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者》中写道:"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感情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但目前作文考试的现状很令人担忧,许多中学生作文内容贫乏,没有真情实感,有的竟人为制造"家庭悲剧",让自己的父母在作文中"壮烈牺牲",灰色作文、虚假作文也很普遍,其中虽有作文技巧方面的原因,但关键是缺少感情的投入。《新课标》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即作文要表达  相似文献   

2.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是一种把真情诉诸语言文字的创造;读者的阅读是一种从语言文字中感悟真情的再创造。存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把作者的写作看作是创造,把学生的阅读当作是一种逻辑推理,苦心孤诣地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推导出与作者之情相吻合的“情”来,以为这样才算达到了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3.
一、情感导向阅读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缀文者情动而思发,观文者被文以入情。”这句话是讲,写作的人因情感的波动而促使他产生创作的动机,阅读的人也必须把握这种情感,投入这种情感,这样才能找到作者的创作意图,沿着作者的感情线索研读下去,很好地把握文意,解决问题。“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此,在阅读现代文时必须根据文章提供的所有信息,展开想像,进入角色,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将作者的情感转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依此情感去反复阅读,这样,才会提高阅读能力,达到预期效果。如阅读《琐记》一文时,我…  相似文献   

4.
师:辛弃疾有一句词,我们都不陌生,叫做"为赋新词强说愁"。从写作的角度来说,就是指没有愁绪而空谈愁苦,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在感情上肯定是空洞肤浅,虚假苍白的。文章无情,便不能动人。要想写出具有长久艺术魅力而非过眼云烟的文章,就要以情纬文。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阅读或写作经验?  相似文献   

5.
对怎样阅读写作,刘勰说得最精当:“夫缀之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话告诉我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抓住“情”,所不同的,一个是把冲动的感情倾注于字里行间,一个是透过文字的分析,把握作者的真情实意。即使有些话寓意深刻,如能紧密地联系上下文去摸索原意,就像顺着波涛探寻源头那样,肯定是会发现的。我认为,指导阅读和写作——无论读或写,都应抓住“情”字不放,写作要有情,因为“为情造文,文如泉涌”,无情怎么落笔?“文思枯竭”是写不好文章的,所以我很重视命题,争取所命的题目能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其情动而辞发,阅读要领会文章的情,否则就不是阅读而是识字,那么应当怎样通过阅读来掌握文章的情意呢?必须结合上下文。下面谈几点体会,以求教于诸同仁。  相似文献   

6.
古人曰:“景语即情语”(王维国《人间词话》),“诗者根情”(白居易)。这都强调了作品的感情因素,可以说“情是文章的神经。”换言之,文章实则是作者充沛情感的文字显影。正因为是这样,以情动人,靠情来衔接文与人的神经系统,读者才会受到强烈的感染。反过来,教师教授文章时,把握住情的联系作用,适时拨动学生感情的琴弦,使之与作者的感情合拍,产生共鸣,无疑对引导学生深味作品的思想内容,探究作品的写作奥妙,挖掘  相似文献   

7.
何严真 《现代语文》2014,(10):129-131
胡适先生曾说:“情感者文学之灵魂,文学无灵魂,如人之无魂,木偶而已。”古人也说,情乃文之本,情者文之径。可见作文不可没有自己的真性情,正所谓“情动而辞发,因情而缀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优秀的作文要有真性情,唯有说真话,抒真情,写出自己对生活独特感受和认识的作文,才能展示生命的高度,才能让作文达到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8.
阅读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搜集写作的素材,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写作技巧,培养想象力,提高语言水平,正如古人所言:“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者也。”叶圣陶先生也说过:“阅读是吸收,作文是表达。”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读写结合,指导学生学会表达,是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移情与散文阅读杨开果中国古典文论历来重视情感在写作和阅读中的能动作用。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龙·知音》)。散文的突出特点是情与景相交融,因此,散文的阅读教学应围绕这一突出特点展开。散文教学自然应该引导学生体会“情景...  相似文献   

10.
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有一句名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情”是一篇文章能否打动人心,引起读者共鸣的关键,这里所说的“情”是指“真情”。如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对写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可见,真实是作文的生命,真情是作文的血肉。那么,如何让真挚的情感流淌在我们的笔端呢?一、积蓄情感“积蓄情感”是指我们平时要重视感情的积淀。“未成曲调先有情”,心…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说:“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一篇文章,没有“理”就没有灵魂,而没有“情”就没有血肉。语文教材中的优秀篇章无不抒发了美好的感情,体现了真、善、美。阅读这样的作品,就会愉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从而收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真、善、美情感渗透,使听、说、读、写在美的旋律中达到知识和情感两方面的和谐统一,使学生产生情感激动,精神愉悦,从而领悟到社会和人生的某些真理,并转化为提高和完善自己的巨大力量。   一、读出情感   有人把范读,称之为“美读”,这是很有见地的…  相似文献   

12.
古人写文章有“画龙点睛”之说,今人也有“一词灵动,文采飞扬”之语,可见许多作者在写文章时都会特意锤炼一些词句,这些关键性的词句堪称全文之“眼目”。写作时,巧设这样的眼目可明眸善睐,照亮全篇;阅读中,若能抓住这样的眼目,也一定能收事半功倍之效。怎样才能抓住这样的眼目呢?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语文课程标准》也把抒真情、写实感作为评价学生习作的首要标准,可见写作中抒发自己真实的情感,是何等重要。但如何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把写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并在快乐的情感体验中完成写作,用“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情”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14.
刘勰曾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不论是读写还是听说,都离不开一个"情"字。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粹,且都是作者"情动于衷,不吐不快"的力作,无不是"情"喷涌的结晶。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把握好文中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的感情脉搏,那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就不再是抽象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丰富的思想感情了。  相似文献   

15.
《文心雕龙》说:“情者文之经,理者文之纬。”一篇文章,没有“理”就没有灵魂,而没有“情”就没有血肉,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因此,语文教学既要讲清文章的“理”,也要讲出文章的“情”。可后者常常被我们忽略。目前,中学生对语文课本上的文章不感兴趣,写起作文来也是干巴巴的,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没有与作者在感情上产生共鸣,而自己写作时,又缺乏感情。要扭转这种状况,就必须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符合现代教学论的基本规律。我们知道,教学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富有情感的学生作为主体  相似文献   

16.
一篇文章的创作,是由观察到思考到表达的过程。自居易说:“感人者,莫先乎情。”中学生写作就应打开心扉,表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表达真善美的情感。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把“感情真挚”作为基础等级的一项内容。可见,这是中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那么怎样才能把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流溢于笔端,创造出一篇上乘佳作呢?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作者写文章是为了向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认识,读者读文章则是为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者所认识的生活。为了达到这共同的目的,都得凭借语言。我国古代文艺理论家刘勰曾经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事以入情。”这就是说,作者写作是由内而外,即先有了为客观现实所触发的感情需要表达,然后才用一定的文辞表达出来;而阅读则是由外而内的,即首先通过文章语言的媒介,激起自己感情的共鸣,从而逐步理会到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容。可见,语言对  相似文献   

18.
思考:能否让阅读与作文双剑合璧? 《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都明确规定了阅读及写作的具体达成目标。其中第三学段的阅读达成目标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写作达成目标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相似文献   

19.
华婷 《现代语文》2008,(4):110-111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七一九年级(即初中)学生写作方面有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人总是有个性的,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相似文献   

20.
秋去冬来,寒意愈浓,此时读到这样的文章,平添许多暖意。李贽说:“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童心者,真心也”。只有教条的文章理论、写作技法而没有真实的感情作为内核,是不可能写出好的文章的,也把握不了作文的精髓。当然,有了真挚的思想感情,还要寻找合适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段。“大顾”和“小顾”的两篇文章,表现的都是父女之情,然而在具体的表现上是不一样的,请你阅读并比较,说说你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