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交往的智慧     
女儿三个月大的时候就被送进了托儿所,后来因为她班里有孩子生脑膜炎成了“脑瘫”,吓得我们不敢把她送托儿所了。没有别的办法,我只好带她回了她姥姥的家。当时我母亲还没有退休,就请了个保姆带女儿。于是,逃脱了疾病感染危险的她,进入了安全、幸福的“温室”,将女儿托付给父母,我们很放心,只是感觉有点对不起年老的父母。可是,这种“放心”没有多久就开始动摇了。大约在女儿十来个月大的时候,我们回去看望女儿。保姆骄傲地向我们报告:看你们的姑娘多能干,想要吃别人的东西会先向别人笑,还会自己伸手到别人口袋里去拿,有时候还会乘别人不注…  相似文献   

2.
女儿的成长需要“对手”——这是我从女儿喜欢吃别人家的饭这件事上悟出来的。以前,为了女儿能够吃顿饱饭,我们夫妻俩或诱或哄、或恐或吓,都未能奏效。女儿好像明白,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你疼还疼不过来呢,能把我怎么样?所以,常常能够见到这样的无奈场面:我端着碗,丈夫拿勺,追着女儿喂饭吃。女儿呢,吃一口,玩一会,悠闲得很,似乎觉得做父母的挺好玩,她在和爸爸妈妈玩藏猫猫的游戏哩。后来,我不耐烦了,索性饿她一顿两顿,你猜怎么着,女儿一点都没有要吃饭的表示,不知是丈夫偷偷给她零食吃,还是贪玩的女儿不知道饿,反正女儿从来不向我们要饭吃。一…  相似文献   

3.
女儿的成长需要“对手”——这是我从女儿喜欢吃别人家的饭这件事上悟出来的。以前,为了女儿能够吃顿饱饭,我们夫妻俩或诱或哄、或恐或吓,都未能奏效。女儿好像明白,现在都是独生子女,你疼还疼不过来呢,能把我怎么样?所以,常常能够见到这样的无奈场面:我在一边端着碗,丈夫拿勺,追着女儿喂饭吃。女儿呢,吃一口,玩一会,悠闲得很,似乎觉得做父母的挺好玩,她在和爸爸妈妈在玩藏猫猫的游戏哩。后来,不耐烦了,索性饿她一顿两顿,你猜怎么  相似文献   

4.
“小不点”是我的老友闻茵的女儿。她们一家三口眼下都快乐地生活在美国。年前带女儿回了一趟国,她说此次回来想做的事就是要吃一顿“正宗的中国菜”。她的首选便是作为老同学的笔者家。席间我们的话题始终都没有离开她那“美丽的花朵”——五岁的女儿,她津津有味地讲述了在美国带女儿时的一些值得回忆的经历——  相似文献   

5.
小女·儿语     
题记: 谁听说水的家住在黄色的大厦 谁见过时间向你扮着鬼脸嬉戏 多少文学家形容过葫芦的形象 却没人说它像胖子一样 “无奈”孩子都在说 我们应该怎样做 我们应该怎样做 更有她关于过日子的见地 警告父母要好好生活 一、水的家   潜意识里,希望女儿能有几分诗意的文秀,于是经常带她去接近大自然,触摸大自然。   一天,带女儿在河堤上散步。彼岸工厂的黄色楼房,引起了女儿的兴趣:“妈妈,那是谁家 ?真漂亮 !”“那是工厂的房子。”我说。忽然女儿指着映在水里的黄色楼房:“妈妈你看,那是水的家。”那份认真和笃定的神情,让你…  相似文献   

6.
山东青岛一母亲来信说:女儿今年11岁,我很爱她,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一般都满足她的要求。他父亲由于工作关系,在外地时间较多,我家里家外地忙,对女儿比较放手,也比较迁就。小时候,女儿还是比较乖的,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女儿越来越不听我的,甚至还有些瞧不起我,常常不耐烦地说我“你不懂”;还常常动不动就发脾气,比如,“怎么还没把我的衣服洗好”;时不时抱怨“没好菜吃”等等。我不明白,怎么会这样?答:父母对孩子宽容和宠爱,会使孩子自由发展,个性上显得独立、好强,但如果管教不当,则容易养成孩子任性、娇宠的个性。以下建议供你参考…  相似文献   

7.
榜样     
女儿有个极精致文雅的名字,几乎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要对此评说一番,甚至有说盖过琼瑶味的。然而,名字毕竟只是父母外加给她的,活泼好动甚至顽劣的性格却确确实实是她的本色,与她那文雅美丽的名字“吟竹”真有相隔万水千山之感。因为工作较忙,女儿一直由退休的父母亲带着。尽管我和弟弟的童年时代是在他们严格的管教之下度过的,但碰到这个精灵般的外孙女儿,做了一辈子老师的外公外婆似乎一下子没了辙,任由她“胡作非为”“挥洒自如”,理由是“就一个孩子,个性发展也是很重要的”。明明知道这并非理由,却也无可奈何,谁让我们自己无暇顾及孩子呢!女儿已是幼儿园中班的小朋友,各方面表现都不错,就是脾  相似文献   

8.
有这样一篇文章《要会向孩子“推销”自己》:有位做母亲的老是抱怨:说自己的女儿不能体贴父母,理解父母。父母每天白天工作很紧,晚上回家后还得操持家务,特别是对女儿照顾无微不至。可女儿呢,好像是得了“感情淡漠症”,对父母的这份爱心并不“领情”,不管父母多么忙和累,她都跟无事人似地看她的电视或玩她的游戏机,甚至连句关心问候的话都没有。因此,这位母亲时常一生气就爱骂女儿:“你不知道我有多累。”  相似文献   

9.
贪吃的女孩     
一个周三,我正在校心理辅导室里准备着教案,走进来一位五十开外的学生家长。她带着浓厚福建乡音的普通话诉说女儿陈扬自私的霸道行为,并急切地要求我给她的女儿“治一治”。从她那饱含苦涩的神态和期盼的语气中,我知道了陈扬有严重的“行为问题”。一、非常自私。在家里,一旦有好吃的不顾父母,一个人独吃。越是美味食品,她越吃;越是父母准备留下来送给亲朋好友的贵重食品,她就越吃;吃不完宁可藏起来也不给家里其他的人吃。父母都认为她太霸道。二、易激怒。在家里爱发“无名火”,对家里人敌视无礼,常用尖刻的语言顶撞父母,对父亲的管教和母…  相似文献   

10.
一巴掌     
平时上街,女儿从来不跟父母要东西,除非是偶然告诉她今天是她的生日,她才会惊喜地问:“那么,是不是今天可以吃蛋糕了?”等问她要买大的还是小的,她又会说:“你想买大的就买大的,想买小的就买小的,随便你。”但不等你作出决定,她又说:“我家钱少,买个小的算啦。”因此,亲友们都夸我的女儿乖或者说她懂事。而每逢此时,我总是一阵心酸。女儿今年才上小学,却已跟着下岗后的父母四处奔波,受尽了煎熬。风餐露宿不说,有一次竟陪着我们饿了一天一夜。等我千方百计地弄来几个饺子喊醒她时,她竟高兴得手舞足蹈,抓起一个饺子就往我嘴里塞……女儿出生后…  相似文献   

11.
<正>好友说在她老家,院子边上立一排木头,夏天的时候直接就能从上面往下薅木耳和蘑菇。因为她用了这个"薅"字,我对大东北的向往之情便如伊敏河奔腾的水。小时候读书,有篇课文,说"桥在变旧,栗木会腐烂,一看,桥的背面,竟长满了蘑菇。母亲把这些采了来,给我们做饭盒里的菜肴吃"。蘑菇我是吃过的,但这样现从木头上采下来的,我家那儿真是没有,买回来的都是  相似文献   

12.
不再厌食啦     
女儿黄耶子聪颖漂亮,能说会道,就是不好好吃饭。每到开饭时,她就开始跟你“拉锯”——叫一遍应一声,可就是磨蹭着不过来。我们夫妻俩轮番哄劝,她总算坐到饭桌边来了。我们一边把好吃的菜往她的碗里夹,一边还要解说:“多吃鱼会变聪明。”“蔬菜里对人体有好处的成分特多,多吃绝对没错!”等我们都吃完了,她那半碗饭还剩小半碗。她开始耍赖,碗一推说:“给我保管着,我下午再吃。”然后又笑又唱地去玩了。气得人没辙!有时真想掰开她的嘴往里塞。连哄带劝不奏效,只得改用“忆苦思甜法”。我们对她说:“像你这么大时,我们两个月也难吃上一次肉,肉那个香啊!”一边说还一边做出无限向往、回味悠长的样子。女儿就问:“咋不让爷爷买?”“你爷爷没钱!”女儿就说:“挣  相似文献   

13.
Jokes     
一个妇女给她的女儿打电话,她女儿有一位室友。然而,这位母亲没有和两个年青姑娘联系上,却听到了下面的留言:“我和凯蒂现在不在。如果是位先生,请留下您的姓名和电话号码,我们会立即给您回电话。如果是我们的父母,请放心,一切都好,我们会很快回电话。如果您是收款员,我们已经付过账了。”  相似文献   

14.
我女儿其他方面都还可以,就是做事磨蹭。为此,我把“竞争”引入了女儿的生活。一天吃饭时,我说:“今天我们三人比赛,看谁最先吃完得第一。”在我和先生的“谦让”下女儿得了第一,她很高兴。以后吃饭比赛时,为了让女儿高兴,每次都让她得第一,女儿吃饭的速度果然比以前快了许多。见这一招管用,我们又把“竞争”引入了女儿的洗脸、刷牙、穿衣中,女儿自然都是第一名。 好景不长。一天,我急着去上班,女儿却抱着我的腿大哭不放。原来,我一着急吃得太快抢了她的第一。后来我发现,只要她得不到第一就会大闹一场。听到我表扬其他孩子,她也会很生气,专挑别人的不是。  相似文献   

15.
胖妞减肥记     
红木 《家长》2006,(10)
女儿长得像她爸爸,大眼睛、高鼻梁,是个小美女。可是让人烦心的是女儿太胖了,胖得小肚子都凸出来了。有时候,我们一家三口倚靠在床上看电视,女儿还会调皮地和她老爸比谁的肚子大,让我哭笑不得。不但如此,她甚至都和我抢衣服穿了,穿上我的衣服,除了稍长一些,肥瘦居然正合适。女儿刚生下来时就有7斤8两,白白胖胖的像个大肉团,可爱极了。等到她断奶后,吃饭也是出奇的省心,别人家的孩子是追着喂饭还不愿意吃,我们家的孩子是少吃一口都不行,惹得同龄孩子的妈妈羡慕不已,我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可是后来我就乐不起来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个子长高…  相似文献   

16.
小草与大树     
女儿从课本上结识了列宁、达尔文、爱迪生,后来又在课本里结识了伟人毛泽东。她问我:“妈妈,外国人知道我们中国有个毛泽东吗?”“知道,就像你知道列宁一样。他们都是世界名人,好似参天大树。”“哦。”女儿沉思一会儿问我,爸爸在世界范围内算什么?我说,一棵默默无闻的小草。“在中国呢?”女儿追问。“小草。”在  相似文献   

17.
我的儿子莎莎是全家的中心人物。他在奶奶家是长孙,在姥姥家是长外孙。全家老少对他犹如“众星拱月”,他是受头等优待的人。莎莎成了“小霸王”。就说大年三十在姥姥家吃饭那一回吧,丰盛的菜肴刚上桌,莎莎就马上爬在桌上用手抓菜大吃大嚼起来。我告诉他要懂礼貌,等大家—块儿吃,话没说完,姥姥就进来了。她说:“别管孩子,让他吃。爱吃什么就吃什么。他是我们家的小宝  相似文献   

18.
自从上幼儿园起,女儿就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天从幼儿园回家之前都要吃点面包、饼干之类的点心。所幸,我就在女儿所在的幼儿园工作,我的办公桌专门留着一个抽屉给她放点心。即使我不在办公室,她也知道从抽屉里拿点心吃。一天,我外出观摩学习,回园较晚,让女儿一人留在办公室等我。等到我回到幼儿园时,女儿正在和门卫叔叔一起看电视。一看到我,女儿马上冲了过来:“妈妈,给我一元钱。”我一愣:“干吗?”“我要还钱给袁老师,我向她借了一元钱买了一个面包。”女儿很神气的样子。我一听就火了,了不得,小小年纪居然没经过父母同意,就随便向别人借钱。…  相似文献   

19.
孙丽红 《师道》2008,(11):56-56
暑假的某天吃晚饭的时候,13岁的女儿对我说:“妈,我明天跟小宇约好了去她家,中午不回来吃饭。”我“嗯”了声,随口说:“哦,又去她家?上星期不是刚去过吗?”女儿说:“她在家闷得长蘑菇,叫我明天去一起做功课。……不过不如让她来我们家,礼尚往来嘛。”淡淡的一句,女儿说得波澜不惊。但突然间,我觉得女儿长大了:瞧,她居然懂得了“礼尚往来”!虽然我不属于顶级好客的妈妈,但对女儿的首次主动邀请马上表示出积极态度:“对呀,来而不往非礼也。中午老妈下厨,告诉她在咱家吃饭。”女儿说:“吃饭是小事,来了看情况吧。我先打电话约她地铁口见!”哟,还挺老练的。  相似文献   

20.
多年没进电影院了,一部号称“教子十年,不如携子一观”的电影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笔者有一个正读小学五年级的10岁女儿,周末晚上,我与妻携女儿前去观赏。电影讲述的故事的确感人,我与妻子唏嘘不已。侧目一看,宝贝女儿正埋头于各种零食之间,吃得眉开眼笑。我问她:“你怎么不感动呀?”她头也不回地回答:“电影是编的,哪有这样的事?”我再问她:“电影里的妈妈病死了,两个孩子哭得惊天动地,你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哇?”她把嘴一撇:“反正是演员演的……”旁边的孩子也在或大吃、或嬉闹,无一进入角色,回家后,我不由得担忧——孩子们怎么就不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