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大连城市化形成有其殖民侵略的鲜明特点,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大连城市的历史命运,曾被俄、日殖民侵略40年之久,至今的城市文化仍残留着许多殖民统治的烙印。所以近代大连城市的发展与西方各国城市形成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被植入外来的城市文化,导致大连城市的畸形发展,而后者是在技术革命中推动了英、美、德城市化的发展。探究近代大连城市化形成与发展,为大连城市的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大连近代城市史研究缘起于沙俄的殖民统治,曾盛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连近代城市史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尤其是近年来的研究有了较为深入的进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拟对国内学者的主要相关研究成果作一简述要评,对大连近代城市史研究提出思考,以期能对大连近代城市史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注重海防建设,在旅顺兴建军港,旅顺"因港兴市"而初具近代城市雏形;大连作为近代城市走上历史舞台则是在沙俄强租旅大之后。客观而言,俄国人租借旅大及对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奠定了近代大连城市的发展格局,自由港区的制定与建设,促进了大连市民社会的形成与发展,也促进了这一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与商业的繁荣。但是,这毕竟是在沙俄帝国主义以军事实力为后盾,对中国实施殖民扩张这一背景下所呈现的畸形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宝贵资源,是塑造大连城市形象的要素。大连古代历史文化悠久、近代历史文化更具特色。宣传、保护、开发、利用大连历史文化资源,对提高大连市的文化地位、塑造大连完美的城市形象、推动大连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连大学学报》2019,(2):103-105
大连外来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举家迁徙。总体来看,他们的城市想象与生活实况存在很大差异,自身学历和素质相对较低,又缺少返乡和迁往其他城市的能力。因此,他们既难以获得理想的城市生活,又无法离开城市,最终沦为城市底层。这种尴尬处境可以通过《我们在大连——大连市外来人口生活质量调查问卷》的数据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6.
略论近代大连城市的产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大连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为数不多的殖民地城市之一,也是少有的实行自由港制度的城市。虽然它出现得很晚,但发展速度很快。本世纪20年代前夕,它一跃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港;到了30年代,它又迅速崛起为仅次于上海的沿海第二大工业城市。对它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前半期中国城市化过程,呈现出社会上层聚集城市中心和社会下层沿城市边缘分布的趋势,贫民聚居的边缘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从近代天津城市发展来看,不论是社会空间结构,还是居民的生活方式,边缘区都有明显的不同特征。边缘区的城市下层文化,与租界地区的上层文化,共同构成了互动的近代城市文化结构。  相似文献   

8.
对大连旅游发展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为国内首批的风景旅游城市,大连在旅游市场上的知名度并不高。因此对大连旅游形象的再定位,将有利于大连旅游市场的开拓与发展。大连的地方性和特色决定了大连的旅游形象为“生活的城市”。大连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快城市环境的国际化、城市公共服务的国际化,完善旅游信息系统,重视城市文化的特色化、语言环境的国际化,并面向国际市场推出新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9.
近代大连曾先后被俄国统治7年,日本统治40年。作为东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博弈的舞台,从建设之始,这里便体现出俄日两国迥异不同的统治特征;就城市规划问题而言,大连这座城市也深深地打下了俄日两国城市建设的印记。近年来,学术界对大连近代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俄日殖民大连时期的城市规划及交通建设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可以了解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存在的不足,同时也为我们研究这一课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线索。  相似文献   

10.
城市·企业·管理———访大连大汽企业集团董事长林浩●本刊记者宗乡城市林浩告诉我们:这些年他感受最深的是他所生活和工作的城市———大连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正象大连老百姓说的那样:大连长高了、变绿了、变亮了!这都是大连经济飞速发展的结果。仅从基本建设来看,...  相似文献   

11.
《旅行杂志》是近代中国第一本旅行类刊物,本文以其自创刊至抗战前的10年间(1927-1936)所刊载的国内游记为基本史料,通过游记作者的自我书写从主体视角把握旅行动机的产生及其促发因素,借以从一个侧面理解民国中期城市知识群体的生活方式及内心状态。休闲旅行对于近代中国城市知识群体而言,既是对城市环境和喧嚣生活被动地逃离与暂避形式,也是在工作苦役之外主动寻求身心愉悦的休闲活动,两者虽在主体的短期情绪波动间彼此抵消,但在此过程中,休闲旅行对于城市知识群体而言,实现了补偿与疗愈的"再造身心"功能,生成了一种现代性的身体话语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12.
近代辽宁犹太人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辽宁犹太人主要为俄系,其形成为社团的仅有大连和沈阳。他们同中国其他城市的俄系犹太社团一样,在社团活动方面均听命于哈尔滨的犹太人社团。他们在迁徙辽宁的过程中,多经过了在哈尔滨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3.
城市精神是城市的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反映,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20世纪上半叶,随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新文化在大连这座新兴的工业城市的流传,以爱国爱乡、广纳创新、自强不息、勇立潮头为核心价值观的大连城市精神在同日本统治当局推行殖民文化的博弈中生成,顽强地生存和发展;探赜解放前大连存在时间最长、社会影响最大的中文日报——《泰东日报》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从近代开滦煤矿工人工资水平、普通工人生活费指数及其日常生活消费等方面对开滦煤矿工人生活的物质状况进行分析,揭示了开滦煤矿工人生活水平的低下。同时指出开滦工人生活水平的低下,直接制约了开滦工人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发展,但也孕育了城市生活的现代因素。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东北的犹太人主要居于哈尔滨和大连等地。最早进入大连的犹太人是俄国军人。日本驻大连特务机关十分关注犹太人的社团活动。在大连的犹太人大多经商。  相似文献   

16.
近代城市商业的劳动生活方式直接反映和影响社会发展进程,是社会演进的一面镜子。本文通过探讨它的变化发展轨迹,试图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去揭示近代中国社会所经历的艰难变迁,剖析变迁中出现的新旧兼得、新旧冲突以及地域发展不平衡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市民,做为一个社会阶层而言,其成份结构历来是十分混杂的。从广义上讲,似乎应包涵所有在城市生活的人,但在阶级社会中,尤其在剧烈动荡的近代中国,生活在城市中的统治阶级和别的具有独特政治经济利益的阶级,显然又不应属于市民的范畴。本文对近代市民的概念表述是:有别于官僚,近代工商业者、近代工人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在城市里的下层之人。诸如各种商贩匠人,车轿力夫,仆役娼妓等、皆属此类。中国的市民,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卑贱者,起码在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是如此。他们在政  相似文献   

18.
近代,大连被日本殖民统治长达40余年,大连人民进行了英勇抗争。傅立鱼在大连15年。“爱国”是贯穿他活动的一切宗旨和一条鲜明的主线。他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民主思想在大连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评戏成长于天津,是天津市井文化中不容忽视的因子。近代以来,受新式文明冲击,天津的传统生活方式及文化观念产生裂变和重组,整个地区的社会风貌发生显著变化。这种情况下,近代天津文化环境对评戏进行重塑,同时评戏也对天津市民的娱乐方式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以评戏作为考察对象,将其置于近代天津的城市社会变迁之中,对它走进天津的历程、在天津面临的处境、所形成的区域特色评戏文化以及所做的结构、组织、人员的调整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国际性高等教育在国际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一座城市 ,没有国际性的高等教育就不成其为国际性城市。发展国际性高等教育是大连走向国际性城市的必要选择和必由之路。发展国际性高等教育将为大连开辟第二财源 ,成为进一步撬动大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支点。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和盘活大连现有的高等教育资源 ,大力发展国际性高等教育 ,使大连的高等教育走向世界 ,使大连成为国际性高等教育名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