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11):4-4
细微之处见精神双节长假期间,我收到了《集邮博览》杂志社社长吕兴华签名的一枚国庆纪念封,实寄封让人爱不释手。9月中旬,《集邮博览》杂志社举办了主题为"探邮金秋,邮学京城"的活动,在座谈会上,吕兴华重申了"我们要多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集邮博览》杂志2010年加页不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收到了《集邮博览》杂志社寄来的"致作者的一封信"及赠送的"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会员卡",这是《集邮博览》复刊三周年,送给曾在《集邮博览》辛勤耕耘的作者的一份厚礼。这枚"会员卡"的有效期是从2010年5月至2013年  相似文献   

3.
《集邮博览》从1982年7月创刊以来,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集邮博览》创造了我国集邮类杂志的多项第一,最早的起脊装订集邮杂志;最早的大16开全彩色印刷集邮杂志,领先于国内各集邮报刊,成为集邮报刊的品牌。她不但面貌越来越美,而且内容也越来越有看头,成为集邮者争相阅读和收藏的对象。但是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集邮博览》的发展作出过贡献的作者们,让我们从头翻阅一下这220册《集邮博  相似文献   

4.
25年,四分之一世纪。《集邮博览》自1982年7月创刊,至今已历经25年的岁月沧桑。这25年,正是中国集邮活动开始大发展,经历大起伏的重要历史时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一岁之末,我们对《集邮博览》问世以来出版发行的220余期进行一次大盘点,既是对她25年多彩历程的回眸,也是以《集邮博览》的视角对这一时期的中国集邮活动做一次必要的梳理。于是便有了本期的专题——"《集邮博览》25年"。  相似文献   

5.
《集邮博览》一册在手,品味一个"邮"字。《集邮博览》的生命力,也在"集邮"这条线上,就像轮船不能偏离航线一样。《集邮博览》的个性和魅力在于耳目一新的文章奉献给读者。宗旨体现出"博览"二字。集邮爱好者与《集邮博览》连接的桥梁就是信息传递。第10期《奥运邮品永恒  相似文献   

6.
精彩一框     
《集邮博览》2009,(2):36-39
自本期开始,"精彩一框"如期而至。2009年第一期《集邮博览》开篇语"一切为了读者"所言"把集邮展览放在杂志上,每期一部邮集,年底公布评审结果,让那些看似高不可攀的邮展更加普及、更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送走2009年,又迎来了新的一年。每次我翻开《集邮博览》,读罢"一字文"就有好戏在后头的感觉。《集邮博览》让我开阔了眼界。她是读者的伴  相似文献   

8.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3):4-4
《集邮博览》让我免上当我是《集邮博览》的忠实读者,多年来一直把这本杂志作为集邮的教科书,杂志介绍了很多集邮的知识,让我在集邮中如虎添翼,也让我少走了一些弯路,不久前我在成都古玩市场上,有几个人,看到我对邮票很感兴趣,便很神秘的从箱子里拿出集邮册翻开,指着一枚"梅兰芳"小型张,不停地  相似文献   

9.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15,(3):110-112
台湾邮刊介绍《集邮博览》《今日邮政》(Postal Service Today)是我国台湾"中华邮政公司"主办的一份集邮月刊,1958年1月创刊,至今已有57年的历史。该刊2014年12月总第684期(图1)发表了台湾著名邮学家潘安生(笔名:晏星、封翁)的大作《从大清邮政到中华邮政一以贯之的不脱色铅笔》,其中特别提到了《集邮博览》2014年第10期所刊《"大清邮政"专用铅笔》相关情况(图2),并采用了该文中的插图,成为两岸邮政和集邮交流的最新成果,有关内容也是对《集邮博览》文章很好的补充和延伸。  相似文献   

10.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自筹备复刊以来,不断收到全国各地集邮爱好者的来信,字里行间流动的殷切之情让编者动容。众多富有建设性的创意亦令人耳目一新。为更贴近读者,聆听读者的声音,《集邮博览》开辟了"读编往来"一栏。希望广大读者一如既往的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与我们一同创造、挖掘,记录和耕耘,共续《集邮博览》的再度辉煌!  相似文献   

11.
梅子 《集邮博览》2010,(12):6-6
2010年10月22日,《朱熹诞生八百八十周年》纪念邮票首发式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和尤溪县分别举行。首发两地还分别举办了主题邮展等系列活动,吸引福建各地集邮爱好者聚首朱子故里,共享文化盛事。同日下午,由《集邮博览》杂志社和福建省集邮公司、省集邮协会共同主办的"博览方寸美,欢聚会员家"《集邮博览》复刊三周年座谈会也分别在两地举办。又一次邮刊、邮协与邮友的家庭聚会开始了……  相似文献   

12.
吴风楚韵滁州行滁州地处安徽东部,自古有"金陵锁钥、江淮保障"之称。千百年来,形兼吴楚、气贯淮扬的滁州帝王将相、名流贤士辈出,留下了《醉翁亭记》、《儒林外史》这样的千古名篇。2013年1月10日,"博览方寸美,欢聚会员家"——《集邮博览》走进历史名城滁州。滁州集邮协会成立以来,曾举办邮展、讲座、学术研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新年伊始,滁州集邮协会已经申报省级集邮文化先进城市。10日下午,《集邮博览》读者座谈会在滁州邮政局会议  相似文献   

13.
来函照登     
《集邮博览》编辑部: 见《集邮博览》2004年第九期“来函照登”倪利民“莫把《集邮博览》办成《集邮研究》”一文,对此,看法不尽认同。《集邮博览》的“博览”,有“多广”之意,即所刊内容可涉及集邮各个领域,兼普及与提高尽可能适应各层次集邮者的要求。历年来《集邮博览》刊有研究之类文章,对集邮者广开思路,献计献策,分析透视,很有启示。也有别于其他刊物,这也是我长期订阅的一个理由。就以第九期为例,“研究”8页、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是《集邮博览》而立之年,是中国集邮界的一件大事。杂志社的朋友希望我能为此写点什么。作为与《集邮博览》相伴30年的集邮者,动动笔理所应当。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我国的集邮活动逐步走上了发展、繁荣的道路。1982年《北京集邮》的诞生及至走过的30年,不仅使其成为中国集邮活动的见证者,也成为集邮活动的推动者、促进者,它作为集邮媒体所做的贡献,应当在集邮史上记上一笔。  相似文献   

15.
《集邮博览》办刊30年中,曾于2006年12月后一度休刊,2007年8月又复刊。当时在集邮界引起了热议和极大关注。这一停一复,让读者由惋惜变成欣喜。也给我们留下了十分难得而又颇具收藏意义的两本杂志:《集邮博览》总第224期停刊号和《集邮博览》总第225期复刊号。其中《集邮博览》复刊号。作为五年前国内第一本公开发行的全彩色印刷的集邮期刊,尤为广大热心读者、特别是文献集邮爱好者所追逐和青睐。  相似文献   

16.
《集邮博览》创刊于1982年,原名《北京集邮》,当时是北京市集邮协会的一本会刊。1987年更名为《集邮博览》。不知何故,2006年突然宣布休刊。所幸2007年8月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主管而复刊,广大读者由忧变喜。这一变化,使《集邮博览》从省级上升为国家级的一本期刊,从此为《集邮博览》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收到第4期《集邮博览》,真是喜出望外。记得2008年的征订广告中,第一条就是"特色增刊",《集邮博览》杂志说到做到,惠利于读者,让集邮者肃然起敬。《牡丹花城》具有明显的"增刊"特点:一是使用小开本,有别于正刊的大16开;二是内容紧紧围绕2009世界邮展,既有对邮票上的古都洛阳的全方位介绍,也有针对2009世界集  相似文献   

18.
《集邮博览》2009,(9):80-80
金秋北京,喜迎华诞。2009年9月,在国庆60周年到来之际,恰逢北京邮票厂建厂50周年,为拓展集邮知识,探寻邮票魅力与秘密,领略一流邮票印制企业的风采,《集邮博览》杂志社举办"探邮金秋邮学京城——集邮博览邮学团北京行"活动。  相似文献   

19.
读编往来     
《集邮博览》2009,(2):4-4
一封一卡一片情在收到2009年第一期《集邮博览》的同时,还收到编辑部赠送的一份特别礼物—一枚《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开馆》纪念邮资封和一枚"贵宾VIP"卡。这枚邮资封和  相似文献   

20.
《上海集邮》2005,(6):4-4
由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报社主办,《集邮博览》、《天津集邮》、《上海集邮》、中国集邮在线(WWW.jiyou.net)协办的首届网络一框集邮展览于6月1日至9月30日举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