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意象色彩观念和历史演变的剖析,以及中西不同色彩观的比较,探讨中国绘画意象色彩在当代中国画创新中的拓展,阐明色彩革新是传统中国画走向现代的重要一翼.  相似文献   

2.
西方绘画色彩理念与中国画色彩装饰性的同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风格,与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绘画体系.中西绘画观念互相影响,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西方色彩理念丰富了中国画的色彩,使中国画的色彩更加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  相似文献   

3.
王红云 《科技文萃》2005,(1):140-145
在中国长长的历史画卷中,和平解放北平那浓重的一抹,永远闪耀着绚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4.
色彩是中华文明的外表,它的影响贯穿中国的神话时代和历史时代,天、地、人都受制于这个系统.中国人的色彩观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体现了诸多对人事的关怀,具备主观印证和日常为用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民俗语汇是民俗语言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俗文化的主要载体。色彩文化在中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对不同色彩的不同信仰本身也是民俗的内容,因而民俗文化与色彩文化之间必然产生一种相融关系,色彩民俗语汇就是丰富的色彩民俗积淀的结果。色彩民俗语汇在语义上的特征,与一般的民俗语汇相比,突出了色彩语素在整个语义构成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婚礼服自周代礼仪出现之后,就作为中国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形成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婚礼服的色彩从最初深色调玄黑色和纁黄色到浅色调青色、白色,直到定型为大红色系.服饰色彩的演变是历史发展的需要,是人们审美观念普遍提高和认知的过程.婚礼服色彩的变化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特征和社会规制的差异,通过对婚礼服色彩演变研究,我们不难从中发现人类文化精神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绘画色彩元素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在当代的语境下更是成为艺术家传达自我意识的输出方式。本文通过对中国绘画色彩发展的简要回顾、当代绘画色彩元素的基本特征、当代绘画色彩元素的运用三个方面来阐释中国绘画色彩元素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色彩,就好比一个国家一样,拥有着自己的历史.同时,因为国家的不同、地域的不同以及时代的不同,所流行的色彩也不尽相同.同时色彩也会受到一个国家或地域的道德伦理、哲学的思想等一些因素的影响,色彩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所以我国的色彩文化与西方的一些国家的色彩文化都拥有着自己的发展历史,在色彩方面有着很多的异同点,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八、色彩 中国画的色彩,有其独立性.从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画在古代称为"丹青",由此色彩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但由于中国哲学、人文审美观念的影响,水墨画不断兴盛,色彩在中国画中尤其是意笔的中国画中,逐渐退居到了附属地位.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色不碍墨、墨不碍色,成为意笔花鸟画用色的特殊规律.而谢赫"六法"中的"随类赋彩"和宗炳的"以色貌色",概括了中国画在色彩运用上既重再现又重表现、以表现为主的基本原则.因此,中国意笔花鸟画的用色,不求物象的外在形似,不受客观自然的限制,而把用色的着眼点放在表现客观物象的内在神韵、表达主观意念的审美思想与意境的追求上.牡丹画作品的创作,用色规律亦如此.  相似文献   

10.
色彩词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心态和感情色彩,在不同的文化总具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对比分析中日色彩词“红”的含义发现:生活习俗中,红色处处装点着中国人的生活,比日本普遍;文学作品中,中国诗文中“红”字构成的意象颇多,而日方的“红”色意象相对较少,多用于“红叶”;历史上,中国崇尚红色显而易见,日本却曾经排斥红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不再排斥红色,成为一种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现代平面设计色彩观的形成深受中国传统色彩观的影响.以中国传统色彩观作为理论基础,探析中国传统色彩观对现代平面设计色彩的影响,指出现代平面设计对传统色彩观的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新中国建设历史上的"空想"为例,探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中的社会主义空想,集中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本文首先区分了空想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空想;然后追溯人类历史上对美好生活的共同理想,并由此分析新中国社会主义空想的历史文化渊源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空想色彩的具体原因;最后从哲学层面探讨了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金庸想像世界有两个特点:一是故事背景有大量的真实历史资料;二是其创造想像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金庸将历史、文化与想像糅合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作品因而呈现出丰厚深邃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一凡 《高教发展与评估》2021,37(2):F0003-F0003
色彩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外在表征。从历史上,传统色彩构建了中国古代的礼制文明,影响社会发展和文化进程。汕头大学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肖世孟博士专著《中国色彩史十讲》,近期在中华书局出版。此书是作者近年来对于中国色彩研究的最新系统思考。书中认为:色彩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也成为中国文化的外在表征。在中国古代社会,大到与神明的沟通、王朝更替、社会治理,小到个人命运、审美偏好,无不和色彩发生关联。  相似文献   

15.
集中力量办大事产生于中国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时代特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方法,是我们不断坚持的政策方针.神州大地上,集中力量办大事是历史写照也是现实必然.集中力量办大事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在借鉴优秀的国家治理方式的同时,也要继续探索更多适合中国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在中国特定的大文化环境中深受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把“墨”作为一种重要的绘画色彩,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内涵,色彩却始终处于从属地位.中华民族这种独特的色彩审美观是在千百年的文化积淀和艺术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作为有着古老传统的中国画艺术,不管历史上有过多少辉煌,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会促进文化科技的发展,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画艺术在文化心理、艺术观念及风格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徐运君  李中辉 《考试周刊》2008,(10):178-179
风筝作为一项古老的民间体育活动,有着二千多年的历史,一直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之中.风筝文化逐步成为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是与中国的习俗、节日、文化融合使风筝的内容更加丰富,最终形成具有浓郁东方文化色彩的中国风筝文化.  相似文献   

18.
福建德化是中国著名的古瓷之都,德化陶瓷质朴、洒脱、豪放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民间色彩使之成为了享誉中外的“中国白”.笔者在本文中,就德化陶瓷的艺术发展历史和艺术特色做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惠安女服饰色彩文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惠安女以其独特的服饰文化在中国服装史上占据了一席之位.从惠安女服装整体来看,不仅服装款式的风格十分靓丽,而且服装色彩的搭配也是独具一格,是构成其服装独特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对惠安女服饰色彩美学特征的分析,来揭示惠安女服饰色彩文化的独特魅力.惠安女服饰色彩的形成,与历史、风俗、地域及女性的爱关心理等诸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可以看出服饰色彩是她们精神的寄托,表达出了惠安女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1500-1800)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具有承前启后的转折性色彩.将明清时期经济的发展置于世界范围之内加以进一步认识,无疑会对之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