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论语·子路》有这么一段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本文试图从这一章入手,结合《论语》有关论述,探讨孔子的贫富观,寻求一些对当今有益的启示。一、"富之"与孔子的为政治国理想上引孔子与冉有的对话,是针对春秋时期卫国具体情况讲的,却体现了孔子的为政治国理想,具有重要意义。大意是,孔子说:"人口已经多起来了!"冉有问,"人口既然多了,该怎么办呢?"孔子说:"让他们富起来。"冉有再  相似文献   

2.
根据英国报纸最近报道,乌龟有害健康。忍者乌龟迷们都把真正的乌龟当作宠物,然而,他们的这些水栖朋友却能给人体带来危害。以乌龟做的食品可引起食物中毒,大约有21%的乌龟蛋可染上沙门杆菌,乌龟从这些携菌的蛋中孵化出来,回到水中,带菌时间长达11个月之久。沙门杆菌很容易通过手传到食物上。因此,请您经常洗手,把真正  相似文献   

3.
汪磊 《世界文化》2013,(5):50-52
说到俄罗斯面包,我们并不陌生。在中国东北,人们常叫它"大列巴","列巴"就来自俄语хлеб(面包)的音译。前苏联电影《列宁在1918年》里有一句经典台词"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自该片上个世纪70年代在我国上演以来,便成了我们国人用来表示"只要不放弃希望,就会有光明  相似文献   

4.
中国乌龟民俗信仰的浮沉宣炳善乌龟,在现代的语言中,大多是不光彩的,“缩头乌龟”、“龟儿子”之类都是骂人的话。但在明代以前乌龟一直是很神圣的灵物,受到人们的崇拜。探寻乌龟民俗信仰的变化是一个饶有趣味的历史文化现象。乌龟引起古代人的崇拜首先因其长寿。《史...  相似文献   

5.
熊帅 《华夏文化》2014,(4):31-32
正"中庸"在文义上是不偏、不易的意思,程子言"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道"是一种精神追求,"理"是一种实践性的伦理方式,而能坚持这种精神追求,并且在生活世界中实践的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诚"。一、"中"之"不偏"的内涵《中庸》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相似文献   

6.
有一年“愚人节”,马克·吐温遭到别人的愚弄:纽约的一家报纸报道他死了。当他亲自迎接来吊唁的客人时,许多人又惊.又气愤,纷纷谴责那家报纸。马克·吐温没有发火,而是幽默地说:"报纸报道我死是千真万确的,不过日期提前了一些。" (摘自《中外名人趣闻》)  相似文献   

7.
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文尾部分有这样的话语:"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其中后两句当属互文见义,意思是说在焦仲卿、刘兰芝合墓的周围种植着松柏、梧桐等树木。如今只要我们到公墓、烈士陵园等处,就不难发现其中绿树成荫,尤以松柏为甚。至于墓地为何要种植松柏、梧桐等树,一些读者或许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里有必要进行一些补充说明。要解答这一问题,首先还得从我  相似文献   

8.
《寻根》2017,(3)
<正>一我的家乡是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黄山村。村中只有王氏一族,自明朝定居以来,至20世纪30年代约有400多年历史,是一个久盛不衰的"诗书继世长"的"士村"。清人蒋坦在1860年写的《黄山小志》中说:"黄山距慈溪县城八里,烟火数百家,风俗朴厚宛然一秦时桃源也。"  相似文献   

9.
正"文献"一词是图书情报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然而一般文献学论著在谈及"文献"一词本义时,多只涉及其"文贤"本义,对其更深的渊源却鲜有探及,笔者试撰本文,以究其滥觞。一、"文献"一词的来源"文献"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成书的《论语·八佾》中,其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解"文献"曰:"文,典籍也;献,贤也。"即说"文"  相似文献   

10.
正"道"是《道德经》的核心概念。在《道德经》的宇宙论中,道生出了天地万物。然而,对于老子宇宙论的实质与展开,学者们却有不同的意见。本文试图通过对"有无"、"生"、"域"与"道"的内涵的探讨,来阐释《道德经》中的本体宇宙论。一、"有"与"无""有"与"无",是《道德经》中一对重要的哲学范畴。《道德经》第一章即言:"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然而,"有"与"无"的具体含义,却难以轻易得知。我认为,  相似文献   

11.
马娜 《世界文化》2014,(1):33-34
<正>《我在雨中等你》在2008年出版之后,便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并获得了不同国家读者的一致好评。一时之间,这只名叫"恩佐"的小狗红遍了全球。恩佐的爱与坚持、善良与忠诚,引得无数读者唏嘘落泪。书中以"恩佐"这只小狗的视角,描述了丹尼一家的幸福与快乐、辛酸与忧伤。对于我们来说,动物的思维是单线条的、简单明了的。可是恩佐却不是这样,恩佐可以"嗅到"事物的不同之处,不会说话的恩佐,有自己的一套表  相似文献   

12.
<正> 不久前学界冯其庸先生和范曾先生说,他们主张谈"国学"不要仅限于儒学,最好谈"大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这个意见,我觉得很好。我主张谈"百家之学",并不限于儒学一家。在我主编的《中国传统文化》一书(1994年初版,2009年三版)中已经着重宣传过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13.
《寻根》2017,(3)
<正>结婚酒宴,古称婚宴。它是中国各民族普遍流传的风俗。其始于氏族公社解体、私有制产生而引发部落战争之后,胜利者掠夺战败者为奴隶,被作为胜利品的女子,有的被战胜者强为妻室,成亲时,当事者往往备有丰盛酒宴酬谢同伙。这就是婚宴的起源。《礼记·昏仪》记述:"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而醑,所以合礼同尊卑,以亲之也。"《礼记·曲礼》则说:"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前者说新郎行礼接新娘入洞房后,共食  相似文献   

14.
赵琪伟 《寻根》2010,(5):127-129
<正>我国近现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宋代之金石学》一文中提出:"天水一朝,人智之活动,与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汉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史学大师陈寅恪在《赠蒋炳南序》中说:"欧阳永叔少学韩昌黎之文,晚撰五代史记,作义儿冯道诸传,贬斥势利,尊崇气节,遂一匡五代之浇漓,返之淳正。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为我民族遗留之瑰宝。孰谓空文于治道学术无裨益耶?""尚气节而羞势利,天水一  相似文献   

15.
《寻根》2017,(2)
<正>一《西游记》第十一回:十殿阎王同意放唐太宗还阳,太宗非常感激,说,我回阳世,无物可酬谢,惟答瓜果而已。十王喜曰:"我处颇有东瓜、西瓜,只少南瓜。"太宗说,我一回去即送来。于是,招募到刘全,让他"头顶一对南瓜,袖带黄钱,口噙药物",到阴司给阎王送南瓜。阎王非常高兴,收下南瓜。漪子在回前批云:"一对南瓜,能值几文?"(黄  相似文献   

16.
正假如《彩月和她的情人》举行首映式,我会这样说:"七十一岁辞世的母亲,五岁成了孤儿,在外漂泊三十六年,四十一岁,领着我,回到朝思暮想的大理故乡。我希望自己的文字,也能像母亲一样,属于故乡,属于大理……"一洱海边有很多大青树。有的树根全部裸露在岩壁上,虬蟠在石缝间,将生命的坚韧交给巨石。同时,面海,临水,与海风海浪  相似文献   

17.
“君子和而不同”的历史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来,随着“国学”的走红,《论语》第十三篇《子路》中的“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常常被引用了。然而,何谓“和而不同”?何谓“同而不和”?粗略想来,似觉不难;仔相想来,又觉不易。我曾试着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欲终究没有找到确当的词语。于是我便翻看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钱先生在《白话试译》中说:“君子能相和,但不相同;小人只相同,但不相和。”读了之后,仍觉不甚了了。于是再翻看前面的《解说》,《解说》道:“和者无乘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君子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故不能和。”这个解说倒十分传统,大约也符合孔夫子的原意,但和、同的内涵,仍不能明。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文化》2015,(3):40
【"大家"阅读】是今年《世界文化》与腾讯专栏写作平台《大家》联手打造的一档新栏目。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给读者,是《世界文化》与《大家》建立合作的初衷与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家"阅读】  相似文献   

19.
正"大家"阅读互联网时代,读者并不缺乏信息,但一些真正具有传播价值的内容,却往往淹没于信息洪流之中。力求将最有价值的信息,最有锐度、温度、深度和多维度的思考与表达,最值得阅读的网络优质原创内容,快速呈现给读者,是《世界文化》与腾讯《大家》建立合作的初衷与共同努力的方向。【"大家"阅读】每期将臻选《大家》所汇聚的中文圈知名学者、专栏作家的最新文章,与读者分享"大家"眼中的"世界文化"。  相似文献   

20.
正左边的《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第五回中郓哥嘲笑武大说:"我笑你只会扯我,却不道咬下他左边的来。""左边的"指男阴,对此大家没有异议,但男阴何以称为"左边的"则说法不一。流行的观点认为,道教的玄武神为龟蛇纠缠之形,人格化后变为龟蛇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