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有很多学生把学校视为禁闭所,只要听到不上课的消息,他们就会沸腾起来。面对这部分学生,我们不能不陷入深思:怎样才能把他们的心留在校园呢?  相似文献   

2.
那年,我刚开始品尝教育,把19岁在一个小山沟的一群碎娃娃面前淋漓尽致地演绎着。上课,我的巴掌绝不允许那复式班里的任何一位学生走神、捣乱;下课了,我的手又指挥学生尽情地玩耍,比如老鹰捉小鸡,比如打沙包等。这,我给学生解释为“严肃活泼”。我也玩,是孩子王。就是在玩中,我的巴掌也会屡屡光顾将别的同学玩出哭声的某一“顽生”的脑袋、脖子。我的手如此地放肆,原因有三:一是生性倔犟。二是我脸长得不显威严,为掩饰“面善”学生不害怕的缺陷,不时地变脸。三是一碗水端平———我上小学时,一个“词语解释”没背下来,被老…  相似文献   

3.
王登班  朱荣 《师道》2006,(2):13-13
一位教师一边用书本敲着学生的脑瓜,一边生气地大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10遍了,你还是不会!给我抄10遍交来,再不会就把家长叫来把你带走。”回到办公室,这位教师还在骂学生是猪猡,说自己起早贪黑地给他们上课辅导,可有些学生就是不好好学。我也曾这么困惑过。为了学生,教师可以把心掏出来。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难以抓住学生的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可实际上学生并不领情。他们到底都在想什么?这是我们都想问,也都想知道的。问题是:我们真的去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了吗?我们真的去了解他们都是怎么想的了吗?我们总是…  相似文献   

4.
王登班  朱荣 《师道》2006,(2):13
一位教师一边用书本敲着学生的脑瓜,一边生气地大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10遍了,你还是不会!给我抄10遍交来,再不会就把家长叫来把你带走。”回到办公室,这位教师还在骂学生是猪猡,说自己起早贪黑地给他们上课辅导,可有些学生就是不好好学。我也曾这么困惑过。为了学生,教师可以把心掏出来。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难以抓住学生的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可实际上学生并不领情。他们到底都在想什么?这是我们都想问,也都想知道的。问题是:我们真的去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了吗?我们真的去了解他们都是怎么想的了吗?我们总是…  相似文献   

5.
我们时常听到一些老师们有这样的怨言:唉,今天上课真没劲,很多学生只顾讲话,不专心听课。试卷上的这道题都讲过多少遍了,居然还有人做不出来!……教室里怨言满屋转,愁脸挂满墙。的确,在一些小学,这样的现象并不少,学生懒惰,整天只顾着玩,学习不主动,缺乏积极性,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拖拖拉拉,完成不了学习任务,学习成绩总是提高不了。老师们只好干着急,整天唉声叹气,但真的是无可奈何无法转变了吗?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随着课程改  相似文献   

6.
杜芳 《山东教育》2003,(32):8-8
拜读代春利老师的文章《“聪明的差生现象”浅析》,感触颇深。作为一名教师,我常常被许多的事情困惑着。事件一:一次上课,班里的微机坏了,很多同学都面面相觑,感觉此事与己无关。突然有一个学生走上讲台,我一看是班里最调皮、学习最差的一个学生。经过检修是主机上插的线脱落,这位学生趴在地上,费了很大的劲才把线插上。看着我的学生满脸的汗与土,我的心好激动啊!此生有什么不好,不就是学习差一点,调皮一点,这样的学生怎么就得不到老师们的赏识呢?相反那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学习好的学生,却都统统成为老师们的掌上明珠,一好百好。一位专…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留给他们。我带着几分犹豫,几分怀疑走上讲台。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恍然发现以前教学中存在的误区:我们总是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我们总是不放心,总想抱着他们走路,也不管他们乐意不乐意,不管他们喜欢不喜欢,总是滔滔不绝的炫耀着自己的学识;不时还为自己精彩的演说,洋洋得意一番。从心眼里从未重视这群有思想、有活力的孩子,  相似文献   

8.
晨读课前,我在从办公室前往教室的路上,老远就听见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内心不觉一阵欣喜:这群孩子真懂事,上课铃声还没响就能自觉地学习了。我微笑着走进教室,无意间看见讲台前的地面上横躺着一把扫帚,那  相似文献   

9.
从近几年的英语中考试卷可以看出,英语的阅读理解能力非常重要。例如07年英语中考试卷,其中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的分数是40分,占到了英语总成绩120分的三分之一。所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理解能力很差,有些很简单的内容,他们往往要看好几遍才能理解。斟此,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必须提高。那么怎样才能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任琳 《辽宁教育》2000,(5):21-21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既有师爱 ,又有母爱 ,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这是我步入三尺讲台三年来悟出的真谛。三年前 ,在一个鲜花盛开阳光明媚的早晨 ,我带着希冀与信心 ,迎来了我的第一批学生。当听到他们一个个甜甜的声音 :“老师你好!”时我的心是那样的不平静。我深深地意识到 ,从今天起我真的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心中顿涌一种为人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可爱的小脸 ,我心中默默地想 :爱他们 ,教他们 ,使其成为未来的国家栋梁 ,这就是我的责任。然而 ,这条爱之路远非我所想象的那么通顺。在我…  相似文献   

11.
从我成为学生那天起,一直到我成为学生的老师这二十多年中,我常常会看到这种情景:教师严厉地在说,学生低头不语。“作业怎么做成这样?”“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然能不会吗?”“这么简单的题目也不知道,老师讲了多少遍了”这是我们老师常说的话,也是埋怨学生不会的理由。但是却很少有人透过这种现象分析其内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学生学习英语兴趣不高是导致当前英语教学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摆在每一位英语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方面的信息反馈,我认为,要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一、上课形式多样化中国有句俗话说:“好曲没三遍可唱。”意思是再好的歌曲连唱三遍之后就不新鲜,没人听了,教英语同样如此。一个教师可以选取一种他认为合适的上课形式,经过精心备课,在课堂上会取得极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因为有了一次成功,就死抱着这种方式而不思变化的话,他…  相似文献   

13.
八八年夏季对我来说是那样的难熬。心的焦虑胜过夏的炎热——我的学生是一群农村娃,这是我不曾料及的,我不知该如何面对他们。终于我踏上了讲台。噢,那是一双双  相似文献   

14.
我经常感到,每次上课,教师在说自己的教学设计时,都明显地表达了全面关注学生的愿望,从各个可能的环节来渗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在课堂现场实施的时候,我们发现,教师仍不自觉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这导致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紧张和压力。例如,在学生分小组活动时,各个小组的学习进程出现了差异,小组的讨论非常热烈,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这时教师的第一个想法可能是:“呀,我驾驭不了啦,会不会说我的课堂太乱了。”而不是说:“学生在做什么,他们的学习进行得怎么样了,他们需要什么,我得想办法帮助他们。”教师关注全体学生,这就意味着以往被忽视的学生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每次上课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还会有一些很被动的参与,或根本不参与。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教师的任务是帮助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5.
向艳 《今日教育》2014,(2):57-57
这是期末最后一次作业了。当我在教室里宣布作业就是学生回家考家长时,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有孩子说:“第二题认字我叫我婆婆来认,她普通话在家最差。”有的同学说:“我找爸爸做第一题听写,他写字最不规范。”我趁热打铁:“找得好,严格要求,不过关的像老师要求你们一样,要求他们读三遍,或写三遍。”孩子们摩拳擦掌、信誓旦旦地表示:“向老师,您放心,我一定像您要求我们一样严格要求他们!”  相似文献   

16.
正伴随着2013年中考的结束,基本上标志着我这一届的班主任工作的终结。回想这三年来所当班主任的体会,我最直接的感触就是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工作千头万绪、细致入微,真不容易。对一个班级而言,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因为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接触最多,是学生效仿和学习的直接对象,其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特别是初三班主任工作的细致与否,对大多数学生的中考好坏有着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上课铃响了,学生们陆续来到了机房,我手忙脚乱地把作业文件通过网络发送到每一台学生电脑里。因为临时帮学校完成一项突击任务,这次下发的作业我没有亲自做一遍,抱着一种侥幸心理我开始上课了。跟以往上课一样,在前半节课,我通过网络广播演示讲解教材内容,学生坐在电脑前观看领会,  相似文献   

18.
问:有的学生经常不做或做错作业,我就不让他们上课或者重抄(做)作业十几遍。这样做有什么不好? 答:首先我们要认真去分析他们为什么经常不做作业或者做错作业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从调查学生的实际得知,学生常不做作业的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新的知识没学懂,不知从何做起;二是懒惰,时间观念差,一拖再拖,过了时间就不做。常做错作业的原因大致有三点:一是上课不专心听讲不会做,结果乱做以完成任务;二是粗心大意,不注意检查;三是基础差,做作业时对错心中无数。其次,要认识这样做是对学生的惩罚。当然,“罚”有时也是必要的。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罚仅仅是禁止某一种反应,所以要受罚者弄清什么是正确的反应,不要搞坏了同学习者的关系。”所以,要使学生懂得我们为什么要罚他的道理。不让学生上课和重抄(做)作业十几遍的“罚”都是有害处的:(1)不让学生上课,这是剥夺  相似文献   

19.
<正>回望我十七年的语文教学之路,正如海子所言,“我们最终都要远行,最终都要与稚嫩的自己告别,告别是通向成长的苦行之路”。2006年,我告别浙江师范大学,来到丽水市黎明高中任教。这是一所民办学校,学生基础薄弱又十分顽皮。初上讲台,我担心自己不能“稳住”这群孩子,就总变着花样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讲《神的一滴》,先播放一段有趣的旅行纪录片,学生看得津津有味,上课时间过去一半心仍平静不下来;教《十八岁及其他》,师生畅谈自己的十八岁,课文却被晾在一边……在那段时光里,  相似文献   

20.
一推开利民学校初三班的教室门,我就后悔了。 这是怎样的一群学生啊——教室里竟没有一个人发现我把笨重的门推开了——他们忙得很,有的在打扑克,有的在折纸飞机,有的在侃足球,有的在哼小调,有的在扳手腕,有的在捉小鸡,有的在与周公约会……难道他们竟听不见铃声吗?第二遍铃都响过了。 “那所私立学校简直就是收容所。它的大部分学生都是被其他学校开除过的。到那里上课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