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芸旖 《家教指南》2004,(6):57-58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有两种方式,一是有意识地用语言与孩子交往,另一种则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以目光、表情、服饰、姿态等非语言行为与孩子交往。这种非语言行为既能表露一个人的意志、性格和情绪,又能表示某些意图。家长的非语言行为可以补充、加强甚至代替语言,同样能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目光的透视目光是极为常见的一种非语言行为,柔和、热诚的目光会给孩子以激励;埋怨、责怪的眼神则使孩子感到不安和失去信心;瞪着大眼、斜着眼则会使孩子产生自己被鄙视的感觉。家长在孩子面前,应该始终保持亲切、和蔼、信任和期待的目光,这样的目光,能使正在…  相似文献   

2.
在面向高中生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我接触过很多非常关心孩子的家长。与孩子有关的一切,无论学习、穿着、交友、情绪,都聚集着他们爱的目光。然而,从他们的言行中,我还感受到关心的另一面:过度担忧。他们怕孩子做不好这个、处理不好那个,好像少了他们的指导和唠叨,孩子就不能健康成长。下面三个案例中的家长,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3.
六岁以后,孩子就该上学了。许多家长总在抱怨:孩子不爱学习,不爱上学校,孩子学习成绩总是不好。大人成天埋怨孩子于事无补,因为造成孩子不爱学习、学习成绩不好的原因,有的时候可能根在大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习,这是  相似文献   

4.
雷玉玲 《教师》2016,(4):9-10
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往往会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在爱子女上要做到爱与教相结合:要给孩子合理的爱但却不要溺爱;给予宽松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又有严格管理与要求,使热情关怀与严格要求和谐结合;对孩子的优点给予赞赏和鼓励,对其缺点予以批评教育。  相似文献   

5.
谈习惯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如学习准备不足、缺乏学习计划、学习时间安排不当、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礼貌等.教师和家长该如何做呢?教师和家长首先要对孩子讲明白,习惯对一个人的学习,乃至整个人生的积极作用;其次家长要理智地爱孩子,把爱与严结合起来;再次教师和家长要以身示范;最后教师和家长要做有心人,利用身旁的每一个细节,发现问题及时帮助和教育孩子。  相似文献   

6.
爱孩子是父母的修行,正确的"爱"会让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反之,学生则会出现偏激,则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我们都要用"正确的爱"、"科学的爱"促使学生获得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你爱你的孩子吗?"相信大多数家长都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爱。"但是,你懂得如何正确地智爱你的孩子而不是溺爱吗?相信不少家长对此会有些犹豫了。我们要爱孩子,但不是溺爱,在"爱"这个简单的字眼里,有很多学问等着我们去学习。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爱"这一课,看看怎样用我们正确的爱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家庭教育中常见的十个误区,帮助家长弄清十个问题:把孩子培养为一个成功的人还是优秀的人;不要只重视家庭教育而忽略家长教育;弄清如何爱孩子;分清溺爱和真爱,宽容和纵容,表扬和鼓励,放手和撒手;宽严有度与宽严无度;家庭中爱人和孩子谁重要;改变问题孩子先改变父母自己。  相似文献   

9.
健康是孩子成长的基石,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父母的爱与智慧:在日常生活中见微知著,通过仔细观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做出恰当评估;科学培养孩子的优秀心理品质,与孩子共同成长;把握心理教育的重点,有爱有序地陪伴孩子。家长在养育中需要不断地学习,用智慧正确传递自己的爱,让父母之爱对孩子的成长形成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错误:“孩子,什么都不用你管,只要把学习搞好就行。”这是很多家长常说的一句话。很多家长只把目光盯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家庭和学校沟通的惟一目的就是配合学校抓好孩子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