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实,一种文化也孕育着一种文明.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根.有的人以为,语文教育无非是讲授语言文字,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就可以了,至于文化的学习,精神的熏陶,是其以后或一生的事.这种认识显然割断了语言文字、语文教育与文化共生共荣的关系.离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国语文教育就势必失去其形,也失去其魂.  相似文献   

2.
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使中国教育失去了根,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意在让找回的中国教育之根能扎得更深、更广,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教育部门的坚强引领和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文化。世界化、国际化首先需要民族化。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其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入地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成为中华儿女共同的基因。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就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因此,如何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充分理解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进而明晰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4.
语文记录了优秀传统文化,其本身也是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语文课程鲜明的人文性,决定了它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使命中首当重任。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责任与使命。本文试着厘清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并结合实践阐述小学语文教学融合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丰富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促进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主构建和让优秀传统文化外化为学生自觉行动。  相似文献   

5.
小学是一个人树立个人品性、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时期,而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思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在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是全面落实教育改革的体现,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方法展开讲述。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课程,“语文课程以理解和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础,以涵养高尚审美情趣、厚植中华文化底蕴、坚定文化自信为重点,以全面提高语言文字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个国家的发展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繁荣发展中华文化。幼儿是祖国的未来,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展对幼儿进行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教育、更新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播手段、家园合力课外延伸教育等策略,加强对幼儿的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还能使中华文化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从而加快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的步伐,走向中国美好明天。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是语文学科的根与魂。如果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总纲"出发,就很难建构语文学科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语文学科的教育内容就不能纲目分明地积累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语文学科有内在的课程规定性,在传承传统的同时,我们要按照语文课程规定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语文教学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自己独特的传承规定。课程"规定"才是语文学科的传承起点。  相似文献   

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历经五千年的积淀和发展,奠定了文明古国的辉煌.中华民族也因为中华文化的崛起,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古到今,一代代华夏子孙传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文化,尤其是国学经典著作,更是影响了无数人.不仅国人学习,外国人也在学;不仅学生学,商人也在学.可见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发展繁荣的贡献之大,对世界大融合大发展影响之大.作为当代的高中生,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以及人生的厚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的十九大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高中生即将步入更高的学府进行深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是个人必备,这不仅是新课标对高中语文的要求,也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在今天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因此,我们就必须正确认识对于当代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维持至今的重要力量。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创造了绚烂的中华文化。如今的我们更加有必要认同、学习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不仅有独特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更有不尽其数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相似文献   

12.
知识时代对人的素养能力提出新要求,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出台,对学生应具备的素养能力做出明确界定,成为课程改革的新坐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延续千年的母文化,对中华民族影响深远,是其文化精神的源泉。师范院校的师范生是未来教师的主力军,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桥梁。因此,探究师范院校传统文化教育中存在的困境,进行课程改革,做好师范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其核心素养,对实现文化承接、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孕育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她是一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动教科书,也是我们今天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源头活水。用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民族文化哺育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是时代赋予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历史使命。《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有一段精辟的话:“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忽略了这一点,语文教学就会在有意无意之间降格为技能技巧的操作,就会有悖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宗旨。”因此当今的语文教师,应该既是语文教学工作者,又是中国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一历史使命,努力在学生灵魂深处,夯筑起民族优秀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1]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关键和迫切。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认识到:"祖国语文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79):35-36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的代名词,始终都有着"礼仪之邦"的称谓,身戴文明古国的光环傲立于世界之巅。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精神的沉淀,更是炎黄子孙的文化瑰宝。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学被高度的认可与肯定,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更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换言之,语文教学是文化的集中体现,而语文教师无形中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笔者以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与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小学语文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初中阶段加强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可能会对中华民族的现在和未来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我校结合学生的实际及其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活动的结合点,在赋予其时代气息的同时,使之逐步成为学生思想道德规范的基础。一、以传统节日为载体,丰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式传统节日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根,也是民族精神的瑰宝。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承载着中华民  相似文献   

17.
丁叶 《现代语文》2009,(4):85-86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生活的沉淀,它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根,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之魂,传承并把它发扬光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在心气浮躁的今天,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传统文化在语文课堂上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位置。新的课程标准界定的“语文素养”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因此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让学生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课堂显得尤其重要。那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相似文献   

18.
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传统文化教育的延续是一个非常珍贵的存在,体现了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一脉相传,源远流长的重要原因所在。初中阶段是打基础的重要时期,语文学科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科之一,语文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托。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对于学生语文教育的推动作用,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的课程当中,使其无穷的魅力在学生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趋上升、大国形象的确立及稳固,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已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然而在文化方面,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使中华文化主权面临威胁。如何使中国成为文化大国,向全球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使命。而高校英语教学及文化教育则影响着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趋上升、大国形象的确立及稳固,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已立于世界强国之林.然而在文化方面,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使中华文化主权面临威胁.如何使中国成为文化大国,向全球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使命.而高校英语教学及文化教育则影响着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