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人极其重视科举,士子读书的目的是求仕进。由举人、进士入仕被称为“正途”,将来有可能出将入相,据统计,清代的740多位尚书中,进士出身的多达339位;980位地方巡抚中,进士出身的就有390位,至于举人、进士出身的中下级官吏就更多了。故《清史稿》称,“(官吏)虽有以他途进者,终不得与科第出身相比”,因此,清代科举出身者,在社会中地位很高。清代的笔记小说,有不少内容涉及到科举,并从多角度记载、反映了科举这一社会盛事,其中用道教来解释科举现象的材料很富有文化韵味。  明清道教承袭了唐宋以来将进士神秘化的说法,认为…  相似文献   

2.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扬州北湖公道桥人,籍仪征。阮元是清代扬州学派的中坚人物,对我国的学术、文化和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历仕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先后任浙江、河南、江西三省巡抚,湖广、两广、云贵三地总督,履迹所至,以振兴文教为务,时人有“斯文与斯人俱在”之美誉。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阮元26岁参加会试,为二甲第三名,赐进士出身,钦点为乾林院遮吉士,  相似文献   

3.
传统戏剧《铡美案》中的陈世美,自报家门是"湖广均州人氏".据《均州志·进士篇》记载:"顺治十二年,己未科,史大成榜,陈年谷,官贵州思石道兼按察司副使布政司参政."又据《湖北历史人物辞典》(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记载:陈世美,清代官员.原名年谷,又名熟美,均州(即湖北均县,现丹江口市)人.出身于仕宦之家,清初游学北京,顺治八年(1615年)辛卯科进士.  相似文献   

4.
李敏修(1866-1943),又名时灿,晚号暗斋,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他出身书香门第,11岁就能熟读《诗经》、《易经》、《春秋》、《左传》等儒家经典,16岁中秀才,20岁考取举人,26岁中进士.入仕后,曾任清刑部主事、翰林院编修,北洋政府时期的参、众两院议员、河南教育总会会长、学务公所议长、救灾总会会长、清史馆协修、河南省教育司司长等职.  相似文献   

5.
李敏修(1866—1943),又名时灿,晚号暗斋,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他出身书香门第,11岁就能熟读《诗经》、《易经》、《春秋》、《左传》等儒家经典,16岁中秀才,20岁考取举人,26岁中进士。入仕后,曾任清刑部主事、翰林院编修,北洋政府时期的参、众两院议员、河南教育总会会长、学务公所议长、救灾总会会长、清史馆协修、河南省教育司司长等职。[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河南大学教授段自成和李景文主编的《清代河南巡抚衙门档案》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对河南大学图书馆所藏"河南巡抚衙门档案"全文标点、题名,是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和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立项项目的重要成果。"河南巡抚衙门档案"包括乾隆年间的河工档案以及咸丰至同治年间的军务政务档案,档案文种有奏折(稿)、上谕、札件、咨文、禀帖等,共9函17册,约100万字。乾隆年间的河工档案内容主要是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至四十九年黄河河南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档案馆有《抚豫宣化录·告示》,是《抚豫宣化录》一书的第四卷。《抚豫宣化录》由清代河南巡抚田文镜于雍正五年编纂,共四卷,第一卷《奏疏》,第二卷《条奏》,第三卷《文移》,第四卷《告示》。全书共收入各类公务文书273篇,基本上记录了雍正二年至五年田文镜在河南巡抚任内的政务活动。该书刊行后,曾有多种版本,馆藏《告示》为映雪山房手写本,大概抄于清代后期。上世纪末,《抚豫宣化录》全书由郑州大学教授张民服以雍正十一年本为底本进行点校,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河南省档案馆已购得此书。1《抚豫宣化录》的编纂雍正五年,河南布…  相似文献   

8.
方裕谨 《历史档案》2007,(3):135-135
曾譬光,字枢桓,一字枢元,号毓秀,谥号文诚,四川洪雅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官至贵州巡抚,光绪元年(1875年)卒于官,《清史稿》有传,惟传主仅列卒年,而无月日。另据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则将卒年列为光绪元年九月十四日(1875年10月12日)。今考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有关档案,  相似文献   

9.
赵玉敏 《兰台世界》2011,(10):24-25
清代宫中并非如同乾隆帝所标榜的"不蓄汉女",事实上,出身于中原地区普通汉族民籍的女子为数尚且不少,例如柏氏姐妹,只不过乾隆帝通过"入旗"的方式巧妙地掩盖了汉女的存在而已。  相似文献   

10.
田雯 (16 35— 170 4 ) ,山东德州人 ,清朝康熙初年考中进士 ,曾督学江南 ,督粮湖北 ,巡抚江南 ,于康熙二十六年 (16 87)至三十年 (16 91)任贵州巡抚 ,后官至刑部、户部侍郎等职。一生居官廉正 ,体察民情 ,且学识渊博 ,著述颇丰 ,对政治、文学多有建树 ,特别在巡抚贵州的四年任内 ,治黔有方 ,政绩卓著 ,深受贵州百姓爱戴。他把治理贵州的经验总结起来 ,写成《黔书》二卷 ,历述贵州山川地理、风土人情实为贵州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他的《黔书》二卷与他的《长河志籍考》十卷、《山姜诗选》十五卷、《古欢堂文集》十二卷等俱收入《四库全书》 …  相似文献   

11.
清代宫中并非如同乾隆帝所标榜的“不蓄汉女”,事实上,出身于中原地区普通汉族民籍的女子为数尚且不少,例如柏氏姐妹,只不过乾隆帝通过“入旗”的方式巧妙地掩盖了汉女的存在而已.  相似文献   

12.
靳良 《兰台世界》2015,(7):158-159
清末旗籍学者杨钟羲撰集的《雪桥诗话》,自胡适参考其创作《<红楼梦>考证(改定稿)》,此诗话遂被时人誉为"诗史"。盛名之下,必有佳处。  相似文献   

13.
陈二峰 《兰台世界》2017,(10):108-111
清初河南巡抚统领豫省地方司法,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河南巡抚亲自提审案件指引地方司法活动,是地方司法文化的风向标。在文牍行移过程中,河南巡抚担负着监督职责,约束着司法案件形成过程,促进文牍行移产生重要的结点。河南巡抚的司法职能带动地方司法活动呈现出不同的司法景象,对豫省地方司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曾礕光,字枢桓,一字枢元,号毓秀,谥号文诚,四川洪雅人.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官至贵州巡抚,光绪元年(1875年)卒于官,《清史稿》有传,惟传主仅列卒年,而无月日.另据钱实甫编《清代职官年表》,则将卒年列为光绪元年九月十四日(1875年10月12日).今考之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有关档案,上述曾礕光卒年为是,但月日为非.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的《全宋诗》第十二册家定国小传中说家定国是"仁宗皇祐进士"。"皇祐"误,应是"嘉祐"。嘉祐也是仁宗年号。据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22《选举志·进士》载,家定国是嘉祐二年(1057)丁酉科进士。同科进士还有眉山的苏轼,苏辙兄弟。苏辙有《送家定国同年赴永康掾》一诗(见《栾城集)卷2),"同年"即指家定国与诗  相似文献   

16.
李鹏飞 《历史档案》2015,(2):118-121
康熙《蓟州志》、雍正《畿辅通志》、道光《蓟州志》、民国《重修蓟县志》等方志中,对明代蓟州兵备道历任官员的姓名、籍贯、出身等信息均有备载,并将弘治时期的张琏列为蓟州兵备道首任官员1。光绪《顺天府志》的表述则更加明确:"蓟州道,弘治九年置,治蓟州,十一年徙治密云,嘉、隆间复置道于蓟州。"2而《明孝宗实录》也记载,弘治十二年(1499年)十月丙辰,户部会议巡抚等官所陈事宜,其中之一为,"天津及蓟州兵备副使旧注衔山东,俸粮、皂隶支应不便,  相似文献   

17.
林则徐(1785-1850),福建闽侯人,字元抚,又字少穆,嘉庆年间进士.曾在江苏、浙江、湖北、河南、陕西等地为官,掌管军政、盐政、水利、漕务、河工等,从道台官至巡抚一职.清道光十七年(1837),林则徐出任湖广总督,主张禁止走私鸦片.  相似文献   

18.
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一等奖的两张新闻照片:一是《两党一小步民族一大步》,主角是大人物--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反映的是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二是《警民接力大营救》,主角则是小人物--在青岛打工的河南籍农民工魏青刚,平平常常的救人瞬间.  相似文献   

19.
章广 《历史档案》2020,(2):122-130
正"八旗为国家根本"(1),八旗进士则是清代"根本"之中的菁英群体。清代八旗入仕途径虽然多元,但在八旗大员中,有22.6%的大学士和16.4%的总督是进士出身,比例远高于其他入仕途径,八旗进士在清统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但学界对八旗进士的人数众说纷纭,并没有确切的统计结论。本文汇辑相关文献,拟对八旗文进士、武进士、翻译进士人数作一考实。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金史》卷九七《韩锡传》载"天德元年……特赐胡砺榜进士及第"。校勘记称:"卷一二五《胡砺传》,天会‘十年,举进士第一’,则此‘特赐胡砺榜进士及第’九字不当在天德元年之后,疑是衍文。"此无版本依据,且并非衍文,当删。金偶有特赐多年前榜进士之例,如移剌履、韩锡、胥持国等(见赵翼《陔馀丛考》卷二八"特赐进士"),故韩锡于天德间赐天会进士亦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