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科技人物     
《中国科技信息》2011,(20):16-18
科技支撑粮食单产创新高——访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全年粮食看秋粮,而秋粮大头是水稻和玉米。据农业部玉米、水稻专家实地调查分析,今年玉米、中稻的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百)粒重都比去年增加,预计秋粮单产高于去年,全年粮食单产将再创历史新高。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和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请他们详解科技在今年粮食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水稻是蒙自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常年种植面积8000公顷左右,种植面积在粮食作物中占第二位,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3%。但产量居第一位,占全县粮食总产的47%。由此说明,水稻产量的丰与欠对蒙自县粮食生产十分重要。2008年在省、州农业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超级稻示范推广面积又有新的突破,单产得到不断提高,使全县的粮食产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3.
莫永生生于1939年,广西贺州人。1961年毕业于广西农学院农学专业。1961-1970年,广西百色农业局技术员;1971-1981年,在广西百色农科所从事杂交水稻研究;1982-1992年,在广西农业科学院从事杂交水稻研究;1993至今,在广西大学支农中心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研究。获奖情况:1992年,获得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  相似文献   

4.
马有均 《内江科技》1994,15(1):29-31
稻米是我省人民的主食品,水稻生产历来受到重视。在原计划经济体制下,米价严格受到控制,而不区分品质优劣与否;另一方面,因人口众多,首先追求数量,不可能对优质米予以关注。在此政策导向下,水稻育种工作历来以丰产作为主要目标,以产量高低决定取舍,致使广泛栽培的品种多为高产质次,产量虽稍低而质优的品种很难在生产上发挥作用。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民中已出现优质米的需  相似文献   

5.
地处我国东北边陲的黑龙江省,每年很早就进入了银装素裹、白雪飘飞的寒冬。这里虽气候恶劣、地广人稀,却也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尤其是东北平原肥沃的黑土地,更是上天赏赐给龙江人民的一份厚重礼物。它广阔辽远,生产条件得天独厚,主要种植水稻等农作物,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粮食生产与供应一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近年来,水稻种植用水越来越紧缺,全球粮食危机越来越加剧,如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信息》2011,(20):16-17
全年粮食看秋粮,而秋粮大头是水稻和玉米。据农业部玉米、水稻专家实地调查分析,今年玉米、中稻的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百)粒重都比去年增加,预计秋粮单产高于去年,全年粮食单产将再创历史新高。日前,记者采访了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程式华和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赵久然,请他们详解科技在今年粮食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艳苹 《金秋科苑》2010,(21):62-65
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稻米是我国人民赖以生存的主食。水稻生产不仅担负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任,并肩负实现种粮增效、稻农增收和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使命,也是新阶段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1977年成立(其前身可追朔至1913年),是专门从事水稻多学科综合性应用研究的公益型农业科研单位,1998年被确定为北方粳稻区原原种繁种基地,吉林省水稻原种繁育中心,2000年和2001年挂牌建成了吉林省优质米中试基地和吉林省米质检测中心,2001年国家水稻种质改良中心公主岭分中心在该所启动建设,2003年完成。2004年吉林省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依据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共建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水稻所是其下设的主要研究所之一。  相似文献   

9.
《发明与创新》2004,(5):43-43
3月30日凌晨,从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获得2004年度世界粮食奖,和他共同获奖的是非洲水稻专家蒙蒂·琼斯(MontyJones)。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全永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30日凌晨2时许,该中心接到世界粮食奖基金会打来的电话  相似文献   

10.
邹金浪  杨子生 《资源科学》2013,35(2):370-379
本文提出从利用投入和产出效应2个方面测度耕地集约利用,并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的3种基本类型:粗放化型、集约化型和过度化型.以处于不同城市化水平下的江西省和江苏省两个粮食主产区为例,剖析两省2001年-2010年耕地(水稻种植)集约利用的差异及其政策启示.结果表明:①近10a来,城市化水平低的江西省单位耕地面积水稻种植总投入、省工性投入和增产性投入与城市化水平高的江苏省的差距明显缩小,其中省工性投入的差距最小,而江西省的水稻单产,尤其是水稻净利润在2010年进一步低于江苏省;②尽管江西省和江苏省耕地利用属于集约化型的年份均最多,但属于过度化型的年份比例偏高,分别为33.33%和22.22%,这说明两省尤其是江西省耕地产出效应没有同步跟进或者需要进一步跟进耕地利用投入;③江苏省应凭借自身优势推行农业现代化,江西省需增加以增产性投入为核心的农业投入和推行以加大种粮补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为重点的惠农政策.  相似文献   

11.
饥饿曾是一个游荡在全世界的恐怖幽灵。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虽有几千年历史,然而饥饿这个威胁人类生存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杂交水稻的研究与应用对人类的贡献.其功甚伟,怎么高评都不算过份。在中国的大地上,有一批以袁隆平院士为代表的杂交水稻专家掀起了撼动世界的“绿色革命”,是他们为解决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问题而不断艰苦卓绝的努力着!陈立云教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员。  相似文献   

12.
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预测,按中等发展预测方案,世界人口将从1950年的25亿增加到200年的61亿,2050年为94亿,2000~2050年期间世界人口净增33亿。21世纪中叶,为90亿人口提供所需的粮食,将是人类文明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一、技术进步促使20世纪农业大发展 20世纪是世界农业大发展的世纪。耕畜大部分被拖拉机所取代,普通玉米、小麦和水稻被高产品种取代,本世纪以来,世界灌溉面积扩大了6倍,化肥的施用约使世界粮食产量增长40%,技术进步使世界农田生产率提高3倍,粮食产量从1900年的约…  相似文献   

13.
粮食生产受到多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水、肥料、土壤、种子对粮食都有极大的影响,其中种子的优劣更是一个关键因素.多年来,科学家采用传统的"杂交"良种研究法,诚然,杂交产生的良种对提高粮食产量起过很大的作用,例如杂交水稻良种推广后可大面积增产,是一个成功的范例.但是培育的杂交品种往往只有一代或者几代具有优势.因此,杂交制种需要专门的"制种田",这一缺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发展.  相似文献   

14.
聂媛  李晓云  江文曲  刘念洁 《资源科学》2022,44(11):2315-2329
水资源短缺与水-土-粮系统不协调是制约中国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种植结构优化作为农业结构型节水的重要举措,对保障中国水资源安全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中国北方10省,揭示水足迹视角下水资源压力与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关系,探讨不同目标权重情景下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的优化趋势,并通过构建多目标种植结构优化模型,得出不同节水情景下北方10省三大粮食作物种植结构优化方案。研究表明:①中国北方10省中粮食种植规模较大的地区水资源压力指数普遍偏高,水资源约束呈趋紧态势;②当使用熵权法对经济收益、蓝水(灌溉水)消耗和绿水(雨水)利用目标客观赋权时,北方10省将增加高收益高耗水的水稻种植。随着蓝水消耗最小化目标的权重逐渐加大,水稻种植面积和蓝水耗水量会逐步减少;③在15%节水情景中,山东、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应调增玉米种植面积而减少水稻和小麦的种植面积,宁夏和新疆应调增小麦种植面积而调减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河南应调增水稻和玉米的种植面积而减少小麦的种植面积;④在节水5%、10%和15%情景中,优化的种植结构能够使北方10省三大粮食作物生产的蓝水足迹总量较2019年分别减少38亿m3、51亿m3和64亿m3,平均单位蓝水足迹的现金收益提升4%、3%和2%。本文结果对保障中国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目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而如何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则是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实现“藏粮于地”的关键所在。【方法】本文基于2005—2020年的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运用连续型双重差分法分析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对粮食生产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1)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能够显著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对粮食单位面积产量有正向影响,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研究结果的可靠性。(2)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实施效果在粮食主产区更明显,在南方地区也表现较强,而在经济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却较弱。此外,相比玉米而言,政策对水稻和小麦生产能力提升作用更好。(3)作用机制检验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通过促进农业机械化、土地流转以及耕地复种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结论】建议加大粮食主产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重视农田水利灌排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强化高标准农田的建后管护工作,不断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强化粮食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6.
翁辰  何勇  张兵 《资源科学》2014,36(5):963-970
农民排灌协会是农村面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兴事物,江苏省农民排灌协会成立后,通过对排灌工程的修建和维护,显著提高了农田排灌效率,降低了农民生产成本。本文基于对江苏省农民排灌协会项目区农户的调查,采用倍差法对农民排灌协会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农民排灌协会的成立对项目区水稻单产的净效应影响为238.59kg/hm2,且这一影响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但对项目区小麦单产的净效应影响并不显著。当引入其他控制变量时,增加农药投入和减少灌溉次数对水稻单产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增加化肥投入和劳动力投入则对小麦单产水平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本文得出的政策启示为,政府应加大对农民排灌协会的资金扶持力度、充分动员用水户直接参与排灌工程管理、通过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来激励农户节约用水。  相似文献   

17.
王爽 《华夏星火》2013,(12):40-41
“广适性优质超级杂交稻的选育与应用”项目是针对“广适性、优质、超高产”这3个粮食问题中最重大的需求而设立的。希望能够通过大面积推广,为促进全国水稻大面积丰产稳产和广大人民群众吃饱、吃好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罗海平  邹楠  胡学英  王圣云 《资源科学》2021,43(6):1234-1247
随着全球性极端气候频发,粮食生产安全越来越受到气候变化的威胁。在此背景下,实现农业气候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意义重大。粮食主产区是粮食安全保障的核心区域,本文应用逐级订正的机制法模型测算了1980—2019年中国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三大主要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并应用重心迁移模型分析了粮食主产区186个地级市现实作物生产水平与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属性,在市域尺度上评估了农业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得出:①1980—2019年粮食主产区玉米、水稻、小麦气候生产潜力的倾向率分别为-156.80、68.82、121.92 kg/(hm2·10 a);②玉米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和低值区范围均缩小,水稻气候生产潜力空间结构较为稳定,小麦气候生产潜力高值区范围扩大;③主要粮食作物气候生产潜力的重心迁移距离均小于现实迁移距离,并呈同向化特征;④黄淮海农业区、东北农业区、西南农业区等地主要粮食作物气候资源利用率较高,长江中下游农业区等地气候资源利用率较低。对此,应调整粮食生产重心,缓解气候条件较差地区的粮食生产压力,挖掘气候资源丰富地区的气候生产潜力,全面提高粮食主产区气候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浅析水稻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病虫害是影响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在我国最重要的是稻瘟病、纹枯病和白叶枯病,素称水稻三大病害,一直是我国稻区水稻高产的限制因素。本文针对水稻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总结了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以为水稻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有消息称,中国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先生获得2014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提名。这个消息多少有些离奇,因为按照颁奖规则,诺奖评奖委员会绝不会提早发布所谓的提名信息,这些信息在50年后才会解密。今年84岁的袁隆平先生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被尊为"杂交水稻之父"。在袁隆平几十年的努力和培育下,中国乃至亚洲的水稻产量得以大幅度提高,基本解决了该地区的粮食短缺问题。早有国人呼吁有关机构给他颁授诺贝尔奖,也有人发起过请愿和民意调查,可袁隆平至今仍与诺奖无缘,有些人对此不解并对诺奖颇有微词,笔者以为大可不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