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务五事》是元初的建国纲领,是元代理学宗师许衡的代表作,是许衡理学的具体实践。许衡把理学与元初社会实际相结合,倡议定官制,立法规,行德政,重农桑,制民产,兴学校,以先进的中原文明为元代统治者制订了立国规模,促进了元初社会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加速了蒙古族封建化的进程,为元代多民族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帝国的建立和巩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许衡作为元代著名的理学大儒,针对当时的时代特点和社会状况,提出了以"天人和谐"为主题的一系列社会建设思想,即"仁为四德之长"、"中庸理论"和"治生学说".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这些内容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许衡     
许衡是元代杰出的理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作为一代理学宗师,他继承程朱理学,宽释其义,重在实践,使 理学得行于世,并由私学变为官学,取得了正统地位;作为政治家,他定官制,立法规,制民产,重农桑,以先进的中 原文明为元代统治者制订了立国规模;作为一代教育家,他兴办学校,传播中原文化,强化纲常伦理教育,为元代统 治者培养了大批治国人才。他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恢复和发展了元初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加速了蒙古封建化的过 程,从而促进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被称为朱熹之后的第一人,为宋以后继往圣、开来学、人所不及的有功之臣。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自孔孟以来就以为世事人生服务为立足点,可是自北宋以来新儒学的产生,却出现了十分复杂的局面,这种新儒学,我们称之为"理学"。所谓"理学",就是援佛、援道入儒,使传统儒学融入了一些佛、道的思想成份。许衡理学思想博大而精深,且亲躬教学实践,能够深入浅出。他的理学思想有导引北方思想潮流、指导社会实践、普及道德修养的作用。许衡的理学思想相比朱熹的"虚",更多带有实学倾向、内外交汇。  相似文献   

5.
《西厢记》作为元代著名杂剧之一,剧情内容虽是爱情故事,但观其思想,也可窥见一些元代时期的理学理念。许衡作为当时理学名家,他的思想理论多为士族熟知,《西厢记》作为元代红极一时的杂剧作品,其思想内核自然也在理学范畴之中。《西厢记》通过崔莺莺及丫鬟红娘的形象,塑造了追求自我的形象,通过对老夫人形象的塑造强调遵守三纲五常,这些人物形象的言行都可以与许衡理学思想相对应。  相似文献   

6.
许衡以理学为基础,遇变而通地形成了“用夏变夷”的民族史观,提出天下一家的民族平等思想,加速了蒙古族的封建化进程,保证了中原传统文化的延续,促进了蒙汉之间的融合,从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许衡是我国元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天文学家和杰出的教育家,在教育思想及实践方面建树颇多。他建议兴办学校,提出了治生论,倡导理学教育等,对我国元代乃至封建社会后期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从许衡选择程朱理学的侧重点看,从中统年问许衡辞去国子祭酒职务的原因看,从许衡主长国子学的办学宗旨看,许衡之所以对朱熹的小学之学特别推崇,是因为其教育追求主要是为重构乡村社会的文明秩序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金末元初北方学术普遍受到南方性理之学的浸润,但这种影响却因北方学者各自学术根基的不同而衍生出不同的进学路径.以许衡为例,"一以贯之""理一分殊"是其理学思想师法朱子学的切要之处,通过对这两个观念进行辨析,既能够把握许衡理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也能够体察其与朱子学的异同.而易学作为许衡学术的根基,能够清晰地表现出他对邵雍先天...  相似文献   

10.
许衡是元代的硕学大儒,1242年接受程朱理学后,结合当时的历史境遇把“陆学”引入程朱理学,在天道观、心性论和修养论等范畴对其加以改造,呈现出“尊奉程朱、以陆补朱”的思想特点,推动了其官学化。  相似文献   

11.
元朝的建立构成中国文化传统延续的重要环节。许衡大力弘扬理学,维护道统。他比较正视社会现实,促进文化的民族认同、历史认同、制度认同和理念认同,帮助元代的统治者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2.
元朝的建立构成中国文化传统延续的重要环节.许衡大力弘扬理学,维护道统.他比较正视社会现实,促进文化的民族认同、历史认同、制度认同和理念认同,帮助元代的统治者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3.
巍巍太行,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无尽内涵。许衡中学地处河南省焦作西北工业园区,依偎在太行山的脚下,因与元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科学家许衡的故居为邻而得名。学校创建于2002年,占地6万多平方米,分南北两个校区,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为师生创造了适宜工作、学习、生活的环境。  相似文献   

14.
许衡是元代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文章学家。他一生写作不辍,著作等身。文章内容广博,文本齐备。在文章理论的建树上,他主张文质统一。文德一致,师古必须随时,讲究文章为社会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15.
许衡不仅是一位理学家,而且是一位科学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科技教育,参与了制定《授时历》的工作并在其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在科技史上的地位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16.
蒙古军队的残酷掠夺,使中原地区传统的衣冠礼乐遭到极度的破坏。为了挽救中原传统文化出现的危机,许衡一方面搜集经史典籍,保护文化载体,一方面积极参与蒙元政权的政治活动,行汉法,设学校,从不同的社会层面,促使中原传统文化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中原传统文化的延续不替。  相似文献   

17.
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 ——黑格尔 《元史》载:宋元之际,世道纷乱。一学者许衡,行路时,口渴难忍。路遇梨树,众人皆围而摘梨,唯许衡不为所动。人问之,曰:“此非吾梨,岂能乱摘?”人以其迂腐,讥之:“乱世梨无主。”衡正色曰:“梨虽无主,而我心有主。” 这则故事一直被人们传为美谈。显然,人们赞美的是“我心有主”的许衡,贬斥的是趁乱摘梨  相似文献   

18.
百泉书院的前身为太极书院,其兴起与邵雍等诸位理学大师倡道苏门山密切相关。至元,理学名家姚枢、赵复、许衡、窦默等纷纷栖居苏门讲学,使书院很快成为北方理学传播的中心。明代经多次修葺,书院制度日臻完善。清初理学大家孙奇逢任主讲多年,使书院再度成为北方人文荟萃之地。因而,百泉书院在中国理学及书院发展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汉法与回回法之争,是元初政治中的一个突出现象。许衡与阿合马这两个代表性人物之争,体现了汉族儒臣同色目理财权臣在治国理念上的深刻分歧,他们之间的斗争复杂、激烈。阿合马等所以受到重用,许衡等所以会被疏远,关键在于理财之臣的聚敛政策正符合元世祖忽必烈在政治、经济上的需要。所以,在汉法与回回法之争中,忽必烈实际站在后者一边,由此改变了其先前的重儒政策。  相似文献   

20.
许衡是元初一位影响深远的汉族儒官,在教育、理学、历法以及元代官制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于他的评价,元、明、清三代文人政客争论不休、褒贬不一。文章围绕许衡争议问题作以探讨,对其背后隐藏的民族问题进行深入阐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