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雷茜 《教育》2011,(7):5-5
在某次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这样评价一节学习“杜郎口”模式的课:对于学生有明显不到位甚至是错误的发言,教师没有很好地加以引导与纠正,只一味地强调学生开口发言,忽略了基础知识,课堂上学生只足抢着发言,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小学生总是很喜欢说话,发言大胆自由,无拘无束,提问和回答问题往往充满想象力,但进入初中后,课堂上举起的那一只只小手慢慢地少了,学生的发言变得谨慎了,声音也越来越低,课堂气氛明显下降,这是为  相似文献   

3.
台湾的苏兰老师在南通上公开课,得知班上有50个学生时,着急地说:“我只准备了30人的发言。”后来紧急调整教案,安排了50人的发言内容后她才放心地开始上课。  相似文献   

4.
在课堂上,让孩子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是新课程的理念。为此,我们老师总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多发言,采用了鼓励、表扬等多种方法,结果,人人争着要发言,一只只小手举得老高老高,怕老师看不见恨不得站在走道里,嘴里还在不停地喊着:“我来我来!”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发现上课时有的学生不爱发言,就是会回答的问题也不举手,分析原因有两点:个别学生平时就不爱说话,发言也就不积极;还有的学生表达能力不强,不知怎么说。这样下去肯定不行,好像我只教了那些爱发言、爱表现的学生。于是,我决定采取抽签提问的方法,给那些发言不积极的学生提供锻炼、表现自己的机会,提高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今天下午,刘老师和我们一起闲聊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我想考考你们。一棵树上有5只乌,猎人对着其中的一只鸟开了一枪,你们说,树上还有几只鸟?”刘老师的话音刚落,同学们就哄堂大笑起来,纷纷发言。有的说:“太简单了,我3岁时幼儿园的老师就讲过了。树上没有鸟了,一只被打死了,其余的都被枪声吓飞了。”有的说:“我5岁的时候就听奶奶说过,树上没有鸟了。”还有的说:“我早从课外书上看过了,树上应该没有鸟了。”同学们一个接着一个地抢着发言,刘老师却在一旁笑着,对同学们的发言不作任何评论。刘老师的这一反常表现让我感觉到:刘老师的问题决不会这么简单,后面一定  相似文献   

7.
士别三日     
一只小狗看见几只老鼠在偷吃主人的粮食,便走了过去。领头的一只大老鼠发现小狗来了,"噌"地蹿上一个与小狗同高的凳子上,对它说:"你别多管闲事……"小狗半坐在老鼠的面前,歪着头听老鼠发言,只是听不懂。过了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的课堂中,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情景: 情景一:只听教师,不管同伴。教师的权威性使得学生能给予关注,而同学发言时,则不屑一顾。情景二:争抢发言,不知所云。大部分小学生都有极强的表现欲,一名学生在发言,自己感觉有话可说,便情不自禁  相似文献   

9.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二十多年,所教的一至六年级学生中,同样是一个班的学生,低年级段很爱发言,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发言的学生却越来越少。这些不发言的学生只愿意坐在教室里安静地听老师讲课,而不踊跃举手回答老师的提问。面对这样一个现象,要想改变,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因为教师的理念决定了学生的  相似文献   

10.
邝金山 《教育》2011,(19):5
在某次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这样评价一节学习"杜郞口"模式的课:对于学生有明显不到位甚至是错误的发言,教师没有很好地加以引导与纠正,只一味地强调学生开口发言,忽略了基础知识,课堂上学生只是抢着发言,以增加"积分"……课堂的形式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玩一场游戏。但大多学生都说很喜欢,原因就是一个:好玩!  相似文献   

11.
开学典礼开始了,一想到呆一会儿我的精彩发言会在同学中引起强烈共鸣,我就有些压抑不住的激动。为了准备这份发言,我构思了很长时间。我仔细揣摩同学的兴趣,使发言既有倡导的效应,又不让同学反感乏味。完成后,我练习朗读了好多遍,每一次都激情洋溢。我相信发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仪式在进行着,我却始终等不到要我发言的报幕。我有点着急,但我还是拼命安慰自己,说不定还是压轴呢。稿子我攥了半天了,看过一遍又一遍,我已经无心听台上的发言,我只关注主持人的下一项报幕。每一次失望我都再一次鼓起希望…  相似文献   

12.
绝妙的回击     
邓小平作为一代伟人和一位智者,在建立了无数丰功伟绩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堪称经典的小故事,特别耐人咀嚼。1974年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上作了重要发言。发言后回到休息室,正巧碰上人高马大的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两人就并排站在一起交谈。葛罗米柯发现邓小平竟然只到自己的腰部,于是居高临下,手臂很自然地摸着邓小平的头大声嚷道:“小平同志,您刚才的发言太精彩了,您真是个了不起的外交家,只可惜您的个子太矮了。”言语中虽有赞誉,但也明显地带有不尊重,甚至是嘲弄的意味。这种场面是很容易让人感到尴尬的。因为比人家矮一大截是有…  相似文献   

13.
去年,"21世纪中国教育论坛"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笔者有幸聆听了一些教育专家的发言.其中,有两个关于儿童创新能力的事例至今记忆犹新. 一例是幼儿的.题目大家都不陌生:"树上有5只鸟,打死了1只,还剩几只?"北京的儿童回答:"打死了鸟爸爸,吓跑了鸟妈妈,还剩3只可怜的鸟宝宝."  相似文献   

14.
小组交流能力弱往往导致小组交流水平低。在平日教学中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有些孩子不善于倾听小组成员的发言,只关注自己的发言,需要协作时小组成员各自为政,体现不出小组成员的相互帮助、相互启迪;有的学生由于思维敏捷,言语流利,  相似文献   

15.
<正>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发言、不提问,与教师慷慨激昂、神采飞扬的"指挥调度"形成极大的反差,课堂气氛低沉,不能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对此,笔者认为目前课堂中学生发言的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只与少数学生交流,其他学生充当听众。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很多启发式问题,总会被一些爱表现的学生抢先回答,他们成了课堂发言的活跃分子。有时,教师会有意地让更多的学生回答问题,但其他  相似文献   

16.
老师的手     
语文课上,我让学生用“手”字造句,学生发言很踊跃。“妈妈有一双勤劳的手,”东东骄傲地说。“我的小弟弟有一双白胖胖的手,”红红高兴地说。“爸爸的手是全家最大的手”……听着学生们完整通顺的句子,我心中很满意,刚想进行下一环节———“老师,我想用你的手造句,行吗?”平时最调皮的琪琪突然站起来问。“行呀!你说!”看到平时不太喜欢发言的琪琪要发言,我当然很高兴。琪琪清了清嗓,大声地说:“老师有一双粗糙的、五颜六色的手!”“哈哈哈……”全班同学都笑了。下课铃响了,学生如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出教室。我一个人坐在办公桌前看着自己…  相似文献   

17.
在“活动单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学习效果显著。为了进一步激励、鼓舞学生,我在班级实施小组积分制。把班级分为6个组,组员发言均可加分,小组活动也可加分。职业高中的学生,把小组荣誉看得很重,所以这个方针实施之后,班上呈现了一幅争相发言的场面。每位学生都积极预习、上课认真听讲、举手发言。一个月过去了,我们评选出了优秀小组,在我准备评选优秀个人的时候,我发现,学生的个人所得分数相差很大,有些英语成绩优秀,口语好,善于发言的学生可以得到七八十分,而有些学生一个月才得到十几分甚至几分。也就是说,一个月的时间,他(她)只争取了十几次的发言机会,甚至更少,比起班级其他学生,悬殊太大了。平日里,我只看到小组的总分数,却没注意到学生的个人分数。对于组员的个人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我忽视了太多。  相似文献   

18.
最近,马来西亚的教育代表团到通州听课,客人们感到很困惑:"孩子为什么那么乖?为什么只叫举手的孩子发言?不举手的孩子不是可怜?" 面对马来西亚客人的困惑,再联想到我们孩子们整齐划一的朗读声、拍手声,许多时候的发言甚至像事前排练好的.  相似文献   

19.
邹敏 《学前教育》2005,(1):22-23
我是一名大班老师。有一次,我组织幼儿进行“过新年”的谈话活动。幼儿一个一个轮着发言,轮到刘博发言时,他很得意地说着自己过新年的趣事,引得大家发出阵阵笑声。突然,一个细小而清晰的声音打断了他的话:“咦,那儿有只小猫!”几个幼儿不约而同地顺着那个幼儿手指的方向看去。  相似文献   

20.
正"上课发言最积极的前5名同学随时可以喝水,在校表现最好的前1个同学可以任选座位,最佳班级小管家可以去老师办公室玩……"这是长沙市天心区某小学二年级某班最新"班规"中的部分内容。子曰,有教无类。孔子用这种朴素的教育民主思想告诉我们,教育面前人人公平,一视同仁。如此班规,显然违背了"公平"的原则。或许,教师如此做,没有任何私心,只为了鼓励学生多多发言。然而,这样鼓励的结果却是没有发言的受到各种不公正的对待。很显然,这是不妥当的。班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