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接到1月30日去人民大会堂参加李铁映同志《大学笔记》捐赠仪式暨学风座谈会的通知,我就一直在想,《大学笔记》将会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是李铁映同志大学时期的读书笔记?还是课堂笔记?这本书和目前我国其他政要出的书有何不同?  相似文献   

2.
母爱     
亲情永恒,伟大的母爱便是这亲情中的一种爱:与人类的亲情一样,动物也有亲情,也有母爱从儿时的脑海里刻下的一幅幅母鸡母鸭翅膀下被呵护的小鸡小鸭画面,到我们逐渐长大后、在现实生活与报刊中见到的、为保护幼小物种而呈现惊心动魄的生命更替、她告诉我们:母爱是无私的、神圣的。  相似文献   

3.
母爱亲情是人类最本真、最珍贵的感情和感受.每年的母亲节,各大媒体都会组织策划一些反映时代印记和感人至深的母爱亲情的动人故事.今年的母亲节,大众日报充分运用融媒体报道,隆重推出《母爱如天》大型图文专版,把“母亲节”的宣传引入了一个崭新的、图文并茂且有传统媒体读者和新兴媒体网友积极参与互动的情境之中,取得了令人感慨万千、肃然起敬、纷纷效仿的效果.《母爱如天》系列报道发出后,受众争相传阅点击,好评如潮.  相似文献   

4.
徐斌  何啸 《新闻实践》2005,(6):F003-F003
人世间,最值得称颂和讴歌的是什么?恐怕每个人心中的答案都是一样的:母爱!母爱,是人类本性中至善至美的情感;《母爱》,是一幅感动了千万人的照片的名字(见右图)。  相似文献   

5.
写读书笔记,是巩固读书效果、加强记忆的一个重要方法。写读书笔记的过程,就是我们对读过的书进行分析、归纳、概括的过程,也是我们对已经读过的书的内容进行再次深入理解的过程。晋代诗人陶渊明曾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其实,陶渊明读书是最求甚解的,他读《山海经》和《史记》,都写了很有见地的笔记,只不过他写的是诗化的笔记,唐代文学家韩愈,写了很多有价值的读书笔记,如有一篇《读<鹖冠子>》,不但精要地概  相似文献   

6.
斯霞老师离开我们已经3年了。2005年,南京市玄武区档案馆将馆藏斯霞个人档案700余件逐一整理,编辑成一套“斯霞名人档案材料专辑”:《斯霞照片集锦》、《斯霞创作材料专辑》(上下册)、《斯霞荣誉证书专辑》、《斯霞书信(贺卡)专辑》、《社会各界评价报道斯霞专辑》,共5种6册,获得全省首次档案编研成果评比二等奖。在整理和编研过程中,我们被档案中无处不在的教书育人母爱精神所感动。或一张照片,或一枚奖章,或一篇文章,或一份书信……无不浸透着斯霞老师对学生的童心母爱情感。笔者有感而发写下这篇文章,算是我们档案人对斯霞老师的点滴追思吧。  相似文献   

7.
《徐兆玮日记》于2013年整理出版,其中有关于清代学者杭世骏的读书笔记。这些笔记有助于我们从一个晚清学者的角度,对杭世骏有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于我们了解徐兆玮的学术思想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胡芃原 《今传媒》2012,(6):77-79
电视剧《裸婚时代》中的田淑云是一个塑造得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她表现出来的母爱既是真诚、温暖、可爱的,又是偏执、蛮横、专制的。这就是田淑云母爱的悖论。田淑云的母爱可以视为中国式母爱的一个标本和典型,剖析和评论田淑云的母爱,汲取其经验教训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从1960年元旦当兵第一天起,就开始记笔记。第一篇笔记是《当我穿上新军装的时候》。有时是读后感,有时是身边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有的一篇三言两语;有的几百字、上千字,每篇笔记的前边都有一个小题目。  相似文献   

10.
国际青年年征文“我们这一代青年人”获奖的二十八位作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首都北京。他们当中有的来自东海之滨的舟山群岛;有的来自康藏高原的跑马山上;有普普通通的青年工人,也有人民解放军的医护人员,有热爱祖国大西北的文学青年,有特区城市的女记者。从获奖的名单上看,除《蹉跎岁月》的作者叶辛之外,几乎都是文学新人。《青年文学》编辑部在北京召开了座谈会,下面是一些获奖作品作者的发言摘要  相似文献   

11.
<正>2024年1月17日,中国博物馆协会联合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在京举办“提升策展品质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策展笔记》丛书(以下简称《策展笔记》)座谈会”。会议邀请来自全国十余家文博单位和研究机构的二十余名专家学者、作者代表围绕《策展笔记》创作阅读心得分享、丛书价值发掘阐释、博物馆公益出版项目发展建议、博物馆行业出版物助力大众文化倡导等议题进行了跨学科、多维度的研讨与交流。  相似文献   

12.
新书推荐     
《替人读书》吕大年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1月定价:18元这是一本别致的书评,透过作者的读书笔记,读者可以在英国《泰晤士报》历年读者来信汇编中看到对当时生活琐事趣事的记录,甚至还有凯恩斯关于经济改革的来信;畅销书  相似文献   

13.
2000年到2010年,在黑龙江上空,一档专门针对0~3岁婴儿母亲的广播节目《母爱好时光》开播,10年来在听众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黑龙江省90%以上的0~3岁孩子的家庭都在收听这个节目。听众们每天准时收听这个节目就像每天到点吃饭一样,成为一种习惯。这是一档以关注母婴健康为内容的服务类节目,这样的窄播节目却运作得十分成功。有这样一组数字:《母爱好时光》一年接到短信量10万条,年电话参与量3万个,妈妈宝宝俱乐部会员5000人;年广告携带量400万。  相似文献   

14.
母爱的归来     
作为作家,她是小说《青春之歌》的作者,当年轰动一时。先因书中对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描写,引起广泛争论;后又从众议,附和政治观念,做出重大改写,因而在当代文学史上占有颇具争议性的一页。  相似文献   

15.
读杂书记     
新闻是一门学问,记应该是个学问家。做学问的人就必须看书,而记看的书则更应该是上自天,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其特点是多而杂。在各新闻单位,要求记多读书、多写读书笔记提倡了多年。这篇读书笔记,是众多《解放军报》记读书笔记中的佼佼,反映出作真读了书,真动了脑筋思考,很值得一读。本刊下期还将选登一些优秀的读书笔记。  相似文献   

16.
母爱     
一天,我在火车站候车。火车进站了,一位母亲陪女儿把行李拿上火车,把女儿安顿好。火车徐徐开动后,母亲目送火车远去。还有一位母亲送子外出,儿子上了火车,说:“妈妈,你回去了嘛!”她还是站在那儿,往火车上看,等到火车消失在远方才慢慢离去,目睹此情此景,我不由想起了自己的母爱。  相似文献   

17.
时光风驰电掣般逝去,数十年间读过的无量数的书籍、文章,许许多多都已如轻烟薄雾悠然淡忘了.可是,唯独有一篇散文作品却像刀镌斧削一样深深地刻印在脑海里,那就是冰心老人的早年作品《南归》. 《南归——贡献给母亲在天之灵》是一篇长达两万字的叙事散文.作者以浓烈的抒情语言、至情至性的文字,抒写失去母亲的深悲剧痛,追忆了母亲病故前前后后的点滴细节.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颗无比纯真、满怀悲恻的女儿的心,母爱情深跃然纸上.文中许多感人至深的语句,令人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18.
记得陈原先生在80年代曾经以《书林漫步》的书名出版过他的两本书,作者在该书续集中说,这“是一个在浩瀚书林中漫步的求知者随手写下的札记汇编,或者是被称为“杂家”的编辑工作者的读书笔记和随感录。”现在我手边的一部《书林漫步》同名书,则是资深编辑严麟书先生的书评创作结集。这位很勤奋有成就  相似文献   

19.
《居易录谈》《居易续谈》最早见于《学海类编》“集余游览”类,为《学海类编》编者删削王士禛《居易录》《香祖笔记》内容后改易别名而成。《居易录》《香祖笔记》卷帙浩繁,《居易录谈》《居易续谈》对王士禛笔记作品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也存在内容残缺不全、名称易致混淆、文字校勘不精等问题,对王士禛及清代笔记进行研究,应以《居易录》《香祖笔记》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柳弧》是一部内容丰富却又鲜为人知的清人笔记稿本。本文对《柳弧》的作者生平、写作过程,以及该书的主要内容和文献价值诸方面,作了全面而简明的评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