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战争爆发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几乎完全是由于新闻记者的原因而引起一场战争的事例,历史上是鲜见的。十九世纪末的“美西战争”被人们称为“新闻记者的战争”,又因为《纽约新闻报》主办人赫斯特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此次战争又被称为“赫斯特的战争”。赫斯特的时代正是美国新闻史上所谓的“黄色新闻”时期。新闻界以各种各样耸人听闻的、虚构荒唐的新闻来吸引读者。他们对每一件新闻都要加以渲染,以  相似文献   

2.
赵晓勇 《传媒观察》2003,(12):37-37
10月6日,英国《卫报》报道,属于默多克新闻集团的英国天空新闻频道的前记者詹姆斯·福尔隆自杀身亡,此前,他因在伊拉克战争期间作虚假电视报道而被迫从该台辞职。  相似文献   

3.
炮火纷飞的美伊战争之外,还有一场看不见炮火的战争在激烈进行,这便是“新闻战”。同真刀真枪的战争要付代价一样,“新闻战”也在付出代价。代价之一,便是美国大牌记者彼得·阿内特的被炒鱿鱼。阿内特是美国著名的战地记者,曾在越战和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做过卓越的新闻报道工作,并曾获普利策奖。就是这位大牌记者,在此次美伊战争中,因为实话实说,被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国家地理杂志》同时宣布“解除合约”。被“修理”的不止一个彼得·阿内特。随美军采访的美国记者菲尔·斯麦克被美军赶出了伊拉克,原因是他的战地报道太具体,“危害了…  相似文献   

4.
桑木 《新闻记者》2003,(5):16-18
战争,是和平时期的一种断裂。那么,战争时期的大众传媒是特殊的吗?英国学者苏珊·L·卡拉瑟斯(SusanL.Carruthers)在《西方传媒与战争》中提出:“‘战争不应当被看作是媒体运作的一个特殊案例’,而更应当被看作是和平时期所发生的事情的一种强化和反映的显微镜———虽然会以比较夸张的形式反映出来。极端的例子也许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审慎地观察日常所发生的事情。”①但是,更多的人倾向于把传媒的战时运作视为“特殊的”,因为,战争中的大众传播与日常的传播实践相去甚远,什么“客观”、“真实”、“全面”之类的新闻理念大都会发生一定程…  相似文献   

5.
沂揖陈王王维达濒瑛马陆杨 第一期面向实际,反映实际,指导实际为培养新闻人才贡献力量笔谈打好基础着眼点在哪里按照新闻工作的规律培养学生一点希望从招聘编辑记者谈起论新闻漫谈新闻和新闻评论谈采访之道新闻采访学是一门独立的应用科学·新闻学讲座·一个被“遗漏”了的列宁思想 —列宁如何坚持“少宣传个人”的原则一张报纸是怎样诞生的传学浅谈什么是新闻陈名记者范长江是怎样采访的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徐中伟·新闻写作·新闻体裁杂议新闻评介.从“真”新闻说起原稿的题目就是《人》 —从高尔基的人物特写《列宁》说起西方新闻写作中的…  相似文献   

6.
张乃瑜 《大观周刊》2012,(50):34-34
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的办报人普利策和赫斯特在《纽约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上展开了一场关于“黄孩子”的争夺战,新闻界把这种报纸称为黄色报纸.并把报道称为黄色新闻,“黄色新闻”一词也由此产生并迅速席卷世界。  相似文献   

7.
赫斯特被称为"黄色新闻大王",他的名字被当作"黄色新闻"的同义词,赫斯特之所以为人诟病,与其自身的报刊实践活动密不可分。本文选取1887年至19世纪末赫斯特的报刊实践活动为切入点,归纳总结赫斯特黄色新闻办报手法的内容及形式,进而揭示赫斯特黄色新闻手法的实质。  相似文献   

8.
媒介商业化作为20世纪80年代新闻传播史上的一个重要潮流。在激发媒体活力、满足受众多方面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新闻观念变革、娱乐新闻盛行、威胁新闻自由与民主等弊端.透过黄色新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剖析媒介商业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报刊业竞争激烈,新闻传播史中曾经出现了一股黄色新闻的逆流。黄色新闻起源于美国,来源于纽约的两大报纸——约瑟夫·普利策的《世界报》与威廉·伦道夫·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之间的竞争。  相似文献   

9.
美国国防部长迪克·切尼1991年9月12日与新闻界的代表举行了会谈,双方在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军方对新闻界采取的限制措施上各持己见。参加这次会谈的《达拉斯晨报》发行人伯尔·奥斯本透露说,6家美国主要新闻机构的负责人在会谈中告诉切尼,他们对美国军方在战争期间对新闻采访作出的安排“非常不满”。切尼本人对此理应十分了解,但他在涉及军方对新闻稿件进行“安全审查”、军人“护送”记者采访和所谓“记者团制度”等问题上没  相似文献   

10.
上回说到,赫斯特来到美国的报业中心纽约与普利策比高低,其结果怎样呢?赫斯特说服他的母亲,卖掉了安那康达铜矿的家产,带着750万的巨资到纽约,于1895年买下了一家每年要亏损100万元的《纽约日报》,以它作为基地与普利策的《世界报》竞争。结果,赫斯特赢得了“黄色新闻大王”的雅号,开创了“黄色新闻事业”史的先河。“黄色新闻”一词的来源,是这样的——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19世纪后期,报纸上经常用漫画、插图来招引读者。1889年,普利策在美国最早采用彩色印刷报纸,出版定期连环  相似文献   

11.
导语应彰显新闻价值讲究语言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语是消息中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关于导语的定义多种多样,笔者认为如下定义较为恰当:“导语是以简练而生动的文字表述新闻最重要内容,具有启发性或诱惑力的消息的开头。”[1]正因为“导语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事实和亮点,它将新闻关注集中到一个点上”[2],所以,导语写作说是消息写作的重中之重,比如美国威廉·梅茨说:“导语是记者展示其杰作的橱窗”。美国报业巨子赫斯特则这样告诫他的记者:“千万记住,如果你写的第一句话打动不了读者,也就没有必要写第二句了。  相似文献   

12.
赫斯特是"黄色新闻大王",其名字被视为"黄色新闻"的同义语,这是国内对赫斯特最基本的认识,且几乎是全部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赫斯特办报生涯中的"第三条道路"的考察,提示学界注意到赫斯特新闻生涯中的另一面,从而改变人们将赫斯特仅仅视为"黄色新闻大王"的片面性认识,也希望藉此改变国内学界对赫斯特研究的简单化、片面化之现状,加深对赫斯特新闻生涯与办报实践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写作新闻,应该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现在国外提倡故事化新闻写作,本文想谈些读书思考的体会,供大家参考——一、什么叫新闻故事化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指出:“记者的第一个写作信条是要表现,不要叙述。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而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还引用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体会:“我不去陈述,不去解释,我只是去表现,让我的主人公们替我说话。”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上,就是新闻故事化的写法。而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则说:“用故…  相似文献   

14.
记者的眼     
《今传媒》1998,(2)
记者的眼文/湖北·秦明瑛从从生理学意义上讲,记者的眼与普通人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由于新闻工作这个特殊的职业决定,记者应具有一双“新闻眼”,而不能一扫而过,似看非见,熟视无睹。这是笔者从一则带来巨大市场价值的经济新闻产生的过程而得到的启发。这则经济...  相似文献   

15.
1990年1月31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2时,一则惊人的消息从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英文为Cable News Network,简称CNN)在乔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总部播出: “苏联共产党可能进行重大政治改组。” CNN驻莫斯科首席记者史蒂夫·赫斯特获悉:戈  相似文献   

16.
军事记者2002年第4期“9·11”事件极大地震撼了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其巨大的震撼和影响作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现代化的新闻传播形成的。“9·11”事件的相关消息迅即传遍世界各个角落,直接影响和改变了人们在许多问题上的态度,这一过程充分反映出当代社会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特点。在国际国内突发事件频频发生的情况下,认真剖析“9·11”事件的新闻传播,对于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特点规律是有益的。一、突发事件新闻传播的时效性强,必须具备快速反应能力“9·11”事件事发突然,谁都难以料想。…  相似文献   

17.
读到关于脱衣女郎播报新闻的报道,笔者不禁想起19世纪后期美国报业大亨赫斯特与普利策的黄色新闻之争.两人把美国社会风气搞得乌烟瘴气,带给美国人诸多的精神伤害.事后两人都非常后悔挑起黄色新闻的竞争,并因此为后世做了不少公益事业,如普利策创办了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着力培养有责任的新闻记者;设立普利策奖,奖励在新闻行业报道好新闻的记者.然而,时钟转到21世纪初,类似黄色新闻的竞争又沉渣泛起,国外一些电视、网站为提高收视率和浏览量,开办妙龄少女裸体报道新闻的节目或频道,使笔者感受到整肃新闻自律与行业之风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媒科技》2004,(2):51-51,52
一、“全国优秀新闻技术工作者”和“全国十佳新闻技术工作者”评选条件1、“全国优秀新闻技术工作者”评选条件1)在新闻单位从事新闻技术工作满五年,有特殊贡献者可以破格。2)按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本职工作中敬业爱岗、刻苦钻研、团结同志,做好本职工作。3)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在新闻报道的技术保障、系统的运行维护方面有突出成绩;·在技术改造、工程建设中有优异成绩;·在技术研究、技术开发中有创新成果,并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技术规划、技术管理和信息应用工作中富有创见,业绩突出。2、“全国十佳新闻…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一些题材往往长期存在、反复出现或呈周期性的活动,有人称它们为“万岁”新闻。如每年都有的“三·八”节、“六·一”节等特定的节日报道,还有些会议报道。记者在采访这些新闻进行报道时,往往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即一般化的  相似文献   

20.
朱咏东  梁敏 《新闻知识》2007,(12):53-54
黄色新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新闻史上,源自19世纪末美国两位著名报业大亨威廉.赫斯特与约瑟夫.普利策的竞争。1895年,威廉.赫斯特收购《纽约新闻报》,开始同普利策的《世界报》展开竞争。在赫斯特进入纽约新闻界前,普利策的《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