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教学实验原则,是"以学定教"。其教学思想是以"知"为依托,以"行"为旨归;教学方法是以"知"为工具,以"行"为导向;教学内容是以"知"为引导,以"行"为目标;教学情感以"知"为载体,以"行"为外显。  相似文献   

2.
从春秋时期到东汉末期,汉语中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为"字被动句,可以分为两个系列:"S为V"和"S为NV"。"S为V"系列被动句的被动标记"为"是被动助词,是由动词"为"的"成为"义演变成的,演变的机制是重新分析;"S为NV"系列被动句的被动标记"为"是施事介词,是由被动助词"为"演变成的,演变的机制是句法地位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几乎所有的"谁为"都属于"谁宾语+为"式,发展到唐代,绝大多数"谁为"都属于"谁主语+为"式。先秦时期,所有的"为谁"都属于"为系词+谁表语"式,发展到唐代,绝大多数"为谁"都属于"为+谁宾语"式。也就是说,从先秦到唐代,"谁宾语+为"式由盛转衰,几乎退出历史舞台,"为+谁宾语"式从无到有,成为常式。这种现象表明,发展到唐代,"为"的疑问代词宾语"谁",后置化历程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教学呼唤对话精神的大趋势下,本文在学习大量前沿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引,以"情境"为手段,以"对话"为核心,以"发现"为目的的"互动——对话"教学模式,并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加以阐释、探析。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呼唤对话精神的大趋势下,本文在学习大量前沿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导引,以"情境"为手段,以"对话"为核心,以"发现"为目的的"互动——对话"教学模式,并结合教学实践案例加以阐释、探析。  相似文献   

6.
习非成是为最具隐蔽性的演变方式,人们往往对此习焉不察。对于"大跌眼镜"的来源,学界甚少关注,把"跌"理解为"跌落"有习非成是之嫌。"跌"有"眼球突出"义,考其本字,当为音近义通的"眣"。"大跌眼睛"意为瞪大眼睛,音近而讹为"大跌眼镜"。成语"目瞪口呆"中的"呆"为"啀"的记音字,本字可上溯到"睚",语义为"张开"。"目瞪口呆"应该释为"瞪大眼睛张大嘴巴,状惊愕貌"。  相似文献   

7.
陆愈华 《职教通讯》2011,(14):49-51
职业学校的教师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尝试运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能"学有兴趣"、"学有乐趣"、"学有成效",项目教学法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三个中心,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变"以课本为中心"为"以项目为中心",变"以课堂为中心"为"以应用实际经验的实训基地或生产工场为中心"。  相似文献   

8.
图形转化是转化解题策略的一个方面。通过图形参与转化过程,即通过化"新"为"旧"、化"断"为"联"、化"体"为"面"、化"式"为"图"、化"异"为"常"的过程,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图形转化是转化解题策略的一个方面.通过图形参与转化过程,即通过化"新"为"旧"、化"断"为"联"、化"体"为"面"、化"式"为"图"、化"异"为"常"的过程,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作用,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继刚 《教书育人》2011,(20):30-31
"三二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含义"三二一"课堂教学模式,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有关理论为依据,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源,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线,问题为主轴"的"六为主"教学原则,通过"三个教学环节,两种学习方式,一个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辨析了"以学生为本"教育观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阐述了当前对"以学生为本"教育观的误解,认为应该结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去解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以学生为本"不是从学生的一切需要出发,而是从学生的健康、发展、成长出发";以学生为本"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应该始终是"以学生为本"的主体;在学校"以人为本"就是要同时坚持"以学生为本"与"以教师为本"。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示范院校建设过程中,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创新性地将新生"入学教育"发展为"新生入职教育",并在具体实践中以"鱼骨理论"为指导,以"项目团队"为保障,以"双元考核"为抓手,以"九步操作"为流程,以"四个一"成果为载体,形成了集"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即时考评—总结积累"为一体的立体式教育管理体系,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实践中,尝试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力求变"课堂"为学生展现自我的舞台 ,变"被动"为"主动",变"问答"为"探究",变"封闭"为"开放" ,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  相似文献   

14.
"非乐"是墨子美学的表象而非墨子美学思想的本质内容,它是建立在"利人"与"实用"等基础条件之上的"今"时观点。墨子美学是"有用为美"的实用主义美学,是"利人为美"的人本主义美学,是"合宜为美"的辩证主义美学,其本质是建立在"有用为美"、"利人为美"、"合宜为美"基础之上的辩证统一,是实用主义、人本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辩证统一,是主体行为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5.
为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家庭教育应变"知"为"用",变"分数第一"为"全面发展",变"揠苗助长"为"因材施教",变"专管"为"多教".  相似文献   

16.
秦汉简牍法律文献,以睡虎地秦简和张家山汉简中的法律文献为主体,此外还有龙岗秦简以及一些汉简中的散见法律文献等。这些简牍材料中的一些语言现象颇有特色,常用省称就是秦汉简牍法律用语的一个特点。通过文献资料考证,"斩为城旦"为"斩左止(趾)为城旦"的省称;"罚二月"为"罚资劳二个月"的省称;"院"为"越院"的省称,"夏"为"去夏"的省称;"去"为"去署"的省称;"典"为"里典"的省称;"老"为"伍老"的省称,又为"免老"的省称。明确这些省称,对于准确理解秦汉律文及了解中国古代法制,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以"满堂灌"、"填鸭式"为代表的传统教法,违背了语文教学规律,有悖于语文素质教育。教法改革,应立足于学生学的方法,适应学生的学习规律(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实行"教法学法化"。教师应当从讲台上"走"下来,变"教师爷"为"学长",变"范文"为"例子",变"教完了"为"教会了",变"平面教学"为"立  相似文献   

18.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新思想可以概括为十个方面,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核心的发展方向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引领的发展目标论,以"四个全面"为重点的战略布局论,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中心的发展本质论,以"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中心的发展价值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的政治保证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特点的外部环境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核心的安全保障论:以"全面从严"为特点的政党建设论,以"辩证思维"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十个方面是一个有机整体,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19.
中学语文课本中,文言文里的"为"字句应该分阶段来看,"为……所"结构产生之前的"为"字句,一般来说,还不是被动句,只有到战国末期"为……所"结构产生,才标志着"为"字被动句形成。  相似文献   

20.
敦煌遗书《序听迷诗所经》为今见中国景教经典中最古老的一部,其文法怪异、多佛教名词,其文字多晦涩难解。本文对《序听迷诗所经》中"加■"、"薄合"、"趐睹"、"沭(沐)"、"(扌方)(扌方)"、"讫句"等字词进行考辨。"加■"之"■"为"禖"俗写,校读为"谋"。"加谋"乃为同义连文,义同"诬谋",谓诬陷谋害。"薄合"当校读为"布谷"。"趐覩"当读为"忮妒",谓忮恶妒忌之义。"沭"是"沐"的加点俗字,为"木"的音借字;"(扌方)"字当读为"纺","纺"为"绑"的古字,即绑缚之义;"讫句"即"各各他(Golgotha)",为耶稣被钉十字架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