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智能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了明确思路,具体体现在现实境域、实践路径、应用场景三重维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遵循教育现代化与数字化的发展规律,从宏观、中观、微观视角审视现实境域,在优化话语符号、利用信息数据、贯通教学场域、促进思想互动等方面探索实践路径,并着眼于课程创新、队伍创新、资源创新等多元应用场景,以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未来。  相似文献   

2.
博物思政是旨在运用博物馆、博物资源、博物学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理念和形态。新时代深入开展博物思政,应不断深化对博物思政内涵要义、价值意蕴、实践理路的认识与理解。在内涵要义上,应根据“博物”与“博物学”的原初意蕴,厘清博物思政作为“有形”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料”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学问”的思想政治教育三重意涵。在价值意蕴上,应以博物馆之“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以博物资源之“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博物学之“道”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在实践理路上,应坚持实践体验与价值引领齐头并进、资源运用与人才培养同向发力、学科发展与文明交融相得益彰,以博物馆、博物资源与博物学赋能思想政治教育,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博物教育深度融合、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必然要求,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及扬弃,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点和基础,也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实践。改进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主体性内涵和当代价值出发,探讨理论与实践上的困境,科学把握"主体——主体"双向的互动交往活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构建与时俱进的主体性思想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确立可以还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本来面目,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以新的姿态走向开放和融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那么如何生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呢?本文认为交往资质、交往实践、交往环境、交往中介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生成的前提、基础、条件和环节。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生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确立可以还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本来面目,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以新的姿态走向开放和融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意义重大。那么如何生成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呢?本文认为交往资质、交往实践、交往环境、交往中介分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生成的前提、基础、条件和环节。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变了传统教育的模式,充分发了主体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动性,并能够实现主体在教育过程中“知”、“行”统一。在现实教学实践过程中,教育主体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准确认识,教育效果缺乏一定的考核标准以及教学内容缺乏创新与教学方法过于简单等不足。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强化在教育过程中的实践理念,以制度的形式予以保障,并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就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断的创新与发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作为体验式学习,具有生成性、整合性、情感性、个别性的特点,以此为基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需要重新认识课程属性、过程主体、资源构成、服务对象、教育目标,相应的载体创新则体现为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学校教育与校外实践教育相结合;传统文化精华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孟庆梓 《文教资料》2014,(32):155-156
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形势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双重场景。网络既为当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开辟了巨大资源空间,提供了一个全新教育场景和众多有效创新手段,又对当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如何积极主动对接网络新阵地、新资源、新路径,以进一步优化课程教学效果,已成为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的现实议题与必要选项。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的到来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和新任务。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就应将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理念和专业方法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深入挖掘思政资源和育人元素,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以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的要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 ,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 ,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的理性分析和理论解答 ,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及其实践活动过程的本质、规律和发展变化的趋势作出新的揭示和预见 ,对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和现实实践经验作出新的理性升华。它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机制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创新和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认知的创新等多个方面。作为理论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具有政治属性、人本属性和现实属性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创新是一个…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群众路线教育从思想上、方法上、实践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提出了必要性和新要求,其具体实现路径包括:牢牢把握新时期大学生需求特点,努力构建思想政治工作齐抓共管的新格局、新体系;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按照"一切为了群众"的要求,创新有利于学生个体全面、良性发展的个性化工作格局;不断优化整合高校资源,确保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与辅渠道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主体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实施一定的教育措施,对客体思想实施一定影响并外化为行为的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实效性、针对性、亲和力、感染力等特点。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必须随着教育目的和内容的发展而发展,因为创新是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本质要求。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的创新既面临着挑战,又有难得的机遇,必须理清思路,进行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效性的提升一直是改革发展的关键,其中实践育人模式已经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升的重要举措。但是,环视当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育人的现实场域,仍然存在规范性、系统性、协调性不足等问题,影响了该门课程实践育人的效果。鉴于此,高校应该主动适应立德树人的教育新常态,努力做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育人理念、方式、内容、主体素质、保障条件与考核机制等层面的创新发展,大力构建多维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突出强调了人的主体属性,这一理念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教育理念、改进教育方法,必须把尊重大学生独立性、重视其自主性、激发其创造性作为前提,以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超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范式。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扬弃,是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实践;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增强主体意识、尊重主体地位、发展主体能力;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有创新理论体系、营造环境氛围、建立引导机制、拓展教育渠道。  相似文献   

15.
图像叙事是图像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的转向必然。视觉文化背景下,浏览式感官体验阻碍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理性构建,娱乐化图像资源供给冲击民众的价值信仰体系,片面化事实呈现考验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辨别能力。对此,必须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叙事图像构建中的主体性,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图像叙事的话语表达,坚持图像价值赋意能动性与开放性相统一,以图像叙事的实践策略构建推动视觉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一场革命([1])。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前沿理论,为研究带来了全新视角。通过理论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也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元理论得到了拓展;同时也为思想政治工作者解决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此,本文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特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分析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阐释其发展的时代要求,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探究其实现路径,既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又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17.
《邢台学院学报》2017,(3):154-158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经历了"网络威胁论"、"网络工具论"、"网络社会论"等理念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与网络文化特征相适应,遵循发挥互联网的技术属性,符合网络中生存的人的思想转变规律,基于网络文化、网络技术、网络生存的人的维度,重点从宏观环境、中观技术、微观主体三个层面,探寻建立与网络发展并进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促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人的需要、人的发展、人的本质、人的主体性、人的价值五个方面挖掘并运用其蕴涵的关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对于在新形势、新环境下培养具有科学世界观和崇高人生价值观的创新人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效果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交往视角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人的发展为目的的交往实践活动。基于单纯主客体结构关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较难科学解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构及其关系,易导致单一的主体观、单子式的主体人格、单维度的教育立场。经由“主-客-主”交往的新视域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新理解与阐释,构建以交往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观,由单一主体性走向主体性与主体间性融合,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与时俱进、因势而新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互动的基本意蕴.在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协同变奏的发展历程之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得到了快速发展.立足新发展阶段,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恒"与"变"的主线矛盾、思想与信息双向互动、时空观全新整合的场域编织等发展合力的共同驱动,向着系统性创新迈进,持续推进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