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1 听———请同学们闭上眼睛 ,听一段优美的音乐 ,猜这段优美的音乐是怎样发出来的呢?2 看———为了更清楚地看到喇叭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老师今天特意请来一位“小精灵”(用乒乓球做的小人头) ,同我们一起欣赏这优美的音乐。(教师把“小精灵”放置在喇叭的纸盆上 ,音乐响起后 ,“小精灵”因纸盆的振动而欢快地跳起了舞。)师 :大家知道“小精灵”今天为什么这么高兴地跳起来吗?二、发现问题 ,引导探究1 猜测 :(当学生看到“小精灵”在喇叭的纸盆上跳动时能稍稍领会到)声音可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提问 …  相似文献   

2.
“当你想让他听的时候,他却非要说;当你要他说的时候,他又不知道你在讲什么。”“课上不说话,瞪着眼睛使劲听,可一问三不知。”这既是教师的抱怨,也是教师的无奈。“我上课听得很明白的,可一做题就不会。”这是学生的无奈,也是教师的无奈。课堂听讲不好,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这是众所周知的,也是不容置疑的。  相似文献   

3.
一次,我让幼儿欣赏一首欢快的乐曲。我预计幼儿能将欣赏的曲子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体验快乐、高兴等情绪,于是,在欣赏一遍乐曲后,我问幼儿:“听完这首乐曲有什么感觉?想做哪些事情?”没想到源源说:“我听了音乐有点想睡觉。”这个答案大大出乎我的预料,听了这么欢快的曲子怎么会有想睡觉的感觉呢?我一时不知如何回应,就重复道:“哦,你听了想睡觉。”不料这引来了许多幼儿的模仿,这个说:“我听了音乐也很想睡觉。”那个说:“我现在就想睡觉了。”这时,为了避免尴尬,我赶紧打开录音机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跟着我做动作,转移幼儿的注意,转…  相似文献   

4.
幼稚是孩子的天性,犯“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在宽容学生“错误”的同时,要注意把道理给学生讲明白。 在一节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上,我先让学生听乐曲《二泉映月》,接着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这时,一个学生说:“老师,这首乐曲我听了直打瞌睡。”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那学生的脸红了。这时,我没有全盘否定这个学生的感受,而是首先表扬了他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  相似文献   

5.
当我翻开二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时,《咚咚仓》这一单元主题马上映入了我的眼帘。这是一节典型的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的表现创造课。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敲一敲”是演奏打击乐器,侧重在表现;而第二部分是创编音乐故事“风雨雷电的故事”,侧重在创造。目的是让学生探索打击乐器的声响,并且在探索的过程中对乐器的声响产生兴趣。在实际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来达到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呢?第一步:“感受、体验”。这一步是通过“听”和“看”来实现的。“听”是指先不给出画面只听“风雨雷电”的声响,要求学生认真…  相似文献   

6.
当我听这张《我要的未来》的时候,王婧应该正生活在一辆除了床之外,空地只有三四平方米的“音乐大篷车”上,展开她长达一个月的华东地区巡回宣传之旅。  相似文献   

7.
问:“伞的世界”这一单元中有一个活动为“听清楚”,该活动要求孩子学会初步的归类方法。活动开始时,我告诉孩子们:小朋友仔细看看自己的伞,等音乐一响起来,就开始给伞找朋友。音乐一停,小朋友要说出自己找的朋友是谁,并说出为什么找它(让孩子对伞有初步的感知)。第一次。孩子表现得很好,有的说是颜色一样,有的说都是花伞。为了深入开展活动,发散孩子的思维,我又放了第二次、第三次音乐,但这时孩子却表现平平,兴趣不高。请问,如何提高孩子的兴趣和表现水平? 答:在“听清楚”这个活动中加入了音乐,从而使活动更加生动活泼,这是个好点子。“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教师用书建议教师根据伞的特点作为分类标准并发出指令。对幼儿来说,只要注意倾听指令,发现自己或同伴伞的特点就行了。这种分类学习目标明确,也符合中班孩子的能力。等孩子们熟悉规则之后,可以请他们当主持人提出  相似文献   

8.
稿源采珠     
江苏李冰谈教学中,我采用“听”、“动”、“创”、“评”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效果较好。“听”是素质训练的基础,是探索音乐奥秘的工具。从某种意义上说,“听”比唱更重要,教学生“会听”音乐,就能用心去体会音乐、感受音乐。“动”是素质训练的强化,是表现音乐形象的手段。在学生自由地聆听了音乐之后,内心一定会充满情感,迫切地想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时教师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身体、眼神、表情、四肢来表达内心的感受。“创”是素质训练的目标。一个没有创新素质和能力的学生是没有希望的。“创”就是让学生在音乐学习…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音乐教学在无形中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在教学观念上,是以教师、教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出现了“重技轻艺”的倾向;在教学模式上,一直是沿用过去常见的教学习惯和方法,即“教师讲、学生听”;在教学方法上,仍然演绎着我教你唱、我说你听、我动你跟的陈旧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九六三年初中毕业回乡参加生产的,第二年大队书記要我当队里民办小学教师,我滿口答应好。回家跟父亲讲,他却不同意,說“当教师最惹人嫌,还不如跟我学彈棉絮保吃飽飯”。听了父亲的話,我思想上斗爭剧烈:当教师罢,怕自己文化低干不了,父亲又不同意;不当教师罢,又感到自  相似文献   

11.
小学音乐教材中,每课歌曲后都安排几首欣赏曲。欣赏教学,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音乐感受和审美能力。然而,在教学中却普遍存在欣赏课难上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为:欣赏曲难度较大,学生不易理解: 学生年龄特点决定其难于静心欣赏领悟抽象的音乐,不能从单纯的“听”音乐过程中获得感性体验。针对现状,我努力探索改进了欣赏课“教师讲解、学生听音乐”的老模式,利用多种形式丰富欣赏教学,提高了欣赏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 ,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习惯了“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的教学模式。从备课开始 ,我们就进入了这种状态 :我怎么理解这篇课文 ,我怎么分析这篇课文 ,我怎么讲解这篇课文 ,我怎么设计这篇课文的讲解思路 ,然后怎么让学生跟着我的思路走 ,终究是个“我”字当头 ,是以“教师为中心”。接下去讲课 ,自然把这种状态贯穿在整个课堂中 ,逼着学生跟着教师的分析思路走 ,围着教师的“设问游戏”转 ,若哪位学生大胆提出点儿自己的看法 ,不但学生“死定” ,当教师的也会觉得“栽定” ,认为这节课备得不充分 ,讲得不好。这样自然是“教师中心”…  相似文献   

13.
读过发表在《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2003年第3期上的《关于音乐》,我也想说话了。“音乐是天使的语言,它所表达的是无法说出又不可沉默的东西。”我非常赞同。我们听莫札特,听舒伯特,听柴可夫斯基,听班德瑞乐团都能感受到那不可名状的美:它也许是悲壮,或者是柔和,抑或是欢快,这种美在每一段音节里得到体现。假使我们不情愿关闭自己的耳朵,涉猎那许多谓之“音乐”的东西,您便会发觉,许多东西是不值得听的。往往我们习惯鄙弃山歌民谣,对交响乐敬而远之,而要去推崇明星们的“音乐”,但这一堆,大半是语法缺漏,无病呻吟的东西。我们是否可以这么说…  相似文献   

14.
“我爱教育事业,爱教师岗位,更爱我的音乐教学,如果有来生,我愿再当一辈子音乐教师。”这是崔文智老师写在笔记本扉页的一段话。 1955年秋天,崔文智从江西师范学院音乐系毕业,走上了丰城中学的音乐讲台,至今整整38个春秋。  相似文献   

15.
菁灵姐姐:我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喜欢上了音乐,还特别痴迷,长大了想当一名职业歌手,把美妙的歌声献给大家。因为家里穷,我没勇气把自己的理想告诉爸爸妈妈,要好的朋友却十分支持我。我怎样才能成为蔡依林那样的红歌星?邬蓉蓉古人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形容优美的歌声,听后使人总觉得在耳边回荡,乐人乐志乐心。喜欢音乐是一件好事。“长大了想当一名职业歌手”,这是一个挺不错的人生理想。做任何的事情,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此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声音条件和先天的节奏感,有高水准的音乐指导老师,持之以恒数年如一日的刻苦学唱,等等。很多事仅…  相似文献   

16.
班上的幼儿很多,要想使全所幼儿能安静、有序、愉快地渡过每个环节,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为此,我尝试利用录音机进行教学。我采用了这样几种做法: 1.搬椅子环节:往常孩子搬椅子时总是发出很难听的声音,教师要千遍万遍地提出“搬椅子的要求”:轻拿轻放,两只手搬椅子,不拖地。现在呢,搬椅子时,我为孩子们选择了活泼的音乐“咪咪咪”,让孩子们听着音乐搬椅子,不用提出过多的要求。孩子们因为有音乐  相似文献   

17.
法国文学家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有责任让每一位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课作为实施音乐教育的主要载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突出的是音乐的艺术特点。今年是进行课改的第一年,我所承担的是一年级的音乐课。“什么是课改?”“课改以后该怎样上课?”是我心中的疑问。去年暑假,我参加了培训,听专家的讲座、学习各种材料,一次次地接受头脑风暴的  相似文献   

18.
花红草绿     
星期天的早晨,对教师来说是难得的清闲。我望着沐浴在朝阳中的窗外世界,感到生活是那么美好。忽然,收音机里传出一阵掌声和悠扬的歌声,职业的习惯,使我专注地听了起来。这是全市师范学校音乐班的毕业生演出实况录音。我听着一个个未来教师的演唱.心里非常激动.我为我们未来的音乐教师而感到自豪! 这时,传来报幕员清脆的声音:“下面演唱的是第二师范学校的学生白玲,她演唱的是她自己创  相似文献   

19.
难听的声音     
大概是上了大班,长大了的原因,最近小朋友们嗓门特别大,以几个孩子为典型,不管是集体活动还是自选活动,能大声讲的决不小声说。虽然我同孩子们讲了不少道理,但没有起多大作用。一天,教室里正在进行自选活动,到处都是嘈杂声一片。我灵机一动,悄悄地按下了录音机的录音键。自选活动结束时,我请孩子们听“音乐”,当录音机里发出乱糟糟的声音时,小朋友们有捂着耳朵的,有皱着眉头的:“这是什么声音?真难听!”“就是嘛!谁在大声喊?”孩子们讨论得还真起劲,我平静地说:“这不是别人的声音,就是刚才自选活动时小朋友们的声音。”孩子们一听都愣住了,…  相似文献   

20.
人都有两只手,音乐教师也不例外。弹琴需要两只手,指挥需要两只手,就是唱歌,也得有两只手来协助传情达意。但我此时要说的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音乐教师要一只“手”伸向美术,一只“手”伸向文学。音乐是有形象的,不但演奏演唱者心中要有形象,就是听者,心中也必须有形象。当演奏演唱者塑造的艺术形象和听者心中的艺术形象相契合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才能真正产生。《列子·汤问》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