象阅读。所谓“表象”,即学习主体在感知基础上,头脑中形成知识保留的印象。表象阅读是文学作品阅读的第一步,它包括“通读”及“品味语言”两部分。通读。就是要求学生通读整篇作品,了解大意…  相似文献   

3.
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本)明确规定课外阅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这已引起众多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不少教师在语文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为此开设了“阅读课”,这是一种明智之举。阅读课如何操作?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弄明白开设“阅读课”的出发点,明确其价值取向。一、“阅读课”的价值取向阅读心理学家吉布森和利文提出:“阅读乃是从课文中提取意义的过程”。这里的“课文”一词是指包括印刷的文字、图画、图解、图表在内的等等阅读材料。这里的“提取意义”内容  相似文献   

4.
许燕平 《阅读》2023,(95):36-38
整本书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合理运用“阅读之眼”:以“飞鸟之眼”通览,以“蜻蜓之眼”慢品,以“蚂蚁之眼”细读。这三只眼睛可以让学生学会站在“高处”通览整本书,培养阅读思维的整体性;形成多角度看问题的意识,培养阅读思维的全面性;反复精读关键情节,培养阅读思维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阅读“专题—研读”教学模式,是语文研究性阅读理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具体的操作范式。它立足于传统阅读教学的“遵路”和“入境”——沿着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按照文章的人情事理确定一两个覆盖全文的、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大问题”(“专题”),让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其教学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6.
李慧 《阅读》2007,(1):6-8
嗨,大家好!时光的脚步踏上了2007年,生活的篇章翻开了新的一页。带着崭新的向往和心愿,我们将开始又一段愉快的阅读之行。新年伊始,叮当姐姐向你推荐“双桅船经典童书"系列第一辑(共10本)。从规模上看,“双桅船”至少将涵盖50本世界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从内容上看,“双桅船”的每个故事都散发出童心和童年的精髓;从形式上看,“双桅船”具有与经典内容颇为相称的精致形式,封面、插图都恰到好处地阐释着文字,增添着幽默、生动的情致。阅读经典,我们的童年乃至一生都会因此而丰富、美丽、灵智、健康和快乐;“双桅船经典童书”系列“每一本都很优秀”(作家梅子涵语),“这样的书是书中之书!”(作家曹文轩语)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们主要是“听中学”、“看中学”,新课程除此之外还提倡作文教学要“做中学”、“读中学”、“讨论中学”。仅就“读中学”来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等。学生阅读有课内外之分,但课堂教学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因此,从阅读课入手,重视阅读与习作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不仅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哲人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话很形象地说明了传授知识与教给方法、培养能力的关系。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多次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更强调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而具体到语文教学上,总结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指导阅读、读出“味”来 阅读是理解的第一步,没有阅读,就不能理解。要教给学生阅读三步法。(1)初读课文,圈点生字、生词、难点、重点、关键词语。(2)精读课文,理清层次,把握大意。(3)研读课文,学习表达方法。写作特点。  相似文献   

9.
以八年级语文阅读能力的测试为依据,描述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要素内容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水平特征。经过验证性因素分析,证实了阅读能力结构由认读感知、推理解释、评价鉴赏、质疑探究和拓展应用这五种能力构成,是一个二阶五因素的模型构成,其拟合度参数值符合标准,测试卷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学生在五个阅读能力表现中,最好的是“推理解释”,其次为“认读感知”,再次是“质疑探究”能力,又次是“评价鉴赏”能力,最差的是“拓展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为应试服务,加上观念的陈旧和僵化,现在的阅读教学背离了文学阅读欣赏的基本规律;现代的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活动是由作家、作品、读者共同构成的“三R”关系的整体,学生是阅读行为的主体,允许学生在阅读中有自己的看法,因此,教师要做一个“学者”而不做“讲者”,尊重学生阅读的自主选择,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独特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1.
阅读无疑是学习外语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外语工作者一贯努力探索的问题.Goodman曾在《阅读专家杂志》(Journal of theReding Specialist)上提出了阅读是“心理语言的猜谜游戏”(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这一著名的假设.在进一步解释这一假设时他提出:文章的作者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而读者则借助于心理语言过程,尽一切努力来重现这一信息.心理语言学派认为,理解文章绝不仅仅依靠语言知识,而是取决于一个人如何把一篇文章与自己本身的知识联系起来的努力.用他们的话说,“每一个阅读理解行为都涉及一个人对世界的了解.”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理解文章、掌握信息,阅读技巧也就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每篇文章所包含的信息的方法.由于阅读内容不同,难易程度不同,采取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所用时间也就各不相同.一个人运用的阅读技巧和方法综合反映了其阅读能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12.
“三六九”的“三”,就是把整个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分成三个阶段;初读排障阶段,精读理解阶段和研读总结阶段.“六”,即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达到独立阅读的六种能力:汉字的认读能力,词语的选义注释能力,语句构造的理解和语意概括能力,文章结构和基本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文章中心的理解、归纳能力,文章的鉴赏能力.“九”,是学生课堂“九步自学法”.(1)朗读课文,标节码,勾画生字词;(2)查字典,给生字注音组词;(3)查词典,对词语选义注释;(4)查找资料,阅读书中注解,了解文章体裁、作者和写作时代背景;(5)听写生字词;(6)分析文章思想内容;(7)划分段落,概括节、层、段意;(8)分析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加快在中小学普及计算机教育已是刻不容缓.下面谈一下我在学校开展计算机活动的具体做法.1.组织兴趣小组计算机兴趣小组以年级为单位,吸取对学习计算机有兴趣,素质较好的学生参加.具体做法如下:(1)以小组为核心(即年级)讲解计算机的简单理论、语言等知识.(2)小组与小组之间、小组内各成员之间进行比赛,开展比操作、比编程等竞赛活动.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3)组织讲座,适当加强和扩展计算机知识.2.利用黑板报办好“计算机园地”将积极性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组成小组.利用板报开辟有“计算机知识栏”、“习题栏”、“病题会诊栏”、“竞赛题栏”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于趣味,尽可能吸引更多的同学来关心、参加这一园地,在选编习题中,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智能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3.指导学生课外阅读(1)组织学生阅读计算机发展史一类书籍,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2)逐步阅读和课堂内容联系紧密的并能扩大知识面的计算机书籍.  相似文献   

14.
公共英语课程现在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借助字典阅读专业外文书刊,而且要做到“四会”(会听、会说、会读、会写),特别是“快速阅读”和“听力”。本文总结了作者的教学经验,由于写成时间较早,着重谈了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其内容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的古人在很早以前就从实践中得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是说,书读得多、读得熟,文章自然也就会写好的。阅读和写作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打个比方说,阅读犹如阶梯,随着阅读的步步提升,你就会迈进写作的殿堂。  相似文献   

16.
阅读经史子集中的文章,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词语:“崩”、“薨”(hong)、“不禄”、“没”、“升遐”、“捐馆”、“殒”(yun)、“大辟”(bi)、“磔”(zhe)、“殣”、“汤镬”……诸如此类古人用以表示“死亡”的词语,连同与之有关的确凿的事实,生动地描绘出了我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黑暗而阴森的历史画面:不可逾越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家庭内部带有血腥味的政治斗争;哀鸿遍野的凄凉及其必然由新的进步的社会形态所替代的趋势。 先谈“崩”、“薨”、“卒”、“不禄”和“死”。这五个词都是“死”的代称。《礼记·曲礼》上  相似文献   

17.
张炳祥 《阅读》2024,(31):59-60
<正>阅读需要兴趣、自律,需要方法、策略。这是学生自主阅读得以恒久进行的情绪准备与方法保障。小学生受年龄、心理、心智、阅历的限制,需要一定的阅读课程引领。而大阅读课程的首要任务是上好“三种课”。一、导读课,在激趣上下功夫导读课是学生阅读前的“好书推介会”。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师选用适当的方法,把学生引进书中,营造“未成曲调先有情”的阅读氛围和阅读期待。常用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18.
诗歌教学内容的确定就是指在阅读与鉴赏诗歌的教学活动中,面对着“丰富”和“多样”文本价值,语文教师在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的基础上,深入解读文本的丰富意蕴,合理取舍,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过程.具体而言,高中诗歌教学内容的确定策略,有阅读取向的确定、阅读方法的选择、文本核心价值的挖掘和文本丰富意蕴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经典阅读成为了语文教学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发掘经典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与经典的精神对话中,提高语文素养,涵养人文精神,这已成为了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探索中的一个重点。让“闲暇”进入语文课堂,使学生从容阅读;用“细读”深入作品内核,使学生体悟作品内涵;借“多元”阅读彰显师生个性。  相似文献   

20.
毛鹤美 《阅读》2024,(15):17-19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它对于拓展阅读内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审美素养均有较大的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实践。“1+N”的群文阅读教学需正确处理“1”和“N”的关系,确定“1+N”材料选择的原则,明晰“1+N”群文阅读的操作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