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以来,战国出土文献相当丰富,其中有诸多文献皆有称《诗》之篇名、引《诗》之诗句的现象。如《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郭店楚墓竹简》、《河北平山三器铭文》等。其中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还是战国时期儒家专门论《诗》的文献。将这些文献中的称《诗》引《诗》现象进行条缀,可以更好地对战国《诗》本的传承与传播,以及战国至汉代《诗》本的变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有一篇讨论《诗经》的文字,被题为《孔子诗论》。《孔子诗论》中有大量的通假字。文中对《孔子诗论》中的通假字进行了较为深入全面的分析,指出了这些通假字在声、韵、调三方面所反映出的上古汉语语音的特点;同时也指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这篇讨论《诗经》的文字,在没有弄清它的真正作者之前,题为《诗论》最为确切。  相似文献   

3.
冯涛 《语文知识》2015,(2):38-40
至今为止,我国对先秦时期中国诗学的研究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以下简称《孔子诗论》)的问世,将会扩充我们对先秦理论的研究,增加中国先秦诗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深度,这对于中国学术史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一、《孔子诗论》简介《孔子诗论》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著作,它在说《诗》方法上勇于探索,突破了此前断章取义的方法。《孔子诗论》按其内容可分为诗之综论、诗之题旨、  相似文献   

4.
根据最近公布的上海博物馆所藏并整理的“战国楚竹书”中两千多年前的《诗》篇和“孔子诗论”材料,进行古文字,古文献的比较考释,讨论竹书中的“Wen”,“坏Zi”,“乍竞隹人”、“巽寡Zi古”等文字的释读以及相关诗学理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新发表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篇,有学者指出其中的一段文字和传世的<管子·霸形>有不少相近之处,文章进一步指出<管子·戒>中的不少记载也与竹书存在对读可能.通过三篇文献的对读,不但有助于加深对出土竹书本身含义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对出土竹书和<管子>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二册中的<民之父母>是一篇孔子论学的记录,简文完整流畅,孔子以礼乐之原为核心,向他的弟子描述了名为"五至"的思想,这是孔子"修身正己"理论的一个完整的表述.对<民之父母>篇的解读印证了儒家的"君子"学说.  相似文献   

7.
有关<诗·汉广>的诗旨,历来有不同的解释,有经学的解释,有文学的解释,<战国楚竹书诗论>的发现为我们重新认识其诗旨提供了契机."水"这一原型意象,成为解读其诗旨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诗论》中,论说《诗经·卫风·木瓜》的文字较多而解说有分歧。文章比较了上海博物馆整理者与李学勤、廖名春3家之说,参之以《毛诗》“陈古以刺今”的阐释方法,从字与意两方面来重新解释楚竹书中关于《木瓜》之诗的文字。  相似文献   

9.
张朵 《语文知识》2009,(3):4-5,8
《孔子诗论》是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楚竹书》中一篇极为重要的文论文献。其中,第八简集中评论了《诗经·小雅》中的五篇作品,这些作品,历代都有较多解读。孔子认为,《十月之交》的特点是善于揭露和批判,《小曼》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执政能力的怀疑。这些评论,对推进《诗经》相关作品研究的深入,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竹简<孔子诗论>是迄今发现的最早评论<诗经>的专文,意义重大.其中第二十五简评论了<诗经>中<王风·君子阳阳>、<王风·有兔(兔爰)>、<小雅·大田>、<小雅·少(小)明>等四篇作品.孔子评"<[君子]阳阳>少(小)人",认为诗中写小人般的轻狂之态,有助于准确认识该诗本义;评论<兔爰>诗旨为"<有兔(兔爰)>不逢时",是传世和出土文献中论及<兔爰>的最早言论,认为表达了作者生不逢时的思想感情,汉代以后尤其现当代多数诗经研究专家对<兔爰>主旨的认识,都与孔子的观点不谋而合,孔子对<诗经>作品研究的贡献不可低估;论"<大田>之卒章,知言而有礼",抓住了<大田>末章的思想要害,透露出孔子说<诗>的礼学色彩.孔子评论<诗经>作品往往以礼学标准评判优劣,影响了其对文学作品评价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1.
从传世文献看 ,孔子论《诗》是站在文化的立场 ,运用引譬连类的方法加以推演 ,揭示其礼乐文化意义 ,以指导学《诗》者提高道德修养和知识水平。子夏虽然接受了孔子的礼乐文化思想 ,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以及自身认识的差距 ,其论 .《诗》则偏重于站在政治的立场 ,从诗反映社会政治和为社会政治服务的角度来揭示诗义 ,其基本方法是以“美刺”说诗 ,以期发挥《诗》的政教作用。比较传世文献与上博楚竹书《诗论》对具体作品的评论 ,楚竹书《诗论》的立场和方法与孔子较为一致 ,竹书整理者定名为《孔子诗论》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2.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七册,收入<武王践祚>篇,是迄今为止我们所见到的<武王践阼>的最早传本.现就简中各简简首九个残文字形,进行隶定或注释,并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3.
<诗>是礼乐文化的载体,隐含着潜在的教化功能.儒家以孔子肇始,至汉代<毛诗序>形成了系统的<诗>教理论体系.<孔子诗论>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诗>论专著,"以色喻礼"是其提出的重要<诗>教观点,它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诗>教理论,并且与子思学派的"性"、"情"思想有直接的关系,成为连接孔子"礼乐"教化与汉代<诗>教理论的中间环节.通过系统梳理汉以前儒家对<关雎>题旨的解读,可以反推儒家<诗>教思想的发展和演进.  相似文献   

14.
《诗经&#183;邶风&#183;燕燕》之终章非错简所致,《毛诗序&#183;燕燕》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诗论》相关内容可相互发明。《燕燕》抒情于终章得“以礼节情”、“情礼和谐”之义,胜于始初“恣情违礼”之状态,《诗论》“贤于其初”者,其此之谓也。  相似文献   

15.
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以总论、分类论、重章叠论的形式,显现着孔子的诗学理论。其论在儒家大文化背景下,注重诗的内在涵义,注重诗篇的整体建构。汉代诗学虽日传其衣钵,却背离孔子诗论之旨,以经学家法来训诂释义,将诗变成穿凿附会的道德说教。朱子诗学虽有依其旧说之嫌,但辨识否定,与孔子论诗不期而合。遇合之中,在文本体味、创作群体、天性人欲、赋比义释说、意象审美上变动增益,多所创见,凸现朱子诗学改造儒家思想并将其推向高峰——理学体系渐趋形成的文化传承的深厚张力。  相似文献   

16.
在竹书<孔子诗论>中,孔子对<诗经>的总评,概括了<颂>诗乐歌声缓静穆的特点,<小雅>的怨愤情绪,<邦风>的题材内容广泛与采诗观风情况,<小雅><邦风>"言文"、"声善"的艺术表现,真切地揭示了<诗经>的艺术风貌,对于解决<诗经>研究中长期存在的一些分歧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六)》中《景公疟》篇第四简"■"字的释法有多种看法,通过字形上的对比分析,以及跟传世文献比对总结,得出"■"可释为"肥"字,乃"薄"之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上海博物馆整理的战国楚简中的《孔子诗论》进行逐简的解读,主要从文论角度揭示其理论内涵,包括诗乐功能和情志关系理论,《孔子诗论》作者对《诗》的解读方式,《孔子诗论》与《毛诗序》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上海博物馆整理的战国楚简中的《孔子诗论》进行逐简的解读,主要从文论角度揭示其理论内涵,包括诗乐功能和情志关系理论,《孔子诗论》作者对《诗》的解读方式,《孔子诗论》与《诗序》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孔子诗论》的时代与作者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论的焦点,目前大多数学者已经接受"《孔子诗论》为孔子著作"的观点。但是,从对"■"的断字、"孔子曰"的称呼方法、《孔子诗论》的结构、《孔子诗论》的解诗方法以及对《孔子诗论》内部诗学思想的分析来看,《孔子诗论》虽然杂有孔子之《诗》学思想,但总体来看,其应当属于战国中前期的《诗》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