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对比实验法数理统计法,阐述短跑运动员的放松能力对运动成绩的影响,以及论述了运动员的肌肉放松能力对短跑运动员增大步长、加快步频,加速运动技能形成,节省能量提高保持速度(速度耐力)及提高技术动作的节奏感等方面的作用.同时论述了一些具体的训练方法,在技术方面、身体素质方面和心理方面来加强运动员在短跑运动中的放松能力,以及提高短跑的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
陈建峰 《考试周刊》2007,(47):78-79
力量素质是短跑运动员重要的专项素质,提高短跑运动员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对于提高运动成绩有着重要的作用。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结合自身特点,着重发展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  相似文献   

3.
王敏 《成才之路》2013,(3):30-30
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距离最长和速度最快的阶段.其任务是继续发挥和保持高速度跑,要求运动员要有良好的速度力量、速度耐力和跑的技术,因此提高运动员短跑途中跑的能力必须从这三个方面人手。一、速度力量  相似文献   

4.
短跑成绩的提高取决于步频和步长两个重要因素,要提高达内个因素,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肌肉收缩的力量和速度。而放松技术对于提高神经系统的灵活性,肌收缩的力量和上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一名优秀的短跑运动员,要挖姻自己的最大潜力,在比赛中发挥最佳成绩,必须熟练的掌握放松技术,并能运用自如,才能在短则}离中尽快发挥最高速度,并保持这一速度跑到终点。现代短地的显著特点是大幅度、高频率和放松跑,整。l、Kts的动作给人以有力而放松,快速而舒展的感把。短跑时肌肉活动达到最大强度,整个机体处在板紧张的状念中,…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讨论、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短跑运动员的放松技术对运动员运动成绩的影响,为教学和训练提出依据参考,提出一些训练途径和方法,提高短跑运动员在短跑中的表现。短跑的放松技术是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心理和生理与身体的运动负荷合作并且与神经和肌肉系统相互配合,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可以形成跑步动作满足运动员跑步过程中的需求,这样运动员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从而获得最高速度,取得优异的成绩。协调性是指肌肉的收缩和放松的均衡性,提高跑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短跑运动的发展,放松技术逐渐为人们所重视,研究和运用短跑中的放松技术成为当今短跑技术发展趋势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中外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运动实践证明,在跑动中保持放松协调的能力,可提高动作频率及跑动能力,发挥运动员尽可能快的速度,取得更好的成绩。世界“女飞人”琼斯·乔伊娜深有感触地说:“我的百米成绩从10秒96提高到10秒49,没有别的,就是学会了放松跑技术。”.  相似文献   

7.
运用Simi Motion生物力学分析系统对吉林体育学院男子短跑一、二级运动员起跑动作前三步进行解析,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理论对参数进行分析,用以了解吉林体育学院男子短跑运动员起跑技术动作技术特点及动作规律。  相似文献   

8.
所谓短跑放松跑技术是使在高速奔跑中的运动员的生理和心理负荷相适应、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高度协调,运动员有效地发挥最大潜力从而获得最大速度的一种训练方法。研究发现,肌肉的力量、耐力、柔韧以及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和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影响短跑成绩的重要因素。而短跑放松跑技术在这些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具体来说: 第一,短跑放松跑能增大肌肉的收缩力量。第二,短跑放松跑能提高肌肉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减小肢体的转动惯量,提高下肢摆动的角速度。第  相似文献   

9.
短跑作为田径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速度类项目,要求运动员在极短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整个技术动作。随着现代的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比赛时运动员之间的水平差距越来越小,往往在毫秒之间决定运动员的胜负。因此,在当今运动场上的较量,不仅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术、战术的竞争,更主要的是心理能力的较量。  相似文献   

10.
浅析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特征及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应结合自身特点,着重发展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不同运动水平运动员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理生化指标是发展最大力量、速度力量的负荷强度定量依据。训练中,要在保重完成动作质量的前提下,对力量训练内容有针对性地加以调配,选择适合不同发展特点运动员的力量发展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倪利  杨玉荣 《考试周刊》2010,(56):139-141
短跑放松技术是指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的生理、心理及运动负荷能相互适应.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精密配合,肌肉的收缩与舒张得以按短跑技术要求协调工作,人体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能.从而获得最高速度的一种专项技术。从以上意义上讲短跑的放松技术可以充分体现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心理素质。提高短跑过程中肌肉的放松能力有利于短跑运动员提高运动成绩.而做到跑得轻松而有节奏,是短跑放松技术的要点、难点。为了提高业余短跑运动员放松技术,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放松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业余短跑运动员进行合理的放松技术的训练.对促进运动成绩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陈文钦 《考试周刊》2012,(85):128-129
短跑是一项以较短时间完成所规定距离的径赛项目,也是大中小学田径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短跑技术的不断发展,“快速、放松、优美、有力”被称为现代短跑的技术特点,这就要求参与者以最大幅度快速地完成动作.从而提高运动成绩.而短跑的整体技术又是靠自身各环节协调配合来完成,其中摆臂动作是整个动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摆臂不但是短跑技术中最简单的动作,还是径赛跑项目中最基础的技术环节。但由于它的简单而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在教学训练及研究方面都存在这种倾向。上肢摆臂技术是短跑运动员的薄弱环节,本文从摆臂的作用、技术的构成等层面进行简要分析.旨在从生理学、生物力学角度探讨短跑运动中摆臂技术动作的技巧,以引起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训练者、研究人员对短跑摆臂技术的重视.同时为他们的教学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含有骨盆转动动作的短跑"送髋"技术可以提高运动员身体重心的位移速度,可使动作放松、协调、自然、省力。送髋技术以发展髋部肌群力量为主,其中以股后肌群在支撑蹬伸的"送髋"为伸髋肌群中重要的练习环节。  相似文献   

14.
短跑成绩的优劣取决于运动员的水平位移速度,短跑运动员的水平位移速度又取决于运动员腿部蹬地对地面做功的效率。短跑运动员腿部蹬地功率指标是衡量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因此,提高短跑运动员腿部蹬地水平功率成为短跑训练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本文就提高短跑运动员蹬地水平功率的训练方向提出一些训练策略,为短跑运动训练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在短跑训练时,要注意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很多文章在体能训练中,如何安排负荷量讲得很多。我就少儿短跑中脚着地产生的制动阻力方面谈谈。着地制动阻力的产生会影响跑速的提高。同时,不合理的着地动作将消耗运动员产生的能量,降低运动员能量的利用率。因此,如何减小运动员着地制动阻力将成为提高短跑速度的关键问题,本文就此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6.
短跑主要依赖于最大速度水平,没有最大速度谈不上速度耐力和高速跑中的放松.最大速度是加速阶段工作的结果.因此起跑后的加速跑就一直被认为是短跑运动训练体系和科学选材的主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短跑教练员大多采用的30m起跑作为加速能力训练手段的合理性正遭受越来越多的质疑,为此依据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结合学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训练实践,对学校高水平短跑运动员专项速度的距离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短跑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宇佳 《考试周刊》2012,(40):109+96-109,96
放松技术是影响当代短跑训练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体育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训练更加科学化。多年来我们一直把训练的重点放在提高身体素质和改进动作的技术上,其实这是不全面的,还必须把放松训练列为短跑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固然,运动员良好的素质和合理的技术是很重要的,是运动员成功的基础。但是,在训练和比赛中,运动员若具备良好的放松能力就能充分挖掘运动潜能和发挥高水平。本文主要阐述放松技术在短跑中的作用,并介绍一些训练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罗智 《华章》2010,(36)
力量是运动的基础,也是短跑运动员掌握技术和提高速度的关键所在.各种力量训练方法手段必须有利于力量素质向短跑运动的转移,发挥和利用,有效地提高短跑成绩.对当今力量训练方法与手段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剖析,提出短跑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手段的选择与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个运动员的短跑速度主要是受步长和步频共同影响的,只有两者的比例搭配合理,才会产生最大速度。影响步长和步频的直接因素主要是由下肢力量和爆发力、摆臂动作以及踝、臀、肩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因此,教练员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应对以下三方面注重加强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短跑运动的发展,短跑技术不断完善,以最佳的实效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人的短跑速度,短跑中的放松技术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现从生理、心理、运动学三方面对中学生运动员短跑中的放松技术进行分析,通过长期的观察和教学训练实践中的探索,体会到短跑中放松技术和协调能力的训练是关键,运动后肌肉的放松教学与训练是保障。通过多种形式跑的方法教学和训练,发展中学生短跑运动员短跑中的放松技术,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