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4年11月17日《报刊文摘》第三版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此学问之事,庸何伤》,回忆“毛泽东支持章士钊重版《逻辑指要》的前前后后”,说建国后,毛泽东突然问章士钊:听说您在逻辑方面有著作,能否给我一阅?章士钊书的序言中有逢迎蒋介石的话,所以“十分为难地答到:《逻  相似文献   

2.
●字字挟严霜1903年5月,陈独秀在他的故乡——安庆(怀宁),兴行爱国演说会。他的革命激情尚在胸中回荡,上海于7月7日发生了震惊国人的“《苏报》案”,《苏报》被查封,章炳麟被捕,邹容投案。“《苏报》案”接近尾声,陈独秀到上海。此时,章士钊正在筹办《国民日日报》。1903年8月7日《国民日日报》创刊。陈独秀等协助章士钊办报。这个报的主编是章士钊。当时,他和陈独秀总理编辑工作,并负责全部  相似文献   

3.
一九七一年冬,章士钊先生的《柳文指要》在毛主席、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终于公开出版了。这下著作的出版,一时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认为,这在当时已被林彪、“四人邦”肆忌践踏得荒芜凌乱的学术文化园地里,不啻是兀然突起的一枝异花。  相似文献   

4.
章士钊先生,字行严,别号甚多,以"孤桐"最为世人所知。湖南长沙人。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学者。所著《逻辑指要》、《柳文指要》,均已出版;拟著《论衡指要》,未成而逝。三"指要"之一的《论衡指要》虽未成书,其阶段性的成果,已为学者引用。今举一例:193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高苏垣《论衡》集注,其《导言》云:"书成之后,复承长沙章行严先生加以校订,并本其平日研究所得,加入二百馀事,而是书始稍稍可观。"但他公开出版的,非全稿,只是"择要",章先生所"加入"的"二百馀事",也就无从知道了,甚为可惜。此书为"新中学文库"之  相似文献   

5.
文海拾贝     
毛泽东对待错字的严谨作风1949年4月25日,当时的中共北平市委机关报《北平解放报》,登载毛泽东1939年写的《五四运动》一文,有五处错排。毛泽东当天发现后,立即给《北平解放报》编辑写了信,并附去他代拟的200多字更正稿,要其更正(详见《毛泽东新  相似文献   

6.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60多年前,江西余江人民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号召下,银锄挥舞,铁臂同摇,战天斗地,率先在全国消灭肆虐几百年的血吸虫病,树起了全国血防战线的“第一面红旗”,创造了人间奇迹。为此,一代伟人毛泽东挥毫题诗《七律二首·送瘟神》。自此,余江消灭血吸虫病和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这两大紧密关联的历史事件,永远载入了共和国的史册。  相似文献   

7.
易孟醇先生积多年研究,精心推出的《诗人毛泽东》(42万字,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出版以来深受读者关注和喜爱。该书可算得上是研究毛泽东诗词新阶段的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他在革命的一生中,始终把新闻工作作为指导革命运动的重要手段,并亲自参加新闻工作的实践,写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是无产阶级新闻写作的典型范例,达到了鲜明的政治观点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新闻文风的鲜明特色。毛泽东同志的新闻作品主要包括新闻消息和新闻评论,本文只就他的新闻消息的写作特色试作赏析。毛泽东同志的新闻消息的写作有着多方面的特色,主要可概括为: 篇幅短小 简洁明快 毛泽东同志写的新闻,很少超过千字,多是一、二百和三、四百字,如《爷台山战事扩大》203字,《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78字,《我军解放郑州》150字。特别是《南京国民党反动  相似文献   

9.
1964年9月27日,毛泽东就中央音乐学院女学生陈莲来信,向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作出重要批示,并在署名后再批两行字,第一行即“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八字方针”是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来的文艺思想的系统总结,尤其是对1956年8月24日他发表的《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的高度概括。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史料》2006,(1):33-33
著名作家、翻译家叶君健(1914~1999年)一生视文学如生命。他是参与创办新中国第一个大型对外文学刊物《中国文学》的编辑出版家。他与钱鍾书一起承担了《毛泽东诗词》的英文翻译工作。叶君健能用中文、英文和世界语进行写作,留下创作、翻译达900万字。从丹麦文原版翻译的全本《安徒生童话》(160万字)获得了“丹麦国旗勋章”的殊荣。“文革”期间,他在白天挨批斗、烧锅炉、扫厕所,晚上则坚持偷偷地写作,十年间完成长篇小说《土地》三部曲,还整理旧作《寂静的群山》,这些书稿用塑料布包好藏在家门口石板下,最终在80年代得以出版。1992年患重症…  相似文献   

11.
杨飞 《湖北档案》2009,(5):37-38
陈独秀字仲甫,1879年出生于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1913年陈独秀参加了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1914年,陈独秀出狱后到达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1917年初被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相似文献   

12.
大家都知道,毛泽东同志喜欢阅读古代诗文,也常在他撰写的文章中引用一些古代名言名句。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在编纂古代名言名句的辞书或选本之时,绝对不可将毛泽东引用的古人或前人的名言名句,标作毛泽东的名言。但是,在当今出版的名言名句辞书中,却常常有类此之误。笔者曾买得一本王树山主编的《中国名言大观》(山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9月1版),仅把毛泽东引用前人的名言名句误定为是毛泽东之语的就有好几处。其一,326页:“兵不厌诈。——《毛泽东选集·论持久战》。”这条名言是毛泽东之语并出自他的《论持久战》吗?非也!这条名言的出处,不论查  相似文献   

13.
黄栋法 《传媒》2003,(4):35-35
毛泽东在小学和中学读书时,就十分喜爱报刊。1913年,他到长沙第一师范学校就学后,在杨昌济先生的影响下成为《新青年》的热情读者。他于1917年4月1日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全文约7000字,署名二十八画生。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文章。他曾利用暑期徒步下乡,进行了两个月的社会调查,并把所见所闻写成几篇通讯,寄给《湖南通俗报》发表。  相似文献   

14.
从学术史的角度考察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学科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唐代文学研究始终处于辉煌的创造性阶段。在这新一轮的学术开始之际,首先由一个重要的契机吸引了众多学者对唐代研究领域的关注,这就是郭沫若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出版的《李白与杜甫》──那一时期可以称得上学术专著的出版物只有两种,章士钊的《柳文指要》也属于唐代研究的范围。《李白与杜甫》始料不及的结果是书中大量史实与认识的讹误引起普遍质疑,这在郭氏欢呼的“科学的春天”到来时,为唐代文史学科储备下了人才最多的研究者队伍。郁贤皓先生在80年代出版的《…  相似文献   

15.
新书架     
唐浩明曾经花了整整10年时间,主持编辑《曾国藩全集》,凡30册1500万字,至今已售出13000套,创造了出版界的—个奇迹。编辑之余,他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曾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已出版了50多种有关毛泽东的图书,其中10种被列入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68种重点图书,《毛泽东传(1949—1976)》和《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又是中央发出的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活动安排中确定的两本重点图书。毛泽东的传记,建国前部分即《毛泽东传(1893—1949)》,已于1996年8月出版;建国后部分即《毛泽东传(1949—1976)》,从1995年11月动手编写,到2003年12月出版,历经8年,经多次修改而成。《毛泽东传(1949—1976)》一书共43章,分上下两册,共130万字,从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国庆大典上宣布中央…  相似文献   

17.
《永乐大典》(以下简作《大典》)"送"韵"宋"字下所录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作《长编》),今存者计有:卷12306—12308太祖开宝四年二月丁卯朔至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岁末(辑本《长编》编入卷12—17);卷12399—12400仁宗庆  相似文献   

18.
“三张一赵”之赵,即赵超构(笔名林放、沙)。他出身于上海中国公学大学部经济系,曾东游日本一年。先在南京《朝报》任记者、编辑,与慧剑同事。抗日战争开始,投身救亡运动,于1938年入川,参加《新民报》工作。由主笔而总编辑、总主笔,社长,前后50余年。今年已是80遐龄。他几乎写了大半辈子的“小言论”,每篇五六百字,最短的只有一二百字,先后以《未晚谈》《今日论语》《随笔》《灯下闲话》等栏名在《新民报》发表,其中一部分成了《新民报》各个地方版的“共同语言”,同时转载。1944年5月他参加中外记者西北访问团去延安采访,在那里他访问了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和丁玲等许多文化人,通过他  相似文献   

19.
读金寔(shí)的《送职方郎中王君赴任序》,首先深刻感受到的是:文如其名字。金寔(公元1371年—1439年)字用诚,明朝开化(今浙江省开化县)人。明成祖朱棣即位,金寔上书论道,很受明成祖赏识;明成祖也满意他写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田家英曾是毛泽东的五大秘书之一,跟随毛泽东18个年头。他不仅才学深厚,为毛泽东起草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稿,还当过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的文史老师,一度备受毛泽东的赏识和器重;而且为人坦诚刚直,曾自喻“京兆书生”,并自吟《京兆书生》诗一首:“十年京兆一书生,爱书爱字不爱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