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首《虞美人》,唱出了李煜的多少哀思愁绪,多少深悲剧痛。“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首句一问,问出了万千情事,千般哀怨、万种思情尽在其中,而尾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问一答,更是充分地表达了李煜从国君降为囚徒后的深重浓烈的愁情。由此看来,这“问”的艺术在古典诗词中确实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首先开头设“问”,制造悬念,引人深思。辛弃疾《玉楼春·戏赋云山》一词,首句“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清郑文焯评他是以“健句入词,更是奇峰突出”,的确出语便很奇特,答语又故意含混,确能使人仿佛面对云…  相似文献   

2.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这一问,问出了千般哀怨、万种离情,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问一答,更把李煜这位亡国之君深重的愁情别恨表现得淋漓尽致。古诗词当中,常见发问之旬,屈原问天,李白问月.闺中少妇问落花,雨夜离人问红烛。细细品味,诗歌中“问”的艺术确是别具匠心,意蕴丰厚而深远。  相似文献   

3.
吕静 《宣武教育》2006,(1):33-35
一、论题的提出 1.初识“奇”语 我的论文题目是《引导学生品味诗歌“奇”语》,“奇”语一词并非我个人创造出来的。高二诗歌单元中有李煜的词徨美人》,首旬“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俞平伯说这一句是“奇语劈空而下”。这就是我脑海中“奇语”的源头。当时在备课时抓住这个“奇”字,研究了此句究竟“奇”在何处,  相似文献   

4.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这是李煜一首纪梦的小词,作于他降宋被囚之后。词中以梦写醒、以乐写愁、以少胜多,在艺术表现上别具特色。作品为了避免平直,采用倒叙结构。以突兀而来的“多少恨”领起,首先把梦醒后的满腔悲恨一泻而出,再以“昨夜梦魂中”一句。点明作者刚刚一觉醒来,正为昨夜的梦而悲恨。究竟是什么梦,如此牵动了他的感情?“还似旧时游上苑”等三句。追述了昨夜的梦境。“上苑”是专供皇帝游赏和打猎的园林,“旧时”也就不言自明,那是李焕位陌南唐之主的年代。“旧时”二字还…  相似文献   

5.
“1海里”就是“海上1里”吗一次作业课,甲生对题中出现的“海里”一词不明白,便问乙生,乙生一时语塞,便顺口应了一句“可能就是指海上1里吧?”那“1海里”到底是多少呢?确切地说它是指地球子午线上纬度1分的长度。由于地球略呈椭圆形,所以在不同纬度处,1分...  相似文献   

6.
那天,女儿放学回家,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妈妈,我们家有多少存款?”不等我作答,她又继续说道:“他们都说咱家至少有五十万元。”  相似文献   

7.
痒不痒?     
有个同学接到他哥哥的信,问他头上生的疮痒不痒.他哥哥不会写痒字,就用圈圈代替,于是这句话成了“你头上的疮O不0?”这位同学不知圈的意思,就去问一位正在读语文的同学.那位同学说:“这圈圈是句号,问你头上的疮句不句?”这位同学不理解“句不句”的意思,去问一位正在学数学的同学.那位同学说:“这圈圈是零,问你头上的疮零不零?”这位同学仍不明白,就去问一位正在学英语的同学.那位同学说:“圈圈读‘哦’,问你头上的疮哦不哦?”这位同学一听,对圈圈的意思更不理解,又去问一位正在学化学的同学.那位同学说:“圈圈是…  相似文献   

8.
学会快乐     
一个年轻人生着一辆三轮车去车站。一路上,车夫一边蹬着车,一边唱着歌,“手舞足蹈”,虽然气喘吁吁的样子,但丝毫没有显出劳累的情形。年轻人看了一眼这位30多岁的车夫,不禁问了一句:“今天,家里一定有什么喜事吧?”车夫回过头说:“没有。”“那你今天一定拉了不少客人,赚了不少钱吧?”年轻人接着又问。“没有,你是我拉到的第二位客人,在这之前,我只挣到了2元钱。”车夫跟着答了一句。  相似文献   

9.
王菊娟 《家庭教育》2007,(6X):37-37
一天,我正在整理东西时,徐军兴高采烈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画画好了,你看看吧。”由于正忙着做自己的事,我只是随意地看了一眼,顺口问了一句:“你画了什么?”“我画的是天线宝宝,这是波,这是拉拉……”他兴致勃勃地说着,但对于他的介绍我一点也没留意听,只听他最后问了一句:“老师,我画得好吗?能挂起来吗?”“好的,等一下老师忙完了再说。”我应了一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朱瑛 《辽宁教育》2008,(10):37-37
记得2006年中央电视台的金牌栏目《焦点访谈》中.一位金牌女主持人在采访一位致富村长(这位东北农村的村长带领本村创造了上亿的产值,实现了农村城市化)时,有这样一句提问:“村长,您为村里创造了这么多财富,请问您的辐射面有多大?”那位村长被问得一头雾水:“啥叫辐射面?辐射面是啥东西?”主持人见此马上解释:“就是你们村有多少人?多少人归你领导?”村长一听.明白了:  相似文献   

11.
齐白石上街买菜,见一乡下小伙子拉的白菜又大又新鲜,问:“多少钱一斤?”小伙子仔细一瞧,这不是大画家齐白石吗?他笑了笑说:“您要白菜,不卖!用画换。”齐白石明白了,看来这小伙子认出我来了,便说:“可以呵,不知如何换法?”  相似文献   

12.
那是前不久的一个晚上,有人也曾找到我这个能写几个字的棒槌说:“您也赶快写出电视剧吧。”我说:“没写过,再说从来没触过电,也不知道怎么写呀。”人家说:“您知道咱中国一年能拍出多少集电视剧来吗?一两万集呀!那都是谁写的?就凭您,手到擒来呀,挣钱呗!”我问:“那能挣多少钱呢?”“多少?”对方认认真真地向我伸出了一个手指头:“一集一万都不能轻易松口儿。”我吓了一跳:“那您可太高抬我了,这买卖儿倒是不错,可那得写多少呢?”“什么叫写多少哇,老外了不是?您得说您能拉出多少集来。”真是隔行如隔山。于是,对方开…  相似文献   

13.
长胖的感觉     
本来长胖是没有感觉的,只是在镜子里发现瘦瘦的瓜子脸变成了鹅蛋形,但是并没有在意,仍然开开心心地和零食做朋友。只是有一天坐邻居的自行车,看见她用力的样子,随口问了一句:“你累不累?”本来只是说客套话的,因为我一直认为自己没有多少“质量”,可她一扭头说:“当然了,你长胖了。”  相似文献   

14.
笑客部落     
《课外生活》2010,(10):48-48
卖猫 在市场上,一位顾客问:“喂,请问这只猫多少钱?” “先生,100元。”卖主回答道。 “可昨天您只要20元。”  相似文献   

15.
肖颖 《广东教育》2006,(2):62-63
“超级女声”广为传播,一句“想唱就唱”唤起多少人想张扬一下自己的意愿。在课堂教学中,我想问老师一句:你竖鸡蛋了吗?你想创就创了吗?如果我们的老师多一点“超级课堂”,那该多好呀!  相似文献   

16.
小鹿卖葱小狼王一心琢磨着怎样才能发财。一日,他来到松林小镇的集市上,看见小鹿姑娘正在卖大葱,便走过去问道:“小鹿姑娘,你这大葱怎么卖法?你这儿一共有多少千克大葱呀?”小鹿姑娘回答说:“1千克葱卖2元,共有100千克。”小狼王眼珠在眼眶里飞快地转了一圈,问:“你这葱,葱白多少,葱叶又是多少呀?”“你又想骗人吧!你有钱买葱吗?”小鹿姑娘警惕地说。小狼王一听,很不高兴地在口袋里拿出一叠钞票扬了扬说:“我要把你这葱全部买下!”小鹿姑娘放心地说:“一棵大葱葱白占10%,其余90%都是葱叶。”小狼王掰着指头…  相似文献   

17.
商人的儿子大学毕业了。一天,商人问儿子:“一斤芝麻多少钱?”“7元。”儿子答。“一斤黄糖呢?”  相似文献   

18.
多问一句     
高嵩 《教育文汇》2014,(10):24-24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说过这样一段经历:一天晚上临睡前,女儿对她说:“我最喜欢的就是台风。”这话让张晓风很生气。要知道,每刮一次台风,有多少房屋会被吹塌!但孩子毕竟还小,她便尽力压住性子问:“为什么呢?”女儿答道:“因为有一次刮台风的时候,我拿着蜡烛在屋里走来走去,妈妈说我像个天使。”妈妈只是多问了一句,才发现女儿不是在瞎说,她的心原来是那么纯净!妈妈如果少问一句,不是错怪了孩子吗?  相似文献   

19.
灾情统计     
某年大灾,县官天天在县衙里花天酒地,寻欢作乐。一天有人前来报告灾情。官问:“麦收多少?”“三分。”又问:“棉收多少?”“二分。”再问:“稻收多少?”“二分。”官怒斥报告灾情的人说:“七分收成不少,分明是谎报灾情!”来者苦着脸说:“青天大老爷,我活了一百几十年,从未见过这等大灾啊!”官好奇地质问:“你哪有一百几十岁?”那人说:“我70岁,我儿子50岁,我孙子30岁,合起来不是活了一百几十年吗?”灾情统计@王凤康  相似文献   

20.
一和十万     
一位法国商人来到非洲,遇见一个原始部落里的老者穿着白袍盘着腿安静地在一棵树下做草编。草编非常精致,法国商人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想:要是将这些草编运到法国,巴黎的女人戴着这种小圆帽,挎着这种小花篮,将是多么时尚啊!想到这里,商人激动地问:“这些草编多少钱一件?”“10比索。”老者微笑着回答道。“天哪!这会让我发大财的。”商人暗自欢喜。“假如我买10万顶草帽和10万个草篮,你打算每件优惠多少钱?”“那样的话,就得要20比索一件。”“什么?”商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几乎大喊着问:“为什么?”“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