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从多方面探讨了汉语词义引申现象,他使用一系列引申术语标注引申,推导引申义时.运用了由本义推导引申义和征引文献推寻引申义两种方法,还阐述了词义引申的方式,包括连锁式引中和辐射式引申。另外探讨了许慎释义时涉及到的引申现象,还对《说文解字》中出现较多的“一日”,进行分析,指出其中的词义引中。  相似文献   

2.
词义的引申就是由词的本义延伸或演变出其他相关意义的词义演变方式。《晏子春秋》词义的引申方式主要有放射式引申、递进式引申和综合式引申。《晏子春秋》词义引申的规律: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由兼该到偏指,由实在到虚灵。  相似文献   

3.
在前人对词义引申方式研究的成果基础上,运用隐喻理论对词义的引申方式进行了重新审视,从体认引申、空间隐喻、由生理域到心理域、客体域与行为域的相互投射、下位域与上位域的相互投射等方面来探讨词义引申。最后阐述了隐喻理论在对外汉语词义教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正中 《文教资料》2010,(14):38-39
“玄”词义有很多,《汉语大字典》收“玄”义项16条,说明“玄”的词义是不断引申出来的,为了理解“玄”的意义.我们就要了解其词义引申脉络。本文主要描绘“玄”词义引申系统图。  相似文献   

5.
针对英汉词义引申进行对比,引入词义引申线索的概念和理论,并从人的心理的角度,按照词义引申产生的动因将词义引申分为借喻引申和借代引申两种,对这两种引申方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举例分析和英汉语之间的对比。  相似文献   

6.
徐锴对词义引申所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理性认识方面,承继许慎“六书”说,依据本义和借义的关系对假借造字进行分类,启发清代小学家进一步界定假借和引申概念,理顺二者关系;训诂实践方面,在《说文解字系传》“通释”篇中,有意识地申明大量字词的引申义,并对引申的基本途径有所认识,从而启迪后世学者深入探索,最终使引申成为词义运动的重要理论。  相似文献   

7.
侯红娟 《文教资料》2006,(26):175-175
翻译既要努力做到忠实再现原文的内容、风格及思想感情,又要保证译文的自然流畅、优美,因此,引申手法是解决这一对矛盾的方法之一。本文对翻译中采用的引申手法进行了释义和阐述,包括逻辑引申、词义引申、意境引申和修辞引申。  相似文献   

8.
禾部是《说文解字》的一个部首,这个部首的字大多与谷物生产有关。本文通过对禾部字引申意义的分析,来看《说文解字》对其的分类和意义的引申过程。词义引申是有规律可循的,在众多规律中"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引申规律是最重要的,禾部字词义引申情况也是如此,除此之外,禾部字还涉及到其它三种引申规律,表现出了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从心理学角度看词义引申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关于词义引申的研究有一个共同缺陷,即了忽略了词义引申过程中的心理因素。上,人们的心理活动在词义引申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词义引申的心理机制是联想。而词义的联想引申有两个基本途径 ,即相似联想引申和关系联想引申。  相似文献   

10.
词义引申研究肇始于南唐徐锴,历代训诂学家对古籍中的词义引申一向十分重视。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前辈时贤舟汉语词义引申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分析、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对引申的理论研究、对某类词义引申的专门研究和对专书词义引申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词义引申本质是两个词义间的认识联系,两个词义由认知格式控制,产生理据认识结成引申中介,由引申中介沟通实现引申。  相似文献   

12.
"六书"是古人研究汉字造字法的理论.历代学者对这一理论中的几个重要问题有许多分歧认识.本文对各类造字法做了较为准确的解释,对它们之间的界限做了确切的说明,给它们做出了较为合理的分组和排序,使"六书"理论的科学体系得到了较为合理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汉语单音节词引申情况复杂,最能反映词义引申情况,当它变成语素构成合成词时,仍能反映词义引申发展,不成词语素的引申义也颇能反映词义引申变化;与英语词引申义对比,语素能与英语词相对应。因此,分析词义引申应扩展到语素。  相似文献   

14.
汉字的"六书"理论是指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归纳和概括,而非造字法。"六书说"依据小篆分析汉字结构,反映了汉字构造的法则,许慎用它分析汉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也有局限性。唐兰、陈梦家、裘锡圭分别提出"三书说"理论,对传统"六书"有所突破,又有新的问题出现。本文以时间为纲,对相关理论家主要观点做出阐释,并分析他们之间的继承和发展、价值与不足。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和《次常用字表》中的3500个字的理据属性测查结果,对现代汉字的表义构件的表义性进行分析归类。将现代汉字表义构件的表义度分为:相同、相类、相关3类。认为,现代汉字仍然存在大量的表义构件,但它们的表义性却相当复杂。因此,在进行汉字教学时,对汉字表意性的讲解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纠正了《说文解字》对“相”字本义的错误解释,以“相”字为例简略阐述了“引伸义”和“本义”之间的发展关系。“相”字的本义不是“以目观木”,而是“以木代目”。“相”字是从“盲人的手杖”这个本义,引申出“帮助”“辅佐”和“省视”“察看”两大语义系统,它们的读音都应该统读成xiànɡ。“相”字在作为副词时,念xiānɡ。作为副词的“相”字,大致有四种用法。  相似文献   

17.
段玉裁对词义引申的研究,开创了系统研究汉字本义及其引申义的新方法:以汉字的形体为依据,探求字的本义;以字的本义为核心,推求词义的引申线索,重建每一个词语的词义系统。而且,段氏已经发现了词义引申规律与人类的思维发展规律之间的关系,勾勒出了一些词义引申规律的雏形,认识到了词义引申的普遍性、系统性与规律性,为后人建立起完整的词义引申系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取《说文》中6个表示人体名称的形声字,从该字的源义素是声符字的本义和源义、引申义和假借义三个方面,通过声符系联,得出各个字本义与源义之间的关系,力图为科学汉语字源学的建立提供经过系统整理的文献材料和论证阐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关于形近字的形成原因,有人认为是汉字演变过程中分化与简化的结果,但没有较详细的论证。笔者以现代汉字中的一些形近字为对象,分析了几十组彼此间有音义关系或是有造字义联系的形近字,并探讨了其形成的过程,以期揭示一些由汉字分化与简化形成的形近字的成因,给汉字研究和汉字教学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