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试论中国悲剧概念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悲剧作品丰富多彩,但对悲剧的理论研究比较薄弱,不仅没出现过“悲剧”这样的概念,甚至连什么是“怨谱”、“苦戏”也都没有阐说。中西悲剧理论的基本原则虽然相同,但西方悲剧理论与中国古典悲剧理论存在差异,不完全适合中国古典悲剧的创作实践。因此,借鉴西方的悲剧理论,结合中国古典悲剧的特点,可以为中国悲剧下一明确而又符合民族特色的定义:悲剧是对戏剧中主人公以幸福或生命为代价,为克服生存危机所做的失败的努力或对超常磨难的承受的展示,它唤起审美主体惊惧、反思、振奋或崇高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2.
悲剧是文学永远的神圣领地,悲剧的美学倾向在西方和中国却大有差异。王国维是将悲剧这一美学概念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其《〈红楼梦〉评论》是开创“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文本”学术范式的范本。王国维将《红楼梦》划归为“第三种悲剧”,并赞其为“彻头彻尾之悲剧”。他对《红楼梦》悲剧价值的挖掘视角和研究方法与其西学背景密不可分,尤其与他对叔本华、康德等西方哲学家思想的汲取和融合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3.
悲剧是文学永远的神圣领地,悲剧的美学倾向在西方和中国却大有差异。王国维是将悲剧这一美学概念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其《〈红楼梦〉评论》是开创“用西方理论来阐释中国文本”学术范式的范本。王国维将《红楼梦》划归为“第三种悲剧”,并赞其为“彻头彻尾之悲剧”。他对《红楼梦》悲剧价值的挖掘视角和研究方法与其西学背景密不可分,尤其与他对叔本华、康德等西方哲学家思想的汲取和融合有重要关联.  相似文献   

4.
一随着文学艺术和文艺理论的发展,“悲剧”已是一个可以有多种理解的复杂概念。不过,无论作为美学范畴的悲剧,还是作为文学艺术范畴的悲剧,都是由作为戏剧类型的悲剧发展、演变而来的,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因而人们也习惯于把戏剧类型的悲剧直称为悲剧或悲剧艺术。我们正是从这种意义上来探讨中国古典悲剧的起源的。悲剧的起源与作为整体概念的戏剧的起源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关于中国古典戏剧的起源问题,历来有许多迥异的见解。在我国近代,王国维在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同时,融合中西戏剧理论,对中国戏剧发展史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提出了中国古典戏剧起源于远古巫风的观点。他在成书于一九一二年的《宋元戏曲考》中说;“古之祭也必有尸。宗庙之尸,以子弟为之。……《楚辞》之灵,殆以巫而兼尸之用者也。其词谓巫曰灵;谓神亦曰  相似文献   

5.
对比中国文学史和欧洲文学史,人们注意到:中国的悲剧,产生较晚,形式独特,难以用西方经典的悲剧理论加以解释,而中国人又没有自己系统、权威的悲剧理论可以作为艺术分析的价值尺度。研究中国古代悲剧之困难是显而易见的。本文试图从中西悲剧比较角度探讨中国古典悲剧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初,中国现代悲剧意识开始觉醒,在学人自觉地向西方寻找范型的过程中,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西方戏剧家唤醒并培育了一些在中国传统戏剧中没有或者很薄弱的艺术素质.其中,莎士比亚悲剧的崇高感给中国现代悲剧注入了震撼人心的生命力与充满反叛抗争的人性精神.从总体上说,莎剧的营养提升了中国现代悲剧观念及创作的人文意蕴与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7.
悲剧观念是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从西方引进来的美学范畴,它有复杂深刻的内涵,悲剧、悲剧性、悲剧意识都是它的基本概念,而悲剧意识最能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审美品格。中国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充满了对自然的抗争和复杂的社会斗争,具有产生悲剧意识的文化基础。但是中国文化中的主流文化儒道又有强烈的消解作用,使中国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悲剧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8.
“悲剧”概念,在古希腊产生于戏剧批评.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美学范畴,最早是由亚理士多德建立起来的,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亚氏之后,经过中世纪直到近代,西方美学史上继续发挥、建树这一理论的美学家、文艺批评家不胜枚举,使悲剧理论不断地充实、丰富与发展,并且在文学艺术上形成了一种不同于东方的主要风格.悲剧理论在中国的产生、发展情形如何呢?笔者认为,中国的悲剧理论是近代历史的产物,是对西方悲剧观念的“引进”与运用,即以西方的悲剧观念观察(批评)中国的文艺实践的产物,也许正是因为它不是土生土长的,总是没有在中国的社会心理中牢固地树立起来,直到今天人们仍然经受不了悲剧的刺激,而习惯于皆大欢喜的“大团圆”.  相似文献   

9.
中西传统悲剧意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文化的现世性和道德化倾向 ,使中国悲剧侧重表达现实怨愤 ,悲剧冲突多围绕人性善恶 ,展示善良无辜者的遭难蒙冤 ;西方文化的超现实精神和认知理性的发达 ,使西方悲剧较多人生苦难的终极追问 ,体现形而上本体之思 ,悲剧冲突多表现知的痛苦困窘。中国悲剧注重哀怨委婉的抒情 ,并以“大团圆”给观众以心理满足的抚慰 ;西方悲剧追求悲壮庄严 ,使观众在振奋震惊中情感升华。  相似文献   

10.
自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在创作上取得辉煌成就及伟大思想家亚里斯多德《诗学》对悲剧理论富有系统性、代表性的阐述以来,在西方形成了传统的、正宗的悲剧模式,这是众所周知的。中国古典戏曲产生较晚,但其发展较快。自元杂剧出现后,以极迅猛的速度和气势发展,巨著名作层出不穷,深为世人所瞩目,其中悲剧的成就尤为杰出。正如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所指出的,象《窦娥冤》、《赵氏孤儿》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然而,中国古典悲剧在诸多方面不同于西方悲剧,体现着我们中华民族自身的,不可替代的独特风采,本文试择要浅论之。…  相似文献   

11.
关于唐君毅的美学思想,不能不提及他的悲剧观,这是他美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唐君毅早期认为中国缺乏悲剧,但随着自己对人生的体验,对生命存在与心灵境界的探求,后期他则认为中国不乏悲剧,只是不同于西方的悲剧观。中国最高的悲剧意识即超悲剧意识,可被称为中国文学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2.
从《雷雨》看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的<雷雨>是中国引进西方悲剧观念后在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中产生的经典作品,为中国现代悲剧观念的生成提供了一种可能:和实生物.它对中国古典悲情戏和西方悲剧吸纳、改造,进而生成,形成了一种自成一格的"新物"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西方悲剧理论的发展是一个漫长、曲折而又辉煌的过程。从西方悲剧的源头开始,简要考察西方悲剧理论的演变史,并顺及论述马列文论悲剧理论的成熟之所在和悲剧的美学特征,最后简单关照西方现代悲剧之现状。  相似文献   

14.
郝二涛 《文教资料》2011,(33):10-11
《赵氏孤儿》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在悲剧人物、悲剧性格、悲剧冲突、悲剧情感、悲剧价值等方面与西方古典悲剧迥异。作者将《赵氏孤儿》与西方古典悲剧做对比.发现它所体现出的美学特色是以中和思想为基础的精神压抑的宣泄,以及对苦难现实的理想化表达。  相似文献   

15.
悲剧曾是西方文学中至高的文学样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悲剧精神是西方文学的灵魂。悲剧精神主要凝聚在西方历代伟大的悲剧家所塑造的形形色色的悲剧人身上。深入研究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有助于对西方悲剧精神的把握。本文认为西方悲剧中的悲剧人的根本特征是他们具有实现自由人格的强烈要求,具有强烈的超越冲动。他们对苦难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正是西方悲剧精神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朱光潜的悲剧理论对于西方悲剧理论均有所采撷和运用。王国维的特点是执着于叔本华的理论,朱光潜则兼采了西方各家各派学说中合理性的因素,融合为自己一家之说。在思维方法和具体研究范式上,王国维体现出西方“哲学美学”的解读模式与逻辑分析话语的典型特征;朱光潜则运用“心理学美学”的研究思路,具体地、自下而上地总结悲剧的审美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相互隔膜了两千多年的中西戏剧文化的见面和交流,始于十八世纪。之后两百多年,同交流一起开始的关于中国戏曲悲剧问题的讼争,不断地出现于打开国门、解放思想、振兴民族之时,于今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纷纭众口之中,不外两种意见:中国古代戏曲有悲剧;无悲剧。我认为,在这一问题上既然存在着如此之久、如此之对立的争议,它本身就证明中国古代戏曲与西方悲剧之间存在着诸多的、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并不是民族特征一词概括得了的,因为其中有些是根本性的差异。我认为,中国古代戏曲从整体上表现出一种反悲剧的倾向,这种倾向从戏曲的起源和形成时起既已存在,并伴随着戏曲的发展,体现在戏曲的题材与人物、冲突与情感结构、结局及审美特征等戏剧诸构成要素和部分上。  相似文献   

18.
"苍凉"是张爱玲在其文论中经常提到的一个词,蕴涵了其悲剧审美趣味及审美追求。"苍凉"悲剧思想的生成与她特殊的人生经历、艺术个性、中西文化修养密不可分。"苍凉"悲剧思想既继承了西方文学与"五四"文学的悲剧传统,也整合了中国传统文学与传统美学的悲剧思想,是对中国现代悲剧理论的开拓发展。  相似文献   

19.
巢郦君 《文教资料》2008,(34):10-12
<窦娥冤>是元杂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在西方也广受青睐.亚里士多德是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给悲剧提出完整定义的人.他的悲剧理论为西方文艺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莫定了基础.本文先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和<窦娥冤>进行了简单的了解,然后从<窦娥冤>情节的严肃、完整、有机组成、结局及效果等方面来分析中国经典悲剧与亚里士多德悲剧理论的交汇点和融合处.  相似文献   

20.
徐加新  蒋琳 《语文知识》2011,(3):23-24,36
在悲剧结构形态上,中西方存在明显差异。西方悲剧强调剧作的毁灭性结局,而中国悲剧则往往追求一种“和美圆满”的结构布局。阎连科的小说秉承了西方悲剧性结局,同时,很好地融入了中国传统悲剧因素。他作品的悲惨结局,打破了我们民族传统的向往圆满与和谐的审美心理,他沉郁的叙述,也让读者感到生命的痛苦和悲哀以及人生的变化无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