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高校辅导员当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辅导员职业倦怠主要是由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不科学、职业发展遭遇瓶颈、工作状态的"不可预见性"、工作绩效的"非显性"、社会认同度不高等原因造成的.帮助辅导员调适职业倦怠,可以通过明晰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积极构建辅导员职业发展平台、量身打造有效的工作评价机制、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事业归属感、切实减轻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负担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2.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在长期和持续性的工作压力环境下,若个人心理应对策略失衡,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对辅导员职业发展来说,是危机也是转机,可以从内外环境支持入手,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构建双重干预机制,以达缓冲之效。  相似文献   

3.
林红 《高教论坛》2013,(5):87-89
在概述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综合表现的基础上,从社会、组织和个人三方面探究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根源,指出"倦而不怠"对于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并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基于个体视阈提出塑造合理信念、练就工作艺术和走专业化道路三项自我干预措施,达到缓解和消除职业倦怠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发展内驱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位辅导员都会因为工作阶段、工作性质、工作对象等的变化面临适应、探索、成长和发展的问题。对于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而言,如何寻找到职业发展的内驱力,并持续性地激发出内在发展动力,积极面对职业倦怠,实现调整和超越,是进一步提升高校辅导员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实证调研,试图描述出辅导员职业发展内驱力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概括出辅导员职业发展内驱力的特性,并对激发辅导员内驱力提出建议性的思考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职业倦怠现象在高校辅导员中普遍存在,产生原因有职业、学校、社会、学生、个人等因素,解决该问题除了个人、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关键是要全面构建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管理机制、培养机制和发展机制,拓展其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在职业岗位上工作表现、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行,会影响学生,对德育工作的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运用问卷调查、走访调查和比较分析法,对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的概念特点和现实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从学校事业发展、学生的成长成才、辅导员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等方面,阐述了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并从社会、制度、家庭和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结合当前实际,从社会高度重视辅导员工作、学校出台措施支持辅导员工作,顺应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从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等方面,提出改善职业倦怠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职业倦怠”(Job burnout)也称“工作倦怠”、“职业倦怠”、“工作耗竭”、“职业枯竭”等,是由精神病学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的。职业倦怠最容易产生在助人职业中,如医疗、教育等行业。高校辅导员是典型的助人职业,又是一种压力情境行业。较易发生职业倦怠。研究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对于提高辅导员职业生活质量、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学历辅导员职业倦怠表现在情绪衰竭、去人性化和低个人成就感等三个方面.高学历辅导员具有较高的自尊、较强的成就动机、对自我价值感要求较高.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心理原因是违背真实职业动机、缺乏身份认同感、工作成就感降低、个人危机感增强.  相似文献   

9.
高校辅导员长期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职业压力大,比高校其他从业人员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文章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进行客观测量,确定高校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的结构,证实其有效性,并分析不同类型辅导员职业压力来源特点。为预防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避免其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以及制定对已造成的损害进行改善干预与治疗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上、环境上以及心理上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面对高校辅导员群体中出现的职业倦怠现象,要通过构建优秀校园文化,提升大学生归属感;提升综合素质,契合大学生个性需求;创新工作方法,主动适应大学生个性发展;明确职业主体性,提升职业认同感;搭建学习平台,构建个性化发展机制;引入学生评价辅导员工作实绩体系,提高辅导员工作绩效等调适路径,促进辅导员走出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职业倦怠已成为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中的高频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凸显。从社会学层面看,社会角色失调和社会流动受阻是引起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本文将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高校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社会学分析以及其解决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更好地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及专业化的建设,从而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江蕾  胡财江 《快乐阅读》2023,(8):103-105
<正>随着中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辅导员在高职院校运行和管理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作为大学生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守门人,高职院校辅导员整体素质的高低和专业发展状况,必然影响着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其整体素质、专业发展和辅导员队伍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必然的联系。在国家不断加大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力度的情况下,辅导员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其专业化水平也得到一定提升,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亟须解决,如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发展面临职业定位不清晰、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专业能力不足、职业倦怠严重等问题。由此,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困境及策略研究必将成为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期的、频繁的情绪劳动付出,影响到辅导员个人的身心健康.本文以职业倦怠的工作要求一资源模型为基础.探讨辅导员的情绪劳动策略和情绪劳动要求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并据此提出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辅导员是高校中与学生关系最紧密的教师群体,其在职业性质上有些类似于中学时代的班主任。但相对于传统班主任来说,高校辅导员承担更多的职责。目前在很多高校中都广泛存在一个现象,即很多辅导员对自身职业归属感较低、个人成就感低,这都是职业倦怠的表现。职业倦怠会直接影响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并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进行了概述与分析,剖析了辅导员的职责、角色定位与其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状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结合高校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和意义深入探讨了其在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旨在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增强辅导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帮助其实现职业价值,增强成就感、职业归属感以及人生终极意义的探寻,促使辅导员摆正心态,积极地对待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6.
弗洛姆说:"职业倦怠是现代人的通病,聪明的人肯定是善于及时抽身倦怠,重鼓职业激情的人。"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竞争激烈,竞争产生的压力导致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职业倦怠不仅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教育工作,影响到人才培养,影响到国家的四化建设。本文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及产生原因,提出了预防和解除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策略,以引起社会对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高校教师已经进入了职业倦怠的高发期。专职辅导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专业化和职业化。关注研究这批年轻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对于他们的职业发展和地方高校的科学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阐述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的基础上,从辅导员自身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方面,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8.
由于工作超负荷、角色冲突、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等原因,高校辅导员存在职业倦怠问题。通过加强辅导员自我调节能力,重视其自我发展及心理健康,明确职责、引入竞争机制等方法,能够较好的解决辅导员职业倦怠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彭时敏 《教育探索》2015,(2):123-126
高学历辅导员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在生理、心理、工作、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价等五个方面。职业倦怠主要源自职业能力。化解职业压力的途径有:认清工作特性,消解职业成就压力;提高工作能力,消解职业危机压力;明确职业定位,消解职业认同压力;明晰职业发展路径,消解职业发展压力。  相似文献   

20.
作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由于诸多复杂因素导致辅导员职业认同不高,甚至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笔者经过调研,试图从政府管理部门、高校及辅导员个人三个方面提出对策,以期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