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我是一名发明爱好者,和《发明与革新》相识已多年了。我从中学到了不少发明革新知识,掌握了好几种发明创造方法,我觉得自己胸有成竹,大可建功立业了,可总找不到一个发明的谆题大显身手。有一次,我从一本《发明与革新》中看到:发明要在自己熟悉的工作中去寻找,从自己的职业出发,去发现需要改进的东西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读者心声     
结合本职搞发明我是《发明与革新》的忠实读者 ,从1978年以来 ,年年自费订阅 ,从未间断 ,其中一些文章反复细读 ,学到了很多东西 ,受到了不少启发和鼓舞 ,自己也涉足发明领域。通过学习和总结这几年自己发明创造实践 ,有一个体会 :即结合本职工作搞发明是成功的捷径。拿我来说 ,我学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是热能动力方面。但一开始自己想的是在化学方面有所作为 ,但终究因为“外行”而屡遭失败。我接触的发明人中和我一样因为脱离本行搞发明而招致失败的不少。吴君是发明爱好者 ,他学的专业是电气 ,但他却一度热衷于研究如何降低汽车行驶中阻力…  相似文献   

3.
丽娜 《世界发明》2003,26(4):50-51
雅各布·拉比诺的手指向一个陈列柜,里面摆放着第一张计算机磁盘、第一台信件分检机、一个引擎用的磁粒子离合器和一块自动校准手表一这些只是他260多项发明中的4项而已。他指着一项又一项的发明,如数家珍般讲述它们的原理,仿佛这些东西只是在昨天才发明的一样。他说:“我是在1948年发明磁盘的,当时人们问我:‘谁会要这东西?’我对他们说:‘这是一种更佳的方法。’”正是这种渴望构思出更佳方法的心态激发了他80年的发明创造。他说:“我一直梦想着当一名发明家。”  相似文献   

4.
《发明与创新》2005,(12):25-25
雅各布·拉比诺弯起他的手指滑过一个陈列柜的表面,里面摆放着第一张计算机磁盘、一个引擎用的磁粒子离合器、第一台信件分捡机和一块自动校准手表——这些只是他200多项发明中的4项而已。他指着一项又一项的发明,如数家珍般讲述它们的原理,仿佛这些东西只是在昨天才发明的一样。他说“:我是在1948年发明磁盘的,当时人们问我‘:谁会要这东西?’我对他们说:‘这只是一种更佳的方法。’”正是这种渴望构思出更佳方法的心态激发他80年的发明创造。他说“:我一直梦想着当一名发明家。”拉比诺出生在前苏联,8岁时发明了一生中的第一个小装置——…  相似文献   

5.
笔者近日先后翻阅了今年第1期《发明与革新》“成功之路”载韩如摘《农民棋手陈南星发明旋弈象棋》、第2期《发明与革新》“成功之路”载王林延的《张子恭和他的新象棋战法》,报道两位农民棋手先后发明“三人象棋”与“四人象棋”的过程,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不禁联想到在中国象棋嬗变史上曾出现并流行过的“三人象棋”与“七人象棋”的一段史话,现在整理出来,以飨读者。“三人象棋”,见于近代著名学者徐珂著《清稗类钞》卷七十一《艺术类》“三国象棋”的记载:清时,安徽桐城光律元布政聪谐家中,曾有一副“三国象棋”,由三人对弈,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记得1983年,我在外出差,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发明与革新》杂志,随手翻了一翻,觉得这本杂志很不错。于是,年底我就订了这份杂志,一直到现在已经7年了,今后我还要继续订下去。有人不解地问我:“你一个大型国企的行政干部,自费订这样的杂志为了什么?”我说:“不为什么,为的是更新观念,开拓新思维。”的确,《发明与革新》杂志,是一份难得的好杂志,我订阅7年来的体会:一、她知识面广,有新意。该杂志每期都有新知识、新产品面世,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这里面可以学到许多新知识、新方法、新观念和新思维。二、她是我搞发明的启蒙老师。在…  相似文献   

7.
我父亲许铮祥是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武汉中心医院放射科副主任,他从医30多年,曾编写过《胸部X线征》(湖北人民出版社)、《腹部X线征》(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重庆分社)两部专著,发表各种科技论文数十篇,发明了“X线机摄影微机自控与防护装置”,该成果1993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父亲成功的背后是《发明与革新》。 在父亲的直接影响下,我从孩提时代就开始阅读《发明与革新》,并萌发了浓厚的兴趣,“未来发明家”告诉我学科学、用科学、发愤图强要从小做起;“发明指南”则使我  相似文献   

8.
读者心声     
《发明与革新》助我事业成功我从小就调皮捣蛋,常爱搞些“破坏性”的动作,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喜欢自己作些物理和化学实验,对发明创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30多年过去了,却还是一事无成。我是1995年认识《发明与革新》的,粗算也有四、五年了,我庆幸自己终于找到了一个好老师,在这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发明与革新》教会了我许多发明创造的知识和方法,使我开阔了视野,我的发明创造开始走上正轨。首先,我从现实出发,运用“组合法”,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设计了一种起升机构固定在端部的桥式起重机,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9.
美国3M研究中心始终把发明革新当成立业之本,不遗余力大打“发明革新人民战争”,进而使发明革新成为其征战世界市场、提升竞争实力的锐利武器。正是这种整体联动的发明革新裂变效能,才使得3M研究中心“打遍天下无敌手”,以年平均推出500种全新产品的不凡业绩,获得了美国科技成就最高荣誉———国家科技奖。3M研究中心倡导革新、奖掖发明,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报事贴(Post-it)”由发明到应用的戏剧性曲折历程。倘若没有“非研究人员也可以从事同研究人员一样工作性质的发明革新,并能获得与研究人员相同的各种奖励”的宽…  相似文献   

10.
读作编     
《发明与革新》带给我巨大的鼓励彭雄宏国防科技大学我是《发明与革新》的忠实读者,现在在国防科技大学读博士研究生。自从我1995年初接触到《发明与本新》杂志,就立刻被其中的文章所吸引。它提醒了我注意身边的任何事物所蕴含的人类已做出的创造性,它后达了我从一种新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这种能力——创造性能力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能力之在很小的时候。我就被称为“败家子”,原因是家里的闹钟、应外、收音机、许多销具都被我拆坏了,那是因为好奇心驱使我尝试用自己的双手和眼睛去了解、去观察这个世界.可是,随着年龄…  相似文献   

11.
如何把创造学教育同群众发明革新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结合起来,提高群众发明创造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我认为成立“发明与革新研究所”(或称“创造学研究中心”)是最佳方式之一。“创造学”是研究人类发明创造思维、活动过程、成果的一门科学.它的重点是探究创造的科学方法与理论。它与群众性的创造发明活动结合,就会产生强大的生命力。根据我国抽样调查,一般认为在掌握创造的科学方法之后,一个发明创造、革新、试验项目.周期可比预定计划时间缩短1/3.所需成本费用可减少1/4;这就充分体现了创造学的威力.它能有力地促进发明与革新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主办、中国发明协会《发明与革新》杂志社承办的“新世纪国际发明与革新成果博览会”现正招展。本次博览会采取网上与通讯交易方式,参展项目通过国际互联网和《发明与革新》杂志发布信息,任何人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方便地看到参展项目,具有交易时间长、交易范围广、费用低廉等特点,热忱欢迎拥有科技成果的单位和非职务发明人参展,参展费:单位680元,个人480元。博览会期间,还将在张家界市举办“新世纪发明与创新研讨会”。欢迎来电来函索取参展参评申报表。早参展早发布。通讯地址:410001湖南长沙市…  相似文献   

13.
我的一家与《发明与革新》我们县是全国贫困县之一,经济、文化、交通、教育等非常落后,从事业余发明创造的人也屈指可数。过去我曾尝试过搞发明革新,但由于缺乏发明革新知识和信息闭塞,我在发明革新这个神秘的领域里一直盲目徘徊,几经努力但均无成效。一个偶然的机会...  相似文献   

14.
如果不是在“发明家论坛”灯火通明的会场里,我不会注意身边的这些人,他们的衣着如此简朴甚至有几分寒酸,他们的面容如此平凡甚至有几分憔悴。然而,一提到“发明”、“专利”,他们的表情异常丰富,喜怒哀乐,写尽人生百态。我突然看到一种叫做“执着”的东西,让这些人  相似文献   

15.
当我得知《发明与革新》杂志社正在为创刊10周年暨出刊100期筹备庆祝活动后,立即与日本发明协会通话,表示了采访之意。因为我觉得,这也许是促进中日发明界交流的一个契机。 不一会儿,话筒传来该会国际科科长横山方一先生热情洋溢的声音:“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欢迎你前来采访。”我似乎有点意外,比起我在日本的前几次采访来,这次算是最顺利的了。 盛夏的一天。我如约来到座落在东京都港区虎之门的日本发明协会。横山科长已在客厅里等候,并按我事先传真过去的采访提纲准备了一大叠珍贵的资料。下面就根据这次采访对日本发明协会的历史与现状作一介绍。 日本发明协会的前身是1904年5月成立的“工业产权保护协会”,当时的发起人是内阁农商大臣和专利局长等政府要员。该会成立之初的目的是:致力于工业产权的发展和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一篇文章触发两项专利黄汉勇编辑同志:我写这篇文章,除了感谢编辑同志办出了《发明与革新》这本全国一流的刊物外,主要是想和广大发明爱好者,特别是还没有做出一项发明的朋友,谈谈我在发明道路上的感受,也许能给他们一些帮助.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政府黄汉勇我从...  相似文献   

17.
愿你──《发明与革新》伴我一生肖逸生业余时间,我总喜欢翻阅报刊。记得1987年在翻阅报刊目录时,看到其中有一份叫做《发明与革新》的刊物,忽地想起不久前在填写技术职称申报表时的一幕,表中有一栏“你有何发明创造?”我因为不懂发明创造,从未涉足发明创造而只...  相似文献   

18.
我是部队从事科技工作的工程师,几年来,我一直订阅《发明与革新》,它给我以启迪,对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很有帮助,对完成我的科研项目大有益处。我真诚希望《发明与革新》越办越好,希望它不断创新,办成一本品味高、知识性强、适应面广的优秀科普杂志。《发明与革新》...  相似文献   

19.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一本贵社刊物,立刻被吸引住。但苦于身居农村,所订刊物十之七八被丢损,曾一度中断。今借邮购之便,重续我与《发明与革新》之缘。我也是位发明爱好者。十年前取得了两项专利。但由于身为农民,经济条件的限制,专业知识的匮乏,使得我如井底之蛙一样,原地徘徊至今。其间,又产生多项发明构思及方案,但仍在“立此存照”状态,并未向前迈进。为打破这种困盹局面,我将目光投向贵刊。我知道《发明与革新》是广大发明爱好者的良师益友,尤其我这样的艰难跋涉者,一定会从她那里,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增长信心!在这里,把我长期受困扰…  相似文献   

20.
我想起你们……我是《发明与革新》杂志的忠实读者,今天,当我的发明取得成绩的时候,不能不使我想起你们,《发明与革新》的编辑们,是你们给了我很多启迪,是你们引导我迈进了发明者的行列。在以前,我认为发明都是专家、教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事,自己虽然喜欢,但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