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急性分离成年大鼠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的方法。通过全细胞膜片钳实验技术分别检测了窦房结细胞的自发动作电位和心室肌细胞的诱发动作电位,比较了二者动作电位波形在形态上的差异,并通过计算比较了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静息电位水平,分析了二者电生理特性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采用Langendorff灌流、Worthington胶原酶法分离大鼠心室肌细胞,应用膜片钳制技术单通道模式记录大鼠心室肌细胞的钙电流,并进行膜片钳电生理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观察心衰康煎液对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方法 :利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 ,观察了 16例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用药前后的特征。结果 :心衰康煎液可以明显延长刺激引起动作电位的潜伏期及明显缩短动作电位时程。结论 :心衰康煎液对心肌细胞电活动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受膜片钳系统技术难度大、操作复杂等因素制约,目前大多数高校生物学科在细胞电生理实验教学领域存在空缺。阐述了为生物学科硕士研究生开设细胞电生理实验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课程具体的设置和考核方式。旨在通过开设以膜片钳技术为依托的细胞电生理实验课程,加强学生对细胞电生理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用电极内液在膜片钳实验中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全细胞钳制模式下,分别应用通用电极内液、动作电位电极内液、INa及Ito专用电极内液记录家兔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钠通道及Ito动力学参数,比较应用不同电极内液时所得各组参数的差异.结果:应用通用电极内液与动作电位电极内液、INa及Ito专用电极内液记录所得之动作电位、钠通道及Ito动力学各参数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结论:膜片钳实验中应用通用电极内液记录不同离子通道的动力学参数是可行及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模拟离子通道电流仿真实验教学设备替代高成本的膜片钳-离子通道测量平台,以降低实验成本,满足更多学生进行科研实验的需要。通过虚拟仿真实验,能够观察到离子通道蛋白分子的电流记录曲线,通过分析处理得到电压-电流分析曲线和通道关闭时间统计曲线,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通道蛋白的开-关特性和电压依赖特性,同时培养学生在离子通道蛋白的电生理特性科研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炙甘草汤对豚鼠心室肌细胞的电生理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炙甘草汤对豚鼠心室肌细胞电生理影响。方法:应用常规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炙甘草汤对豚鼠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0相幅值(APA)。动作电位时程(APD),50%复极化时间(APD50),90%复极化时间(APD90)的影响。结果:(1)用20mg/ml的炙甘草汤灌流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细胞电生理变化不明显;(2)用40mg/ml的炙甘草汤灌流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动作电位时程(APD)缩短(P〈0.05),90%复极化时间(APD90)下降(P〈0.05);(3)用80mg/ml的炙甘草汤灌流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动作电位时程(APD)明显缩短(P〈0.01),50%复极化时间(APD50)、90%复极化时间(APD90)下降(P〈0.05)。结论:炙甘草汤能缩短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及50%、90%复极化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临床试验表明,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虽能抑制心肌梗塞病人的室性心律失常,但增加死亡率,而胺碘酮(Ⅲ类药物)可提高心肌缺血患者的生存率.心室中层肌细胞(M细胞)有其独特的电生理特性并在心律失常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内玻璃微电极技术,用含胺碘硐或心律平的模拟缺血液灌流M细胞,了解在缺血情况下,两种药物分别对M细胞电生理有何影响.结果:(1)犬左心室M细胞的动作电位呈现出与心外膜层肌细胞相似的峰-谷-穹窿(spike and dome)形态;动作电位时程(APD)随基础起搏周长(BCL)延长而明显延长,即频率依赖性.(2)模拟缺血使M细胞的静息电位(RP)除极、动作电位幅值(APA)和Vmax减小、APD缩短,其APD的频率依赖性减弱或消失.(3)胺碘硐可延缓或减轻缺血引起的电生理变化.(4)心律平明显抑制M细胞的Vmax、APA,并随频率加快而作用增强.进一步加重了缺血引起的动作电位参数的改变,并可造成传导延缓或阻滞.结论:胺碘酮可减轻而心律平则加重缺血引起的M细胞的电生理改变.部分地解释了上述临床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右心室流出道电生理特性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右心室流出道的电生理特性,并探讨其与心室流出道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利用细胞内微电极记录技术,观察豚鼠右心室流出道组织的电活动特性.结果:在23例豚鼠右室流出道组织标本中4例(17.39%)可记录到自律性电活动.在紧靠瓣膜下及流出道光滑部的局部区域可记录到非自律性慢反应电位(MDP:62.28±8.14mv,APA:65.22±15.18mV,Vmax:22.27±8.13v/s,APD90:176.24±10.13ms,APD50:123.47±12.3 6ms)及形态不典型的自律性慢反应电位,其0相去极化速度、幅度及动作电位时程变异较大.大部分区域为非自律快反应动作电位(MDP:71.23±6.62mv,APA:79.33±5.48mV,Vmax:103.13±9.03v/s,APD90:166.23±20.33ms,APD50:126.33±16.26ms),其特征与普通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相似.结论:右心室流出道组织的电生理特性与普通心室肌不同,其自律性和电生理异质性可能是某些流出道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苦参汤对豚鼠心室肌细胞电生理效应的影响.方法:应用常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苦参汤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相幅值(APA),动作电位时程(APD),50%复极化时间(APD50),90%复极化时间(APD90)的影响作用.结果:(1)用20mg/mL的苦参汤灌流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动作电位0相幅值(APA)下降(P<0.05),(2)用40mg/mL的苦参汤灌流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动作电位0幅值(APA)下降(P<0.05),50%复极化时间(APD50)下降(P<0.05),(3)用80mg/mL的苦参汤灌流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动作电位0幅值(APA)下降(P<0.01),50%复极化时间(APD50)下降(P<0.01),90%复极化时间(APD90)下降(P<0.05),10min左右达到最大效应.结论:苦参汤能抑制豚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0幅值,缩短动作电位时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