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从近三年全国各地的语文中考试卷看,绝大多数都设置了“积累与运用”或相当于“积累与运用”的板块。这一板块重点考查学生对字词、语句、古今优秀诗文的积累,中外名著阅读,以及语文综合运用能力等。  相似文献   

2.
闻达 《辅导员》2009,(20):15-15
中考语文试卷一般包括“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作文”四大板块。而古文翻译又是古诗文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大致分值在2~4分,加之越来越多的省份中招题目中逐步出现课外古文阅读的倾向,所以,古文翻译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重视。那么,怎么才能快速准确地做好古文翻译呢?  相似文献   

3.
中考语文“积累和运用”板块复习的主要任务是巩固、充实语言材料的积累。教师应明确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语言材料的积累:着眼于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针对不同的考查内容、不同题型采用不同的复习方法;加强考试研究,加大适应性训练:注重教学的灵活性、开放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规定,语文学业考试的内容应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但在实际操作中,考虑到语文素养的综合性,一般会在试卷中设置"积累与运用"板块,重点考查学生的字词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以及语言的实际运用等.  相似文献   

5.
“语文园地”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重要板块,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承载着多样的教学任务,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教学“语文园地”,需要用全新的视角解读教材,精准领会“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等板块的编写意图,从整体上着眼,将“语文园地”与课文的教学融会贯通,精心设计,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有所思考与发现,进行交流与分享,通过语言文字的实践练习,丰富积累,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6.
统编语文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把每单元《语文园地》的“字词句运用”板块改为“词句段运用”板块。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如何正确定位该板块,更好地展开教学乃是一大困惑。为凸显其有效性,教师应采取多样措施。多读巧思善积累,发挥语言感悟功能;同类题型练思维,凸显阅读要素训练;阅读习作巧结合,内化习作表达方法;从书本回归生活,培养生活实践能力。这些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能够使“词句段运用”板块发挥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2005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很好地渗透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要求,出现了许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类的好试题。从一些中考试卷板块的设置上,我们也看到了这种可喜的变化。前几年的试卷,大部分以“积累与应用”、“阅读”、“写作”三大板块为主。今年湖北黄石市试卷中把“语文实践”单列为一个板块,河南省试卷中把“综合性学习”单列为一个板块,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命题者对综合性学习的一种重视。一、得过去的语文考试的弊端突出表现在过于关注孤立…  相似文献   

8.
一、2004年国家课改实验区中考的基本特点2004年17个国家课改实验区中多数实验区的语文试卷按照“积累与运用”、“阅读(含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写作”三个板块组卷,也有的地区将“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性学习”单独设立为测试板块。1.多方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积累,重视语文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现状点击】“日积月累”的教学缺失学习语文.是一个积沙成塔、集腋成裘的过程。没有积累,就谈不上有真正有效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也学不好语文。基于此,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日积月累”、“趣味语文”、“我的发现”、“课外书屋”等板块,为学生的积累开拓了广阔的视野,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宋晨芳 《小学语文》2008,(1):102-104
一、内容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包括“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展示台”四个板块。其中,“我的发现”重在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熟字加偏旁”和“熟字换偏旁”这两种识字方法,并认识七个生字。“日积月累”板块包括三项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多彩的春天,积累语言,并在运用中识字写字。“口语交际”板块的话题是“春天在哪里”,学生通过“找一找”“说一说”“画一画”“评一评”等实践活动,感受春天的美丽。“展示台”的重点内容是自主识字的展示和交流。  相似文献   

11.
闫永锋 《中学教与学》2004,(11):F003-F004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共20分) 1.(4分)做客语文考场: 今年语文试卷,仍设三大板块,放松心情作答,注意书写规范;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中考语文的一项必考的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一般是由语言的积累与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这四个部分组成。在这四个部分中作文的分值占全卷分值的比例一般最大。以我省为例,作文占全卷满分120分中的50分。作文这一块是中考语文试卷中最重、最大的一个板块,是学生中考成败决战的一个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3.
陈珊 《小学语文》2008,(1):109-110
【教材简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除“口语交际”和“习作”这两个板块之外,还有“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成语故事”三个板块。它们分别涉及辨别形近字、积累成语和歇后语、了解成语故事等具体学习内容。看似零散,但仔细分析,我们就能发现它们具有内在联系。这三个板块以“成语”为核心。从“形近字”到“成语”,再到“歇后语”“成语故事”,体现了从字、词、句到篇的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2006年全国各地150多份中考语文试题进行了一番研究和探讨,能真正体现课程改革理念的试卷并不多见。湖北仙桃市、潜江市和江汉油田今年中考仍然是联合命题,由仙桃市教科院颜文豪副院长主笔命制的语文试卷可谓独树一帜。这份试卷时值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头一轮,继承了前几年的优势和特色.即:板块明晰,题量适中,难易适度,在此基础上。今年又把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渗透其中,在原来“积累与运用”、“阅读与探究“和“写作”三大板块的基础上,新增了两大板块:即“认字与写字”和“综合性学习”。整份试卷由五大板块组成,从设题的激励性语言到设题的内容。都渗透了课改思想,考查了学生通过三年语文学习而形成的语文素养,包括知识面、语感、文学积淀、思维能力等,十分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检测。综观整份试题,有以下几个特色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5.
<正>“语言建构与运用”在核心素养框架中居于重要地位,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从三年级起,教材中的“语文园地”增设了“词句段运用”板块,训练重点从第一学段的字词句运用过渡到第二学段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的篇章模式自然衔接,旨在通过言语实践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需要把词句段板块放在大单元、整册书甚至跨学段教材的视野下,勾连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新旧知识,勾连阅读和写作,勾连生活情境,营造稳定的语言学习和运用的情境,  相似文献   

16.
周晓碧 《考试周刊》2024,(17):45-48
小学语文教育中,《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板块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个板块涵盖了语文学习中的关键因素,包括词汇的选择、句子的构建以及段落的组织。这些元素构成了语言的基础,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理念的引入,语文教育变得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造力。因此,在《语文园地》的“词句段运用”板块中,不仅仅关注语法和词汇的应用,还强调如何运用这些语言元素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感情和思想。这与传统的语文教育有着显著的不同,它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文章旨在探讨从新课程理念到实际教学中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词句段运用”的教学策略,通过深入研究这一教材板块,将揭示如何更好地教授词汇、句子和段落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7.
构建语文核心素养体系,是从顶层设计层面解决当下语文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必然选择、必由之路和最佳途径.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等四个方面的关键内容.务实“双基”、板块融通、注重建模是应对语文核心素养考查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8.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多次提到积累,无论是“识字与写字”还是“阅读”、“写作”、“口语交际”都少不了这一基础环节。《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相似文献   

19.
教会学生积累与运用语言文字,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实践的一个问题。语文学习其实就是“积累”与“运用”的学习。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积累,把积累到的知识语汇运用到表达中去,这是学好语文的关键问题。掌握“积累”和“运用”的方法仅仅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并养成习惯,做到这些,学生才算真正掌握了学习语文的金钥匙。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在“积累·运用”课的教法上力求有新的突破,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积累·运用五”的教学,其中有个“读读背背”…  相似文献   

20.
分析近年来我省中考语文试题的变化,表现在第一板块中,是把原来的“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调整为“语言积累与运用”。比较前后之间的“变”,主要体现在把“语文基础知识”变为“语言积累”,不“变”的是“运用”。这表明,考查感悟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仍然是中考语文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就这部分内容命题的意义和对《大纲》、《课程标准》的误解作一说明。在中考语文试题中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能起到既“导流”又“开源”的引导作用。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所以,命题也应该围绕这一目标来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