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莉 《辅导员》2013,(6):39-40
家长会年年开.它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把自己的想法与家长及时沟通.以此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家长会的另一个作用——搭建起家长与家长之间交流的桥梁.起因.这个班我已经教了三年了.与许多家长都有深入的沟通,在谈话k我发现有两个问题家长谈的最多:1.孩子考试时总是在阅读短文上扣分.按照老师的要求,平时也带着孩子去书店买书.也要求孩子读书,但是孩子的阅读能力就是提高不上来。2.我们不是不管孩子,只要有时间就会检查他  相似文献   

2.
家长会年年开,它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重要手段.有经验的教师都会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把自己的想法与家长及时沟通,以此得到家长的理解与支持.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家长会的另一个作用——搭建起家长与家长之间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不少家长对家长会不够重视,而学校或教师对于家长参加家长会也没有什么明确的要求,因此家长会的效果大打折扣。本文以高中为例强调,家长参加家长会在会前应准备好孩子在家学习和生活的相关情况资料,会中应认真做好记录,会后应主动找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交谈,了解自己孩子在班级的表现情况和各科的学习情况,回家应和颜悦色地与孩子交谈。  相似文献   

4.
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一种常见的方式.传统的家长会总是教师们在上面慷慨激昂地讲,家长在下面毕恭毕敬地听.家长会成了教师们的"一言堂".这种"居高临下"式的家长会注定了家长和学校、家长和老师之间很难有真正的、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改变家长会的外在组织形式,促进真正的对话和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5.
正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一种超越知识的智慧。班主任要经常和家长进行交流,共同商量如何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和进步。善待家长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教师要用平易近人的态度来与家长真诚地交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善待每一位家长会创造和谐收获快乐。那么,怎样与家长沟通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6.
我班以往的家长会总是由教师唱主角 ,“教师讲家长听” ,家长的参与热情不高 ,为此 ,我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大大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录像播放。孩子的活动镜头永远是家长最感兴趣的内容 ,我们拍摄了每个孩子在园活动的情景 (如活动区、角色游戏等 ) ,在家长会刚开始的时候播放 ,不仅吸引了家长的目光 ,调动了家长的情绪 ,营造了宽松、融洽的气氛 ,也使家长会的出席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件展示。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普及 ,我们把家长会的内容做成课件 ,穿插美丽的动画或幼儿活动的数码照片 ,并通过大屏幕展现。图文并茂的画面深…  相似文献   

7.
<正>前几天,一位同事拿着家长的签字找到我,说家长签的字她不明白,是对老师有意见,还是说给自己孩子听的?我看了看签字内容,也觉着这家长会不会对老师有意见?再一想,不对,连续两天这样签字,肯定是家长不知道怎么签。于是,我希望同事先耐心和家长沟通一下,果然是老师理解错了。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相当多的幼儿园在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而我却给家长布置作业。因为在工作中我看到不少幼儿家长缺乏科学育儿知识,在家庭教育中往往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教育规律,例如在生活上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溺爱孩子;在学习上则强要求、高要求,强迫孩子学这学那。为了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我们曾尝试过各种做家长工作的方法。但由于我们地处山区,人口居住分散,开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有一定的困难;开设家教宣传栏,与家长口头交流等方式对于接送孩子的家长能起到一定的作  相似文献   

9.
周雁 《班主任》2013,(12):30-30
家长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家长会?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家长们更有收获,能解决更多孩子的问题,同时也减轻班主任的负担,达到双赢?我对家长会进行了一些探索,其中给家长发“小条”的方式取得了不错效果。  相似文献   

10.
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一种常见的方式。传统的家长会总是教师们在上面慷慨激昂地讲,家长在下面毕恭毕敬地听。家长会成了教师们的“一言堂”。这种“居高临下”式的家长会注定了家长和学校、家长和老师之间很难有真正的、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改变家长会的外在组织形式,促进真正的对话和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1.
《班主任之友》2013,(Z1):15-16
校访是指家长访问学校和教师。在中小学,大多数家长会利用每天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的机会,主动与班主任老师交流。通过主动校访,家长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近教师,与教师商讨教育孩子的措施,有针对性地配合学校的教育。家长校访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家长接送孩子时面对面的交流家长接送孩子上学放学的时候,正是教师与家长交流的良机。老师能把孩子当日或近几日的情况与父母进行交流,又能了解孩子在家情况。这种沟通非常有针对性,虽比不上家访了解系统深入,却以"短、平、快"为长,很有实效。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几乎每天的面对面接触需要老师保持良好的心态与清醒的  相似文献   

12.
刘萍 《班主任》2011,(2):33-34
每次家长会总有一些家长借故缺席。这不,小钱父亲以"我家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为由,又不准备来开家长会了;而小戴父亲则以"我家孩子成绩太差,开家长会没用,而且还丢人"为由,也要缺席……怎样才能让家长们喜欢参加家长会呢?我苦苦思索着。忽然间,我脑  相似文献   

13.
家园合作,同步教育,需要幼儿园与家庭双方做出努力。从幼儿园方面来说,从孩子刚入园开始,教师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活动,使大多数的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性质、幼儿在园一日生活情况等有所了解,加上以后每学期的对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亲子游戏活动等等,更能让家长全方位地熟悉幼儿园的工作,了解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从家长方面来说,由于种种原因,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有所不同,有的家长能主动热情地与幼儿园联系,尽量配合幼儿园工作;有的家长则很少与教师接触,特别是祖辈接送孩子,几乎不跟教师交换意见,即使有也只是过问一下孩子的身体状况而已。家长怎样才能提高参与家园活动的积极性、实效性呢?其实三个字可以概括:多沟通。首先,要善于与教师多沟通。1.多问。包括问幼儿,问班上的老师,问同班家长,可以是直接当面问,也可以是电话间接问,现在有很多家长在自己建立的QQ群里互相讨论一些育儿的经验,这是可取的一种方式。2.多看。走到班级门口,家长要看看班级门口的家长园地、宣传栏和黑板上,有没有老师留下当天所学的知识内容,了解幼儿园的教学进度和要求,看看看幼儿园门口有没有一些通知,对幼儿园的活动做到心中有数。3.多反映。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  相似文献   

14.
家庭、学校和社会是影响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如何协调好三方关系是摆在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家庭与学校的协调是通过家长与老师的沟通来实现的.家访、家长会、"家校通"都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老师能给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关照,如调个好座位、多提问、让孩子当干部……为此,不少家长给老师请客送礼。对此,如果老师推辞,一些家长会有各种想法甚至生气;如果接受,则有悖师德。有的班主任说:吃请也是为了工作,这种方式更容易和家长沟通。我很困惑,面对家长请客送礼,我该怎么办呢?(山东贾斌提供)  相似文献   

16.
<正>小妍是刚入职的新教师,除了负责学科教学以外,还担任了初一年级的班主任。小妍老师来心理咨询室找我,是因为有一件事让她感到很受伤。她怀着不解与无奈的心情,向我诉说了最近开家长会的经历。期中考试后,学校要求各班召开家长会,小妍老师为此做了很认真的准备。她准备在家长会上说说孩子在各个阶段的成长特点,让家长不要过于在意孩子一时的成绩,而要重视青春期孩子的个性变化。她做好了PPT,请班干部美化了教室,信心满满地期待得到家长们的认可与支持。  相似文献   

17.
晓照 《家教指南》2004,(5):35-35
当自己的孩子踏入幼儿园直至高中毕业,去开家长会成了家长们必须做的一项义务。似乎几十年家长会都是一个模子:班主任老师介绍本学期的学校要求,分析上学期出现的问题,还介绍每个孩子的情况。孩子成绩好的家长喜不自禁,孩子各方面差的家长觉得很没面子,一旦遇上个水平差的老师,会使一部分家长无地自容,恨不得家长会早点开完,一溜了之……家长会应该是一次家校沟通、共同提高的联谊会,如同一次盛宴,是来宾们开怀共庆的最佳机会,笔者耳闻目睹过许多有创意的家长会,都会使家长们难以忘怀,开好一次家长会,会使家庭学校增进一次凝聚力。家长会的…  相似文献   

18.
每次去给儿子开家长会,家长们聚到一起,话题自然离不开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现在越来越任性,根本听不进父母的话""我的孩子太贪玩,做任何事都没有毅力""最近孩子迷上了游戏,不能自拔,我们做家长的也无能为力"……从每位家长的谈话中,可以感受到大多数家长都  相似文献   

19.
正"沟通从心开始。"但是有些家长和孩子都说对方不肯跟自己沟通,或不知道怎样和对方沟通。特别是家长为了能跟孩子好好沟通而伤透了脑筋。一、家长的烦恼许多家长有这样的烦恼:孩子小时候很粘我,现在上了初中就不跟我们了,叫他去喝喜酒或参加家  相似文献   

20.
《家庭教育》2010,(7):11-13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也往往会遇到许多难题,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如何健康养育孩子?孩子的智力发展有哪些特点?又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呢?让我们为家长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