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新军阀间的矛盾很快就暴露出来了,掌握中央大权的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唐生智等军事集团之间,与汪精卫、胡汉民、孙科等政治集团之间,时而刀兵相见,时而道弟称兄,进行了曲折复杂的勾结与斗争。从1927年到1932年初,国民党大小军阀之间进行了数十次战争,直到蒋介石打败各反蒋派,与汪精卫合组南京政府,这场斗争才宣告基本结束。本文仅就这期间国民党新军阀混战的生要情况,作一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2.
从1927年夏国民党背叛大革命到1932年初南京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建立,国民党新军阀进行了长达五年的混战。搞清这一时期新军阀混战的历史,有助于我们认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形势和任务,了解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客观依据,从而丰富党史教学与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在国民党新军阀割据混战时期,以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在民国20年以前是黄绍竑)为首的新桂系地位显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地方实力派。新桂系军阀集团之所以能在国民党新军阀混战割据中称雄一时,与名义上统治全国的蒋介石中央政权相抗衡而保持广西的独立,这不仅因为新桂系军阀集团能够利用各派系各集团间的矛盾,还有赖于他们对广西的惨淡经营,保持着自己的割据地盘和势力,而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又得力于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史学界一直把北伐战争称作是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发动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战争.笔者以为,由黄埔而来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在1926年开始北伐时已成为新军阀蒋介石的军队,由西南军阀而来的国民革命军其它几军并没有因改编而消除它的军阀性,且1926年北伐决定作出时,中共已退出了国民党的决策层,蒋介石大权在握,以至北伐战争完全按国民党新军阀的意图进行,战争进程中的种种表现,国民革命军的军阀性暴露无遗.  相似文献   

5.
一、读示意图,分析示意图的历史特征。1.秋收起义的历史背景:①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形成了新、旧军阀对立的局面,打着国民党旗号的新军阀以“革命”为幌子,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国社会新、旧军阀间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②国民党新军阀为了争夺国民党的最高领导权,内部派系斗争十分激烈,新的派系斗争给革命的再酝酿赢得了一定的时间。③国民党军阀充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对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实行了严厉的镇压政策,许多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工农群  相似文献   

6.
1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共产党曾与国民党两次合作,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 1911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亥辛革命失败之后,出现了军阀混战,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大众同封建主义的矛盾日益尖锐。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境地,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加紧,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加深,在中国大地上内忧外患,群魔乱舞。国民党变成了一盘散沙,一部分党员  相似文献   

7.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在南京建立了国民党新军阀政权。经过党内的反复争斗,1928年2月,国民党召开二届四中全会,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四派新军阀获得了“统一”。同年4月,举行了“二期北伐”,迫使奉张军队退回东北。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至此,中国南北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仅隔三个月,国民党新军阀各派之间又发  相似文献   

8.
军阀是封建性的事物,军阀们的思想意识充满了封建主义。中国近代军阀主要指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和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诸派系。他们入民国后,表面上不宣扬“天命”、“神权”、“君权”一套,但实际上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依然主要是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和迷信思想。其统治思想和统治方法,无一例外都是封建主义的,或者说基本上是封建主义的。如果说和古代军阀有所不同,则是由于历史条件不一样,中国近代军阀除封建思想意识外,还伴有资本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统治思想和统治方法。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第一章第一节在讲述“东北易帜”影响时写到:“这样,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为什么要加上“形式上”三字?理由有四: 一、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十分激烈。有蒋派、汪派、桂系等等。二、东北易帜后,国民党各派新军阀盘踞一方,混战不断,先后有蒋桂战争、蒋冯战争、中原大战等  相似文献   

10.
雷马事变     
1931年8月25日,在甘肃省会兰州发生了对时局影响颇大的事件,时任暂编第八师师长的雷中田,武力扣押了省政府主席马鸿宾,震惊省垣。后人称之为“雷马事变”。表面上看,事变是由二人间的各种矛盾所引起的,事实上背景颇为复杂。“雷马事变”前夕,甘肃政局受国内军阀混战的影响而动荡不安。1928年,国民党新军阀对奉作战胜利后,蒋介石借北平编遣会议之机,极力扩充个人势力,排斥异己,使得各派军阀矛盾加剧。当时盘踞西北的冯玉祥发起武力讨蒋,但在蒋介石的分化瓦解下,冯部大将韩复榘、石友三,以及跟随冯玉祥去中原作战的马鸿逵阵前倒戈,迫使冯玉祥不得不重新部署:调甘肃省主席刘郁芬率部入陕,  相似文献   

11.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尾的时间和地点是:“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1927年的中国是一个什么样子呢?稍有现代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这一时期,北伐战争最终失败,国共合作走向破裂,国民党在全国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军阀混战连年不断。特别是1926年发生了段祺瑞政府残酷屠杀各界群众的“三一八”惨案,朱自清是这场惨案的亲历者,他在事件发生后第五天,写下了《执政府大屠杀记》,悲痛地  相似文献   

12.
中原大战期间蒋介石对张学良的引诱和争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0年中国现代史上爆发了空前规模的军阀大混战,史称中原大战。战争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为一方,以阎锡山、冯玉祥为代表的反蒋军阀势力为另一方。双方军事力量势均力敌,雄踞关外的张学良倒向何方,对于战争的胜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张学良就成为双方激烈争夺的对象。最后张学良倾向中央,出兵入关助蒋,促进了阎冯反蒋势力的瓦解和战争的失败。本文试图对蒋介石是如何诱惑和争取张学良的作一探讨。一中原大战实质是1930年以前各派军阀反蒋战争的继续。众所周知,自1927年4月反动的蒋家王朝建立后,由于蒋介石的“削藩”政策和独裁政治的实施,使国民党内各派军  相似文献   

13.
滇系军阀是南方军阀中一支比较突出的军事力量。由于云南首先发动的护国战争获得胜利,滇军声威远播,其首领唐继尧成了全国的政治风云人物之一。滇军乘胜驻进了四川和广东,在以后的历次滇、川军阀混战中,和为争夺对广东护法军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滇军都是一支实力较强、颇有影响的军阀队伍。一九二七年,北伐战争胜利发展之际,云南亦发生了新、旧军阀的更替,滇军将领胡若愚、龙云、张汝骥等人举行军事政变,推翻了唐继尧的军阀统治。接着,国民党新军阀取代  相似文献   

14.
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成立后,为了标榜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实现中山先生民生主义中“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的思想,在一些省份首先推行减租减息,接着制定了《土地法》和进行土地改革。但是,由于国民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决定了南京政府不可能进行彻底的土地改革;也由于南京政府从未真正地统一中国,国民党新军阀割据纷争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内乱外患,使南京政府所进行的土地改革尚未认真开展即告失败。本文试图对南京政府在1927—1937年期间的土地政策、土地改革及其失败的原因作一评析。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一、基础知识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国民政府的“北伐”;宁汉合流;济南惨案;皇姑屯事件;东北“易帜”;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帝国主义进一步控制中国的金融财政;四大家庭官僚资本的形成;法币政策;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改订新约运动。二、思想教育1.南京国民政府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建立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十七、为什么说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是中国革命新的直接目标?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于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开始了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 国民党新军阀的对外政策:背弃孙中山的反帝、联俄主张,代之以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反对苏联的外交政策。对内政策:在政治上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残酷地镇压人民,屠杀共产党人、国民党左派和革命人民;在军事上扩建常备武装,镇压苤命力量,并建立密布全国的特务组织,实行白色恐怖;为强化专制统治,制订多项反动法规,用法律手段扼杀革命和人民民主;推行保甲制,连坐法;对进步文化运动进行“围  相似文献   

17.
《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一节(一课时),共分四个目,即“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宁汉合流”、“南京政府的‘北伐’和‘东北易帜’”、“国民党新军阀的混战”。教师授课时应把“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东北易帜”作为课文重点,因为这两个历史事件分别标志国民政府在中国统治的开始和它在形式上统一全国。一、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国民政府的统治,也就是蒋家王朝的统治,从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到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一共存在了22年。对这一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课文分三部分说明。 (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课文主要从两方面叙述。  相似文献   

18.
十七、为什么说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是中国革命新的直接目标?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于4月18日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开始了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  相似文献   

19.
一、读示意图,分析历史特征。1、北伐的历史背景:①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军阀混战加剧。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九国公约》,使中国又重新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列强的共同控制下,打倒列强,推翻封建军阀统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②国民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使帝国主义和各派军阀十分恐惧。1926年,在帝国主义的撮合下,直奉达成谅解,联合“反赤”,并  相似文献   

20.
二十年代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2 0年代初 ,中国正处于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深 ,封建军阀混战不休时期 ,孙中山领导推翻军阀的统治斗争屡遭惨败。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与人民革命力量蓬勃发展的背景下 ,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 ,此后 ,其性质发生了很大变化 ,显示了国民党改组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