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学者把语文教学的目的概括为“培养会读书的人”。“会读书的人”,指的是有良好读书习惯和修养、能从书籍中汲取丰富营养、不断充实自己的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会读书的人”要发挥课前、课堂、课后阅读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2.
杨军 《师道》2009,(9):44-45
有这样一所名校,多年来,每次招聘教师,语文教研组有个不成文的老规矩:不管应聘者是高师毕业生,还是经历丰富的教师,第一次谈话时都要问“喜欢读什么书”“读过些什么书”“最近在读什么书”。他们重视教师的读书经验,把这一点看得与教学业绩同等重要。道理很简单:语文教师的读书是“底子”,有了这个底子才能教好书,他的学生才有可能学好语文。  相似文献   

3.
王岩俊 《现代语文》2014,(1):107-108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方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古人的宝贵经验,要求我们在从事语文教学中重视朗读的重要性。“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象地说明了书读得多语文水平就会大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学语文就要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朗读与理解的意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读书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值得注意的是,朗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而今几乎失传,更有甚者,认为朗读“出力不讨好”,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为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而殚精竭虑,实是责无旁贷的事情。一、为什么要朗读  相似文献   

5.
我没有机会进大学读书,也没有读过多少书,谈读书有点脸红。但幸运的是自己做了语文老师。一边教学,一边读书,便成了我这个“土八路”语文老师的一个特点;和学生一起读书成了我的一大快乐。  相似文献   

6.
“读”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古语中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说法。“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俾善于读,则居功至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确评价。新《大纲》中也强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作为教师,我们要依据大纲精神引导学生“会读书”,通过“读”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驾驭能力。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尽信书则无书,尽信人则无己!"告诉我们在读书待人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文是一门培养学生思想的重要课程,所以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应当让学生的大脑成为一个知识的存储器,而应当把他们培养成有思想的人,让他们的大脑成为知识的加工厂,为他们的持续发展、终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早已成为广大语文老师的共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可见具有质疑能力是学生应该达到的一项学习目标。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要达到“自能”,  相似文献   

9.
雷铭 《湖北教育》2007,(2):41-42
古人对读书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见解,语文教学中读书是一个核心的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可以说,几  相似文献   

10.
《教育文汇》2013,(1):29-29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近日说:“不读书和读书太多的人,都不太会成功,所以别读太多书。” 我不知道马云定义的“成功”是什么,仅仅是发大财、赚大钱、当大富豪吗?另外,读多少书算“读书太多”,他能给出一个标准的数值吗?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下五千年的文明浓缩在一本本书当中,书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魂魄。书籍是精神财富,是人类知识经验的结晶。读书是人们重要的学习方式。贫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书籍是走向未来的基石,是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源泉。不喜欢读书的学生,是思想贫乏的学生;不重视读书的教师,是平庸的教师;语文教学内容很广泛,但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尤其重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育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曾经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在自己的神经系统中存放的一种道德资本,这资本不断地增长着,一个人自己毕生都将从它那里得到利息。”如何使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觉读书、读好书的习惯呢?  相似文献   

12.
吴群 《湖南教育》2011,(3):34-35
(一)最初,对于语文教学,我相信自己朴素的信念和经验。我充分相信书籍对人的教育力量,一个孩子,只要他爱上书,慢慢就会懂得读书,就会知道怎样获取知识。学会读书,自然会提高学习能力,自然就知道该做怎样的人。  相似文献   

13.
钱梦龙先生早就提出“语文老师如果能够把他的学生都培养成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的‘读书人’,那么提高学生的素养就不再是一个遥远而蒙咙的目标了”。又说“阅读能力虽不是语文能力的全部,但它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坚实基础,落实到操作层面,就是一个重要的‘抓手’、抓住了‘培养阅读能力’这一条,就是抓住了语文教育的‘牛鼻子’,语文教育的‘减负’就有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语文教学,叶圣陶先生曾经这样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这里叶老把两个“自能”作为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和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可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多么重要。通过教学活动把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起来,这是语文教师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5.
朱永新先生曾经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主题阅读教学遵循着《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理念,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引领师生成长的语文教学高境界。本文列举我校“主题阅读教学”课题研究实施以来,我和伙伴们在引领学生“悦读”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以期能和更多同仁探讨相关话题。  相似文献   

16.
一直想把女儿引上读书和写作的道路。我总觉得读书和写作不仅能提高一个人的语文素养,而且能让一个人变得气定神闲且目光如炬。我就是一个喜欢读书和写作的人,笃信“有其父必有其女”。但现在看来我的努力似乎有点枉然,因为女儿与我已是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教师的职责不仅是教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会学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质。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一直努力以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为目标,不断探索,反复实践,现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大凡识字的人都曾有读书的经历,有读书经历的人都有自己喜爱的书,有自己喜爱的书的人应该都是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的。阅读——自然,简单,轻松。“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松而舒适的诗。”高尔基对读书的感受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可是当阅读变成语文试卷上的一道题目的时候,自然、简单、轻松的阅读便面目全非了。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要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是叶圣陶老先生对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当评价,翻阅旧文,我们也会发现古人曾有“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学自如”的学习训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青年教师:“书是读出来的。”那么,如何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有效地指导学生读书呢?  相似文献   

20.
刘玉清 《学子》2014,(20):11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在语文学习中是多么重要。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读书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读书越多的学生,他的思考就越清晰,对在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的兴趣就越高。既然读书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学生读书的兴趣激发起来呢?为此,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我有意在以下方面做了尝试。一、从课堂入手,培养语感,读出真情有感情的朗读是孩子们学习语文最主要的兴趣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孩子们的朗读。我认为学生读得好,这不仅是朗读技巧的体现,也是对课文是否有深入理解和体验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