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鉴赏《燕歌行》和《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体味边塞诗特有的情怀,研究边塞诗的共同点。2.通过诵读交流,品味语言,感受边塞诗的魅力,加深对边塞诗的理解。3.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爱国情怀、英雄气质。【教学重难点】1.品味语言,体会边塞诗歌的艺术境界与情感风格。2.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教学方法】查阅法、讨论法、诵读法、对话法、讲解法。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把握杜甫寓居西南的生活经历. (2)品味语言,感知人物形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杜甫的诗风. (4)感受杜甫推己及人、心系苍生、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学习杜甫忧国忧民的的思想感情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崇高精神.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的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教学重难点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吟咏,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词。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不宜面面俱到。可结合运用比较法(换词、移位等)理解课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自上初中以来,我们已学过20余首古代诗词,其中以唐诗宋词居多。我们对律诗和绝句的有关知识也有了一些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目标l、知识目标(1)欣赏文学作品,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写法。(2)仔细品味作品中的场景描写,体会场景描写对表达中心的作用。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培养学生用语言、举止和表情刻画人物性格的能力。(3)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3、情感目标(1)鉴赏文学作品,用工人阶级的高尚品质感染、熏陶学生。(2)体味作品的思想感情,联系实际做出评价。4、创新素质培养学生主动进行研究式创新学习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二、…  相似文献   

5.
<正>一、设计理念《出塞》教学旨在通过吟诵诗歌─意会情境─以诗解诗等,引导学生体验、理解诗人触景生情的创作欲望和饱满情怀,感受并体会诗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深沉的家国情怀!二、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战争中的灾难和不幸,感受和平生活的美好和幸福。2.体会边塞诗的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学、文字(书法)的热爱。三、重点和难点通过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学生入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1.品味叠词的作用;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3.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品味叠词的作用;2.解读词的意象,把握景与情的关系,整体感受词的意境美。[教学难点]: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导入:在中国古代文学园地里,宋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花圃。她以姹  相似文献   

7.
一、设计理念 《出塞》教学旨在通过吟诵诗歌─意会情境─以诗解诗等,引导学生体验、理解诗人触景生情的创作欲望和饱满情怀,感受并体会诗人强烈的民族忧患意识和深沉的家国情怀!二、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能运用联想和想象,理解战争中的灾难和不幸,感受和平生活的美好和幸福。2.体会边塞诗的风格,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学、文字(书法)的热爱。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一)知识点:1、体会散文情景理的完美结合。2、感受文章语言的简洁清丽之美。(二)技能点: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与分析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三)德育点:1、体会茨威格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2、感悟生命真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活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2、背诵本词。(二)能力目标:1、训练朗读,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2、引导学生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学生对词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0.
贾艳 《考试周刊》2012,(34):38-39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小说情节与人物形象,深入理解把握小说主题,培养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习惯与能力。2.品味小说幽默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风格,培养学生运用语言作文实践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点拨。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诗歌,通过比较辨析,体会刚健明朗、质朴生动的民歌情味.2.以"木兰是女郎"为课核,赏析关键诗句,理解木兰的英雄气概和女儿情态.【教学重点】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诗歌,感受民歌情味,深入理解木兰的“女儿”形象。【教法和学法】(一)教法:1.比较辨别;2.点拨交流。(二)学法:1.朗读品味;2.合作探究。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九课《词两首》中的《渔歌子》。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3.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经典文化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通过想象,体会词的意境。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聊一聊:同学们,你叫什么名字?谁起的?有什么含义吗?2.猜一猜:张志和是唐朝词  相似文献   

13.
周扬莉 《现代语文》2007,(11):55-56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理解《雨霖铃》这首词,学会品味词的意象意境,从而提高赏读古典诗词的能力;能力目标:结合文秘专业的特点,通过学生对《雨霖铃》的朗读、品味,使她们在领悟词的意象意境的基础上,能说出自己的一番感受,从而达到培养她们理解、审美、表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复习生字、新词。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对课文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3.品味文中重点词语,积累语言。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在读中品味词语,积累语言,有所感悟。2.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创编小诗。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产生关爱他人、关爱环境、关爱生活的美好愿望,并向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教学过程一、故事入题(课件出示《神笔马良》故事动画,简略回顾“神笔马良”的故事)神笔有如此大的神力!不知道今天神笔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什么?二…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全文。2、品味本文层次美、意境美,学习写景的方法。3、感受大自然的纯净美好,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二.教学思路:本节课以"读"贯穿整节课,采用"一线串珠"式的教学方法,我设计了"一读课文通文意,二读课文理层次,三读课文品意境,四读课文悟情怀,五读课文诵经典"这五个环节,层序递进,预期在"三读课文品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领悟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给予人们的深刻教育,理解文意为什么以“丰碑”为题。2.懂得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的。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强调每位同学的独特感受。学习重点1.含义深刻的句子在表达中心上起的重要作用,体会详写部分的意思。2.背诵后三个自然段。教具学具1.投影仪、胶片、录音机、磁带。2.印制好学生练习的投影片。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任务自读全文,抓住感受最深的部分理解。二、教学过程1.出示课题:丰碑。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丰碑”一词出于课文哪段。3.学生读书、质疑、自悟:(1)为什…  相似文献   

17.
正教学目标1.引导了解苏轼和豪放派词风的特点。2.引导掌握诗词诵读的基本技巧。3.引导学生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鉴赏词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和语言。2.引导学生领悟词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教学过程课前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领略那旷古的豪情提前进入词的意境中。  相似文献   

18.
陈玲 《新教师》2019,(11):74-75
【教学目标】1.认读德、扁等生字,书写扁、师等字。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了解斗笠、不料等词语的意思。2.通读课文,领会领袖以身作则、同甘共苦之精神,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敬佩。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4.初步培养学生懂得抓关键词进行复述故事的能力。【教学重点】感悟革命精神,体会伟人的高尚情怀。  相似文献   

19.
一、以生为本,浸润民族文化 这节课,基于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如下学习目标:1.巩固重要的文言实词和句子.2.小组合作,概括小石潭的特点并运用想象描绘画面.3.结合背景,体会作者孤凄悲凉的心境,感受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教学重点是概括特点,描绘画面.教学难点则为体会作者心境,感受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调整,初步掌握读词的技巧;把握本词的情感基调,感受气象,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2.品味语言,感知其形象性,赏析点染手法,理清内容,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 3.知人论世,披文人情,探究词人的写作意图,明确主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