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 毫秒
1.
耕生 《收藏》2011,(9):48-49
釉陶是我们既熟悉又存在诸多有待探知方面的一个古陶瓷品种。在中国古陶瓷中,釉陶别具特色,不仅起源早,而且普及广泛,其巅峰作品即为唐三彩,至今釉陶还以建筑琉璃等形式传承并融入当代生活。  相似文献   

2.
色调丰富的釉陶是中国古陶瓷中非常重要的品种,但关于釉陶的产生、来源和演进的综合研究仍比较欠缺。从本期开始,我刊陶瓷栏目连续两期推出古代釉陶艺术专题。釉陶指釉中掺入助熔剂的低温施釉陶器,起源于北非的埃及,并经过西亚向东传播。至汉代,釉陶工艺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传入我国,到唐代发展为绚丽多彩的唐三彩艺术。唐三彩随着大唐而兴,随着安史之乱而衰落,但它对东亚、西亚、北非的釉陶艺术都无疑产生了深远影响,催  相似文献   

3.
紫玉 《收藏界》2011,(2):65-68
仔细梳理世界陶瓷史,我们就可以看出,它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世界各个民族、各种宗教、各种文化互相交融、互相影响的过程。比如举世闻名的唐三彩,这种低温铅釉陶最早出现于西汉的宣帝时期,学界认为铅釉陶"这种碱金属硅酸釉早已在埃及发明,但长时间没有传到埃及国外.  相似文献   

4.
紫玉 《收藏界》2011,(11):73-77
中古时期的8世纪至10世纪,闻名世界的中国陶瓷经由海上陶瓷之路大量运往中东.自如雪的邪窑和定窑白瓷、绚丽华美的唐三彩、精致优雅的越窑青瓷,以及开釉下彩瓷之风气的长沙窑彩绘和贴饰瓷器源源水断进入当地,小仅满足了贵族对中国陶瓷的需要,同时也为伊斯兰陶器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范本,自底蓝彩陶器就是住这一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相似文献   

5.
禚振西 《收藏》2010,(6):137-143
长安与洛阳是出土唐三彩最集中的两个地区,陕西省内出土三彩数量巨大,唐陵陪葬墓与长安地区官僚,贵族墓出土三彩器可视为唐三彩的最高水平。鉴于本刊正在筹划“灿若云霞——古代釉陶与琉璃”专题,此次先行刊出唐长安出土三彩器的简要介绍,对陕西唐三彩的全面介绍将刊载于后续专题。  相似文献   

6.
阮浩  滕卫 《收藏界》2013,(12):65-72
在中国陶瓷史的研究上,宋三彩指“宋、金时期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制品”(见汪庆正主编:《简明陶瓷词典》第93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近年来随着考古发掘资料的增多,逐渐对金代的三彩器有了较为全面的认氓。三彩器属于低温釉,  相似文献   

7.
《收藏界》2014,(4):16-35
唐三彩是三彩艺术的精华,它实际上是对唐代彩色釉陶的总称,由于它烧制于唐代,所烧作品多用黄、绿、白三种颜色,因而后人称之为唐三彩。实际上,它所用的色彩还包括蓝、赭、紫、黑等。  相似文献   

8.
王丽 《收藏》2014,(12):53-54
复色釉陶是西汉末到新莽时期出现的一种釉陶新装饰品种,流行于河南济源、陕西宝鸡、陕北富县等地,工艺来源或与模仿漆器装饰有关。岐山县博物馆收藏汉代釉陶器物数量众多,其中有两件复色釉陶鼎、两件复色釉陶壶,造型端庄大方,釉色均匀细腻,是汉代复色釉陶作品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9.
黄卫文 《收藏》2013,(11):52-59
在我国古陶瓷发展史上,江苏宜兴窑与广东石湾窑是两处以生产陶器而闻名的民间窑场。明清时期,这两处窑场在生产紫砂陶和石湾陶器之外,还都烧制过一种以陶泥为胎、器表施釉的釉陶,由于这类釉陶中某些产品的釉色特点与钧窑瓷器有相似之处,因此后人常称之为“宜钧”或“广钧”。这两种产品在当时不仅供民间使用,它们之中的某些精致之作更受到了明清两代皇家的赏识,成为宫廷内的陈设与珍藏,但存诮代宫廷的原始档案中,并无宜钧或广钧之称。  相似文献   

10.
李铁锤 《收藏》2015,(1):57-61
说到四川釉陶,汉代四川就有低温绿釉或黄釉的陶马、摇钱树座、匜、炉、壶等,尤其东汉时出现了带有低温绿釉彩绘的黄釉陶壶。,四川邛窑烧造出许多精美的较高温度釉彩及唐三彩,多为实用器。到了宋代,四川各地窑口(包括砖瓦窑)纷纷烧制宋三彩釉陶,多为冥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明代。本文要讨论的正是四川宋代三彩釉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