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德国历史上较之帝制德国具有民主性的魏玛共和国,在其成立后的最初四年,为了生存和发展,推行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和适应德意志民族需要的对外政策。本文将简析:魏玛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对外政策及其原因;魏玛政府的外交策略和斗争及其成就。  相似文献   

2.
1958年,法兰西第四共和国由于阿尔及利亚战争而陷入政府危机,并随即发生了阿尔及尔“5·13军事政变”。在阿尔及利亚和第四共和国的双重危机下,戴高乐抓住时机,开始了其战后的第二次执政生涯。而无论是阿尔及利亚战争,还是第四共和国的崩溃,抑或是戴高乐的上台,美国的态度和政策都在其中起了非常关键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阿尔及利亚民主人民共和国是具有悠久文化历史和反帝反殖斗争传统的北非国家。它北临地中海,隔海与西班牙、法国相望。一八三○年法国开始入侵阿尔及利亚,一九○五年全部沦为法国殖民地。一个多世纪以来,阿尔及利亚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英勇的斗争,先后爆发武装起义达五十次。最后经过七年多坚持武装斗争,直至一九六二年才正式宣告独立。早在法国殖民主义者入侵之前,阿尔及利亚的教育事业就有了一定的发展。法国殖民统治时期,阿尔及利亚的教育事业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各级学校全部采用法国的学制和教材。阿尔及利亚儿童在刚走进小学大门上第一堂语文课时被迫重复念着:“我们的祖先是高卢人。”(注:高卢人是法国人的祖先,而柏伯人才是阿尔及利亚人的祖先。)规定法语作为  相似文献   

4.
问昕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5,26(1):104-108,112
汪伪政权成立前,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就与以汪精卫为首的汉奸集团进行了长期的权利斗争。汪政权成立后,伪临时政府改组为“华北政务委员会”,虽然从名义上隶属于汪政权,但由于彼此权利冲突和日本侵略者的介入,双方斗争依然如故,丝毫没有改变。直到日本投降,汪政权始终没有从实质上控制华北。  相似文献   

5.
一、必修2第94页讲到16世纪后期,尼德兰普遍兴起了反对西班牙的斗争,1581年摆脱了西班牙统治的尼德兰北部七省成立“联省共和国”,又称荷兰共和国。即16世纪后期。  相似文献   

6.
严昌洪 《历史教学》2004,2(7):11-18
本文详细论述北京临时政府的组建过程,包括该政府如何接管清政府的中央机构,如何接收南京政府北上人员,又如何组建新的部门,其间南北矛盾、新旧冲突、党派斗争又是如何磨合的,从而探讨北京临时政府在政权过渡时期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课本第12页关于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的叙述,开头部分是这样写的:“1920年,土耳其素丹政府同帝国主义协约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色佛尔条约》,使土耳其沦为英、法、意的半殖民地。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土耳其人民在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爱国将领凯末尔的领导下,同素丹政府决裂,建立了新议会和临时政府。”按照这段叙述,《色佛尔条约》签订在前,凯末尔领导的新议会和临时政府成立在后,且《色佛尔条约》的签订,成了凯末尔领导下的土耳其人民同素丹政府公开决裂、成立新议会和临时政府的原因之一。我在教学中发现这段叙述有误。事实应是:1920年4月23…  相似文献   

8.
<正> 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成立后不久,在中央苏区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贪污腐化、反官僚主义的斗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部分地区执掌政权以后,开始廉政建设的初步尝试。为重温历史,启迪现实,本文拟就这场保廉反腐斗争的主要情况和历史经验,作一些粗浅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1822年9月7日,葡萄牙王室成员、巴西摄政王佩德罗在圣保罗城附近的伊皮兰加宣布:巴西正式脱离葡萄牙,“立即宣告独立”,建立了独立的君主制国家;1824年,佩德罗一世颁布宪法,成立资产阶级代议制议会,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斗争,1889年巴西正式废除奴隶制度和君主政体,成立了共和国,在此期间,资本主义经济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巴西虽然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进程中历尽艰难曲折,但它毕竟缓慢地走上了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  相似文献   

10.
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迫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为争取国家的独立富强、民族的平等解放,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中华共和国”的口号,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至今整百年;其中有1912年的“中华民国”,1931年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1933年的“中华共和国”;1949年,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真正的“中华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1.
黄兴和孙中山一样,都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的主要领导者,中华民国的开国元勋。他们从1905年东京相识到1914年两情分手,其间共同合作达九年之久。在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把中国建成一个民主共和国这一总目标,两人基本上是一致的,但在具体斗争策略和进行方式上,诸如清廷推翻后推举袁世凯当总统、"宋案"真相查明后如何处理解决、"二次革命"失败原因及中华革命党的成立等问题上彼此意见严重分歧,终于从当初的"相见恨晚"到不得不"两情分手"。他们的矛盾分歧源于各自对当时中国国情的不同理解,折射了中国近代政党政治运作存在的缺失,民主革命政治理论的不成熟。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和复杂。  相似文献   

12.
【单元导读】《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民族危机更加深重。在这种形势下,以推翻清政府为主要目标的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亚洲第一个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斗争还在继续,但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以孙中山办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坚持民主共和,进行了  相似文献   

13.
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始,非常重视教育的除旧立新.教科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内容的载体,因而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依托.为编写出符合民国宗旨的新式教科书,各大出版社积极应对,努力探索.其中商务印书馆编写的 《共和国教科书·新国文》是使用年限最长、重印次数最多、影响最大的一套母语教科书.这套教材参与了民国初年对健全国民人格的培育,形成了本土化的公民教育思想,堪称教科书参与公民培育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文化。完整的中国民族教育体系,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步建立与完善的。1949年以前,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较为落后,现代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共和国成长、壮大的脚步,沐浴着党的民族政策的雨露阳光.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在探索中前进,  相似文献   

15.
格鲁吉亚事件,又云格鲁吉亚问题,简言之,即苏联成立前后,格鲁吉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争取以独立民族共和国身份平等加入苏联与俄共(布)中央部分领导人进行坚决斗争的事件。该事件久久不为学界重视,致使专论文章鲜有晤面,而专门的苏俄史等遇此则往往以数言敷之,给人玄乎之感,笔者认为,应该研究格鲁吉亚事件,它既可弄清史实,又有助于我们认识苏联建立过程的矛盾斗争和曲折性,  相似文献   

16.
课本第12页:“1920年,土耳其素丹政府同帝国主义协约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色佛尔条约》,使土耳其沦为英、法、意的半殖民地。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土耳其人民在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爱国将领凯末尔的领导下,同素丹政府决裂,建立了新议会和临时政府。”这段文字给我们的印象是:上述两件事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具体来讲就是:因为《色佛尔条约》的签订引起了民族危机,所以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凯末尔领导人民建立了新议会和临时政府。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凯末尔建立新议会和临时政府发生在1920年4月,比《色佛尔条约》的签订要早,此条约是1920年8月签…  相似文献   

17.
本世纪三十年代是西班牙历史上的多事之秋。1931年发生资产阶级革命,1936年2月成立人民阵线政府.1936—1939年进行民族革命战争。其中每一事件在当时的欧洲都是突出的,民族革命战争更是国际上的重大事件。这场民族革命战争推迟了希特勒发动全面欧洲战争的日期,鼓午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肯定和赞扬它是无可非议的,是应该的.但  相似文献   

18.
蔡元培先生(1868—1940),字孑民,号鹤卿,浙江绍兴人,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是光绪年间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他非常倾向革命,1905年就参加了孙中山的同盟会,并且担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为推翻满清封建统治和建立中华民国的斗争作出很大贡献。1907年曾赴德国留学。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成立民国临时政府,任命他为教育总长。这年4月临时政府迁至北京,由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势力的排挤,他在这年7月14日愤然辞去教育总长职务,并且到法国留学,一直到1916年回国。1917年1月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他积极支持正在酝酿中的新文化运动,提倡学术研究,主张对新旧两种思想“兼蓄并包”,在北大教授中既有激进的民主  相似文献   

19.
自 1919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成立后 ,韩国独立运动一直得到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的支持。 1937年 7月 ,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后 ,临时政府西迁重庆 ,中国国民政府不仅帮助其组建光复军 ,而且积极协助其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 ,但由于英美和前苏联在远东的矛盾和利益冲突 ,中国这一目标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20.
【单元导读】《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民族危机更加深重。在这种形势下,以推翻清政府为主要目标的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和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亚洲第一个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成立,中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斗争还在继续,但民主共和的观念从此深人人心。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派坚持民主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这为中国革命进人新阶段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