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下,我们的教师尤其重视对学生微笑。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正在成长发育中的孩子的确需要微笑。因为教师的微笑具有感染力,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美的氛围。但是,在一些场合,教师的微笑却显得像戏剧里固定的脸谱一样,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老师的笑容贯穿整节课,但面部肌肉僵硬、刻板且公式化。这样的微笑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美感,还让人觉得不舒服。有的老师平时总是板着脸上课,只是在公开课上才临时装一下微笑,给人的感觉很虚伪。我当然不否定老师要有微笑,只是觉得,老师的面部表情应该是丰富而不单一的,是自然的而不是做作的。老师是一个真实的…  相似文献   

2.
时下,我们的教师尤其重视对学生微笑。作为一名教师,面对正在成长发育中的孩子的确需要微笑。因为教师的微笑具有感染力,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美的氛围。但是,在一些场合,教师的微笑却显得像戏剧里固定的脸谱一样,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老师的笑容贯穿整节课,但面部肌肉僵硬、刻板且公式化。这样的微笑不仅不能给学生带来美感,还让人觉得不舒服。有的老师平时总是板着脸上课,只是在公开课上才临时装一下微笑,给人的感觉很虚伪。  相似文献   

3.
<正>很喜欢《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的这样一段话:"人的成长需要灵魂与智慧和谐发展,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功利的技术和专业等方面的学习,更应该关注灵魂、精神和心灵方面的成长。"这段话很有力量,它说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标志,那就是有自己的精神追求。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做一个气象万千的人,这样才能带给学生成长的光明。李志欣老师的《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带给我的就是这样一种心灵的震撼和灵魂的启示。李老师从一名普通教师一步步成长为特级  相似文献   

4.
一开学不久,我遇到一位新教师培训时认识的小学语文老师小丁,并听她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昨天中午有一位家长来找她,说他的孩子拼音学得很差,读不来,也不会写。还说,问过同班其他几个小朋友,也都不会。言外之意,对老师的教学很不满意。当时小丁不知所措,幸好旁边的一位老师替她解围,  相似文献   

5.
正一、教师心理现状案例案例1:李老师今年刚参加工作,担任高一某班的班主任。一天,她发现班里一名女生不但扎了耳朵眼儿,而且还戴了三个夸张的耳饰。李老师很生气,命令她立即摘下耳饰。没想到她却说:"凭什么呀?我觉得这样挺好看的。"而且还摆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斜着眼看着李老师。李老师几次劝说都无济于事,导致班级被学校点名批评,扣除量化分。遇上这样的学生,真是不  相似文献   

6.
正写教育随笔需要一种真性情吴:连老师,你最近经常在微信上发"语文教师的文字训练",我看了很有感触。一个从教二十多年的语文教师,还能够这样随时随地地做文字训练,很不容易。其中有一篇《美好的世界依赖于自然的赐予》,我很喜欢。连:我自己也很喜欢这一则。反正也不长,不如我读给你听:  相似文献   

7.
我很笨但我很坚韧──记济南市政协常委、山东省实验中学数学教师李庆胜采访李庆胜老师那天,是入冬以来济南最冷的一夭。我们裹着厚厚的皮衣还瑟瑟发抖,可李老师只穿"件单茄克,敞着拉锁,里面居然就一件衬衣!"您,不冷?"万没想到我们的采访竟以这样一个问题开头。...  相似文献   

8.
与朋友们交流,听到许多关于读书的议论:有人说,在中国,那一群最应该读书的人,就最不读书;有人说,现在有许多“三本书”老师,意思是仅仅靠着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和一本教辅资料就可以对付老师的工作了.这些说法显然偏激,不过也从一个侧面暴露出教师阅读不多的事实.当然,我还看到有些读书不可谓不多的人,但他们对社会生活、政治经济问题、教育问题包括语文教学问题的认识和看法,简单、肤浅、片面,有时很极端、愤青.我常费解:不是说读书使人明智吗?怎么会是这样?  相似文献   

9.
师生双方恰到好处的语言交际,对感情的交流起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师生都要注意语言的修养,对于教师的要求应当更为严格.就说老师对学生的称呼吧,人们常常把它看成一个极普通的问题而不能引起重视,实际上,它是师德修养中的一项不该忽视的内容.我听过几位老师在大庭广众之中或课堂上,对学生只呼其名而隐其姓 听来很不舒服.本来,在有些情境中,只呼其名而讳其姓,可能会给人亲切感,教师在某些时候,如找学生谈话、家访等,这样称呼学生,也是可以的,而且学生也可能会从老师这样的称呼中感受到老师的爱而激起他们的尊师之情.但是,作为教师还应该注意到自己的身份和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作文强调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教师知道这回事,但一到实际中一些教师便有些迷糊。真人真事好说,真情实感难办。一位小学生写他从教师深夜的灯光,想到老师还在备课,很感动。作文交上去,老师觉得题材蛮好,可惜主题还不够鲜明,挖掘得还不够深,启发学生升华主题,想想蜡烛,想想建设人才,想想长大我是否也要当位教师。作文按老师指导修改后,主题深刻是深刻了,但原先的真情实感被淹没了,怎么看也不太像是一位小学生的作文。有真人  相似文献   

11.
牢骚的价值 章虹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教师,工作时间不长,牢骚却不少,因而,有“牢骚大王”的雅号。老校长为此伤透了脑筋,大会小会不少批评他,但他却依然故我。 老校长离任后,新来的高校长,却对章老师的牢骚很感兴趣。他不但没有批评章老师,而且还把平时爱发牢骚的几个教师组织起来,成为校长决策的“智囊团”,并由章老师负责。 有些领导对高校长的这一行动很不理解,有的甚至认为这是软弱怕硬的表现。高校长却不这样看,他认为,教师之所以发牢骚,其原因有二:一是上下沟通渠道不畅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及时的反映;二是  相似文献   

12.
史老师是一位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新教师,工作认真,态度热情,责任心强。按学校教科室安排,英语组全体教师去听史老师的课。这是一节平常的教研活动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初二第四单元第二部分。从讲课老师的教具制作与使用,新课导入、要点讲解到学法指导,都显得很自然,特别是这位老师口语流利,能主动与学生交流,还不时地用适当的即时性评价语言鼓动学生,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配合得很顺利,然而就在课程进行到最后十分钟左右时,这位老师略显紧张。随后,课程内容进行完毕,她让同学们预习下一课的内容。一堂很完美的课就这样不完美地结束了。  相似文献   

13.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举手回答,课堂上举手的学生却很少。学生很被动,教师很焦急,课堂气氛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多种,或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学生一时没找到回答问题的切入点;或者是教师提的问题太突然,学生没有必要的心理准备;或者有的学生想回答,却没有十分的把握,怕答不对会被同学们讥笑,被老师斥责等等。但有时候我们也遇到另外一种情况,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还没有让学生回答,学生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仔细听听,其中学生发表的不少见解,很独特,很有创造性。甚…  相似文献   

14.
新学期,刚从外校调来的张老师接手我班的数学课。初来乍到,张老师很想干出点儿成绩,每天总是早早到校,备课,上课,听课,批改作业……事事都很认真负责。我看在眼里也暗自高兴,心想遇上这样敬业的教师,我班的数学成绩肯定会有一个飞跃。谁知还不到一个月,学生却纷纷嚷着要换数学教师。有的学生说张老师太严肃了,好像从来不会笑,让人不敢接近;有的说张老师上课“满堂灌”,学生跟不上;有的说张老师的作业太多,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尽管学生们反应很激烈,但换教师是不可能的。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是要通过合适的方式,把学生的意见反馈给…  相似文献   

15.
宋文娟 《天津教育》2005,(10):40-41
听到学生打架的消息,班主任老师一股都会很生气,很容易联想到学生平时的许多不良表现。带着这样的心情与学生谈话,难免出现态度上的急躁和语言上的刻薄。这往往就使本来还没有平静下来的学生出现情绪上的激动,导敛与教师的顶嘴、冲撞,造成双方的不愉快和谈话的无效。与犯有错误的学生进行有效的谈话,教师首先要在心里接受“人都难免犯错误”这一事实,从内心深处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向上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史老师是一位刚参加工作不到一年的新教师,工作认真,态度热情,责任心强。按学校教科室安排,英语组全体教师去听史老师的课。这是一节平常的教研活动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初二第四单元第二部分。从讲课老师的教具制作与使用,新课导入、要点讲解到学法指导,都显得很自然,特别是这位老师口语流利,能主动与学生交流,还不时地用适当的即时性评价语言鼓动学生,课堂气氛活跃,教与学配合得很顺利,然而就在课程进行到最后十分钟左右时,这位老师略显紧张。随后,课程内容进行完毕,她让同学们预习下一课的内容。一堂很完美的课就这样不完美地结束了。  相似文献   

17.
张永新 《文教资料》2006,(28):105-106
吴非老师最近出了一本教学随笔《不跪着教书》,读后颇有感触。也许人们很惊讶,谁跪着教书了?为什么会跪着教书?作为一位教师,我可以坦率地说,现在还能站着教书的已经不多了。因为当前的教育大环境太糟糕,应试教育太残酷,教师的任务太繁重,心理负担过大。座座大山压得教师直不起腰,层层枷锁套得教师喘不过气,让教师们带着镣铐跳舞,谈何容易。目前的基础教育危机重重,问题多多,我把它概括成这样几句话:“百年大计危机深,积重难返愁煞人。体制僵化观念陈,评价体系折腾人。思想落后瞎胡混,校园流行官本位。义务教育徒虚名,层层级级谎报情。农村…  相似文献   

18.
在课改正在进行的今天,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标准依然很单一,学生的分数仍然是衡量教师工作的重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由于种种原因,有的孩子的学习成绩的确很不理想,即使老师使出浑身的解数,也无法在短时期内见效。作为一名一线老师,我特别能理解他们的心情,自己又何尝没有这样想过呢?  相似文献   

19.
老师,请不要吝啬您的微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师,上次实验考查时,我本来很紧张,但很幸运是您监考,于是我就不紧张了,因为教过我的老师中您总是微笑着的,使人感觉很亲切,很友善……真的,老师的笑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这是一封学生来信,信的最后一句"老师的笑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还加了着重号. 老师的笑,对学生真有那么重要吗?  相似文献   

20.
姚凤荣 《考试周刊》2011,(32):63-64
前不久我下乡听课一位老师教《青蛙看海》(苏教版二年级上册)。刚读了两遍课文,老师就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一位同学啰啰嗦嗦说了半天,近似于复述课文,老师不满意。第二位同学干脆从头开始背诵课文,老师很不高兴地打断了他的背诵。尽管老师反复强调要用自己的话说,语言要简洁,但是很明显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课后老师抱怨学生连这样简单的问题也答不出。其实,这不能怪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