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郝岚 《世界文化》2008,(2):12-13
“五四”前夕,中国文坛的外国翻译小说激增。这些翻译中,被译介数量稳居前四位的外国作家都属西方流行的通俗作家之列,其中赖德·哈葛德的作品被译介的数量仅次于柯南·道尔笔下的大侦探福尔摩斯。而且,在晚清四大小说杂志中,有三个在创刊号刊登西方文豪的肖像。(嘶小说》选的是托尔斯泰,制、说林》选的是雨果,1906年(《月月小说》的创刊号上赫然登着的就是哈葛德的头像,这俨然是把他作为与托尔斯泰等作家齐名的文豪,成为晚清文学“新小说”的效法对象和“热门”作家。  相似文献   

2.
肖斯塔科维奇生于1906年,卒于1975年,享年69岁,他的《第一交响曲》、歌剧《姆青斯克的麦克白夫人》(又名《卡杰里娜·伊斯玛依洛娃》)、《黄金时代》等作品引起了世界乐坛的瞩目。他早先热衷于音乐的革新,但得到的却是前苏联官方的严厉批判,以致于不得不立即撤回正在排练中的《第四交响曲》;随后他以较快的速度写了《第五交响曲》,才算得到当时官方和音乐评论家的认可。从此,他开始写传统式的作品,但创新的步伐并没有停止,而是采取了“旧瓶装新酒”的韬晦之术。正如一位作家所说:“他在作品中似乎总是探索着,一方面显然是公开的,另一方面则是隐蔽的,他以一种多样化的风格来适应这个世界。”他不断受到不公正的批判和冲击,为此,他心情压抑,难以释怀,不得已只好以“宣泄和独白”为两大特色在音乐创作中表达自己的感情。  相似文献   

3.
卡尔维诺在意大利文学界是一位国宝级的作家,他那些神奇瑰丽的作品,持续冲击着纯文学的最后防线,令无数读者沉醉于文字间难以自拔,因而被众多评论家誉为“作家们的作家”。厄普岱克称他是“最有魅力的后现代主义大师”,意大利符号学大师同时也是卡尔维诺的好朋友艾柯评价说:“卡尔维诺的想象就像宇宙间微妙的均衡,摆放在伏尔泰和莱布尼兹之间。”然而就像我们以前看到的那样,  相似文献   

4.
晓雪是著名的白族诗人、评论家、散文家。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6卷本《晓雪选集》,涵盖了他在诗歌、散文创作和文艺评论的主要作品,展现了晓雪在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的巨大成就,也让我们可以集中地进入这位吸纳着他故乡苍山洱海的乳汁和新中国的阳光雨露成长起来的作家、诗人、评论家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5.
1999年12月3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人民出版社在成都召开“《中国军事文学史》出版座谈会”。40余位古典文学专家、军事历史学家、文学史家、文艺评论家、作家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新闻媒体的记者等应邀出席了会议。与会者就《中国军事文学史》及其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6.
著名畅销书作家房龙,虽说入籍美国,但却是地地道道的荷兰人,伟大的政治家富兰克林·罗斯福,虽说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但血管里却流淌着荷兰人的血。罗斯福的七世祖先克莱斯·梅尔滕森·范·罗斯福,于1620年与一百多名欧洲移民,乘“五月花号”帆船从荷兰移居北美大陆,1644年左右,在新尼德兰定居。所以,罗斯福是荷兰移民的后裔,他曾亲切地称房龙是他的“荷兰同胞”。这两个“荷兰同胞”同年同月出生,房龙于1882年1月14日降临人世,罗斯福于1882年1月30日来到人间。出生时房龙有9磅重,而罗斯福足足10磅。当他们相识于哈佛大学,成为同窗好友时,房…  相似文献   

7.
房龙的故事     
荷裔美国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是20 世纪40年代以前活跃在世界文坛的风云人物,他一生连写带编,且自绘插图,共出版了40多本图书,其中《人类的故事》、《人类的家园》、《艺术》和《天堂对话》名列当时的畅销书榜,仅《人类的故事》就印了32版。他以风趣清新的语言,把刻板深奥的历史、地理、艺术,甚至神学知识,向读者娓娓道来,引导他们走进科学和文艺的神圣殿堂。他熟悉众多领域的知识,且能涉笔成趣。美国《星期六文学评论》在1938年曾刊登了一幅漫画:两位女士悠闲地一边喝茶一边谈论著名作家房龙,其中一位说:“房龙先生真了不起,随…  相似文献   

8.
《中外文化交流》2003,(12):46-47
2003年10月2日.瑞典文学院郑重宣布,本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南非作家约翰&;#183;马克斯韦尔&;#183;库切。评论家认为,卡夫卡是库切的文学偶像之一,像卡夫卡一样,库切的写作语言达到一种近乎《圣经》式的简洁,他在反思种族隔离的南非社会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人性。他是一个天生的诺贝尔桂冠作家。  相似文献   

9.
1903年11月,托尔斯泰写出了《论莎士比亚和戏居必的长篇论文,全面、系统地批驳了早已为人们认可接受的莎士比亚,使其“体无完肤”。用后来评论家的说法:“制造出文学批评史上一大公案”。那么,托尔斯泰是怎样批驳莎士比亚,他为何要批驳莎士比亚呢?  相似文献   

10.
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的名作《鼠疫》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人们似乎总能找到诠释它的新角度。正如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加缪诺贝尔文学奖时所说的,他“阐明了我们的时代对人的良心提出的问题”,《鼠疫》同样也体现作家对这个世界、这个时代以及生活于其中的人们进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索尔·贝洛以其“对于当代文明富有人性的理解以及对这种文明所作的精妙分析”而于1976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金。贝洛是美国众多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而目前尚健在的两位作家之一。贝洛是当代一位有代表性的现代派作家。他在小说中大量使用“意识流”、心理分析、时空倒错等现代派表现手法;但是,他并没有割断自己与现实主义文学的联系。读者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明显地“见到欧洲小说家(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统观念”。所以,也有人认为他与德莱塞是一脉相承的,称他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和“城市自然主义作家”。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马库斯·坎利夫赞  相似文献   

12.
灯光     
这里选译的两篇散文,第一篇《灯光》的作者弗·加·柯罗连科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中、短篇小说,脍炙人口。他的长篇回忆录《我的一个同时代人的故事》是一部很有文献价值的文学巨著。柯罗连科批判黑暗的现实,同情劳动人民,憧憬光明,对未来充满希望,这是他不同于一般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地方。在这个意义上,《灯光》是很有代表性的。黑暗如磐,光明在前,这就是柯罗连科的世界观及其全部作品的基调。列宁在一九○七年曾说:“柯罗连科是进步作家。”第二篇《送行》的作者马克斯·比尔博姆为英国文艺评论家,讽刺作家,生于一八七二年,卒于一九五六年。从《送行》一文中,可以看出他的笔调既幽默,又富于机智;通过这篇短文,他对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作了极其辛辣的讽刺。——编者  相似文献   

13.
斯蒂芬·金:恐怖小说之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蒂芬·金是当今读者最多、名气最大的美国小说家,被奉为“恐怖小说之王”。在美国及欧洲,他的名字几乎妇孺皆知。他也是最有钱的作家之一,在《福布斯》2008年10月公布的全球作家收入榜单上,他排名第三。他的每部小说发行量都在100万册以上,在上世纪80年代美国最畅销的25本书中,他一人便独占7本。  相似文献   

14.
追寻房龙     
生于19世纪的荷兰人房龙,一生漂泊,阅历丰富,为了历练人生,几乎走遍西欧各国,当过教师、编辑、记者。他后来定居美国,成为美国国民。虽然他曾留学德、法、美,获得博士学位,但他并没有关进书斋,进行纯学术的研究。他的一生都在探索写作与传播知识,研究学问与启蒙民众的结合途径。正如房龙作品集主编蔡先生所说,他的文笔是为青年和少年的,但作品中的深邃思想和文明观念却是为全人类的。他的作品除了众多的人物传记外,主要集中在人类历史、文化、文明、科学发展历程的宏观阐述。我是通过《古代人──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的故…  相似文献   

15.
杨泽 《世界文化》2010,(3):37-38
美国著名作家杰克·克鲁亚克向来以一名小说家为人所知。他的畅销小说《在路上》以及影响广泛的“垮掉的一代”运动使他著称于世。对于一些读者来说,克鲁亚克反叛的嬉皮士形象总是首先映入脑海,而其“垮掉的一代”代言人的地位也不可动摇。但是细心的读者可能会意识到他所创作的狂躁而又充满激情的散文式作品经常受到人们的评论、模仿和崇拜,而诗歌中富于节奏的乐句正隐藏于其中。  相似文献   

16.
马真读碟     
马真 《世界文化》2007,(5):24-25
只有黑暗穿过了玻璃——《犹在镜中》 在伯格曼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结婚之后,其电影风格走向了室内化。在我看来,这种电影风格的变化,混合早期的学化对白,由此形成了最典型的伯格曼风格(有些评论家称之为“室内心理剧”)。在这种风格最大的转折期,伯格曼拍摄了震惊世界的“上帝沉默三部曲”——《犹在镜中》、《冬之光》、《沉默》。这三部曲真正体现了导演对于神学的怀疑态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在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论述作家和作家的工作的书《金蔷薇》(新译《金玫瑰》)中,有一篇题为《夜行的驿车》,文章中写道:一天夜晚,安徒生去拜访一位在驿车上认识的年轻的太太。他深知,他已经狂热地爱上了这位太太。可是,自卑感使他没有勇气向这位太太求爱,因为他知道自己长得丑;同时他又担心,他那颗敏感的心无力承受爱情带来的过多的痛苦和幸福、欢乐和眼泪。  相似文献   

18.
陈国军先生《谫论〈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年代》一文,批评拙作《〈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书及今奉改定年代小考》,误以拙作谓张思廉诗“戟尖不掉丈二尾”句出自《三国演义》,却避开了拙论真正的证据,属凿空之论。从传播学角度考证《三国演义》成书,是小说断代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这种方法对推断小说成书下限最为适用。在没有“反证”出来之前,《三国演义》成书“元泰定三年说”是最可靠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闫立璋 《世界文化》2009,(12):14-16
“愤怒的青年”是20世纪50年代活跃在英国文坛的一群青年作家的总称。更确切地说,它并不是一个文学流派,因为它既无明确的文学纲领,也无固定的文学团体或文学主张。“愤怒的青年”这一名称最初来自新闻记者莱斯利·保罗的同名传记,后来评论家借用该名称指称那些愤世嫉俗的青年作家,  相似文献   

20.
以阿索林为笔名写作的西班牙小说家、评论家何塞·马丁内斯·鲁伊斯(1873—1967),是“九八年一代”的主要作家。他以印象派的小品文和随笔闻名于世;这些小品文和随笔体现了传统的和现代西班牙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