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参与身体锻炼的动机并为之提供有效的评价工具。方法:根据心理测量的编制原则,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现有的有关量表编制了大学生锻炼动机量表。结果:通过项目分析和因素分析,在37个测试题目中确定了18个条目(因子负荷>0.4)作为正式量表的题目,以特征值大于1为标准,抽取了4个因子,分别为体能与健康、乐趣和宣泄、外表和形体,以及社交和休闲,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Lisrel8.52),得出量表的Cronbachα在0.79~0.84之间,累积解释变异量为52.33%,4个分量表代表4个不同的潜在变量,模型的拟合度良好,显示了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结论:量表比较符合设计构想,可以用来对大学生参与锻炼的动机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1 179名大学生问卷调查,对首次编制的锻炼外部动机量表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并考察了大学生锻炼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的关系,以及对锻炼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锻炼外部动机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配合MPAM-R锻炼内部动机量表可以较全面地测量大学生的锻炼动机;2)大学生的锻炼动机可以分为内部动机(乐趣、能力、外貌、健康和社交)和外部动机(制度和服从);3)外部动机和部分内部动机(乐趣动机、能力动机和健康动机)之间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外部动机和部分内部动机(外貌动机、社交动机)之间则表现为正相关关系;(4)激发锻炼内部动机有利于大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锻炼的外部动机太强可能抑制学生的内部动机,不利于学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3.
以Zimmerman的自主学习理论为依据,构建我国大学生锻炼行为自我管理结构模型。我国大学生锻炼行为自我管理结构模型为二阶模型,其中,二阶因子为锻炼行为自我管理,一阶7因素分别为锻炼方法、时间、内容、动机、环境、结果和过程。根据7因素理论模型和专家访谈与大学生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编制出4个维度、19个条目的《大学生锻炼行为自我管理量表》。  相似文献   

4.
《湖北体育科技》2020,(5):415-419
目的探讨锻炼投入在锻炼动机与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1 2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锻炼动机量表简化版、大学生体育锻炼投入自评量表、体育锻炼等级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与结论锻炼投入的活力坚持在锻炼动机和行为之间具有完全中介作用(β=0.49,p<0.001),锻炼投入的专注满足(β=0.32,p<0.001)、价值认知(β=0.19,p<0.001)、参与自主(β=0.19,p<0.001)在锻炼动机和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由高到低依次为:活力坚持、专注满足、价值认知、参与自主。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运动员竞技动机量表的研制与信效度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旨在开发一个可用于体育运动实践的简便有效的大学生运动员竞技动机测量工具;研究方法:①根据原有运动员竞技动机量表(CMI),通过对750名大学生运动员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内部一致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形成了包含5个纬度34个项目的"完整版大学生运动员竞技动机量表",且具有较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②对"完整版大学生运动员竞技动机量表"进行修订和简化,得到一个包括5个纬度20个项目的"简化版大学生运动员竞技动机量表",并通过对原有测试样本进行内部一致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简化版"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结构效度;③以504名第8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参赛队员为重测对象,对"简化版量表"进行内部一致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进一步证明"简化版大学生运动员竞技动机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结构效度.  相似文献   

6.
《体育师友》2021,(5):44-49
从推拉理论的视角深入分析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动机与需求规律,基于文献综述编制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推-拉-阻量表;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福州大学城5所高校的908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并对其进行实证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体育锻炼参与动机的推力包含"健身健美""社交与学习";拉力包含"舒压放松""锻炼特质与服务"和"外部效应";阻力包含"个人阻碍"和"设施与能力阻碍"。(2)两个推力动机公因子和拉力动机中的"锻炼特质与服务""外部效应"与体育锻炼行为之间有显著的正向关联性,阻力方面的"个人阻碍"和"设施与能力阻碍"与体育锻炼行为则存在反向显著性相关。促进策略:(1)高校要明确大学生的多元内部需求,增强锻炼驱动力。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体质健康,创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刺激锻炼动机,驱动大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参与。(2)加大体育锻炼在大学生群体中的拉力,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在体育教学服务中体现教育的"拉"动性,既可强化学生的体育欲望,又能保持体育锻炼的外部引力。(3)从执行和鼓励双重角度消除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阻碍,唤醒大学生对运动参与的兴趣,将"要我做"的态度扭转为"我要做"的勇气,给自己增加运动推力。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的自我管理模型,以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量表、大学生体育锻炼氛围量表、大学生体育锻炼坚持性量表以及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自我管理量表对600名大学生施测,然后通过路径分析对模型进行了拟合度和性别年级差异检验,结果表明:(1)修正后的大学生锻炼行为自我管理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数据,表明在大学生锻炼行为坚持性中锻炼行为自我管理因素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2)修正后的大学生锻炼行为自我管理模型存在性别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锻炼动机对自我管理的影响上男生的路径系数显著高于女生,锻炼动机对坚持性的影响上女生的路径系数显著高于男生,但是年级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大学生体质影响因素的量化分析,以忽视理论研究视域确立了大学生体质影响因素的理论构想。经过多轮次调查和统计分析,研制了"大学生体质忽视评价量表",该量表包括4个维度、21个条目,其中学生忽视5个。学校忽视6个,家庭忽视5个,社会忽视5个。通过对全国7大区、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8所高校4 4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确定了量表评价标准的临界值,即学生忽视为15分、学校忽视为22分、家庭忽视为14分、社会忽视为17分、总量表为60分。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从锻炼情况、锻炼动机、锻炼兴趣、锻炼组织形式和团队构成因子重要性等方面,对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坚持性进行调查与分析,旨在为大学生坚持体育锻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考查大学生体育课对休闲时间身体活动行为的贡献,构建适合大学生的跨情境预测模型,为干预大学生的身体活动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假设大学生体育课上的三重相关效能(推论自我效能、他人效能、自我效能)可以影响大学生对体育课的自主性动机和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进而影响其休闲时间身体活动的自主性动机和行为。研究采用心理测量法,选取482名大学生参与研究,研究材料为《三重相关效能量表》、《因果关系感知量表》、《锻炼诱导情绪量表》、《锻炼动机量表》和《体育活动等级量表-3》,通过结构公式模型检验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假设模型的拟合优度良好,对身体活动行为的解释力为18%;体育课的自主动机和情绪体验可显著预测休闲时间的身体活动自主动机,两者共解释其34%的总变异;自我效能可显著正向预测休闲时间的身体活动行为。结论:假设模型是适合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预测干预模型;自我效能和他人效能通过动机和情绪的跨情境迁移作用,积极影响大学生对身体活动行为的参与。研究为干预大学生身体活动行为的增加提供了理论依据,建议干预时重点提高体育课上大学生的自我效能,并促使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后续研究应加入纵向干预研究验证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