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也谈社会科学与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是生产力诸因素有机结合的产物。自然科学可以通过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伪因素,社会科学则通过管理转化为生产力的因素。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不可能全部进入生产过程转化为生产力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科学,是指与生产过程有密切内在联系的科学,既有自然科学,也有社会科学。我们应把握生产力的发展规律,不应笼统地说“社会科学是生产力”或者“社会科学不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分工、蒸汽力和机器是从十八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杆杠。”“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恩格斯也说过,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3.
初三新教材的第一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讲了四个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内容较多,关键是要把握学习重点,掌握学习方法。下面围绕“生产力”这个重点,提供几条学习的线索。一、生产力→生产关系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不可能有剩余产品,也没有任何私人占有的现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与合作的关系。因此,原始社会是一个没有人剥削人的社会。这说明了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二、生产力发展→私有制→阶级→国家原始社会的后期,出现了金属工具,社…  相似文献   

4.
1995年5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总结了建国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实践经验,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科教兴国”的基本理论依据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来的。马克思在谈到资本的发展时,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他说:“另一种不需要资本家花钱的生产力是科学力量”,“随着大工业的继续发展,现实财富的创造—…·取决于一般的科学水平和技术进步,或者说取…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对生产方式进行过三次大的变革。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科学发现→推动技术发明→促进生产进步。科学是推动整个社会全面进步的最革命的力量。因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正确分析和总结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在1857年至1858年写的《经济学手稿》中,第一次提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论断,并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著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①列宁也指出过:“农艺学的科学运用,打破了几世纪以来农业停滞状态,推动了(并且继续推动着)社会劳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②但是,由于当时科学技术发风水平的限制,无论是马文思、恩格斯还是列宁,都没有指出科学…  相似文献   

7.
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大家所公认的事实。对于贫困地区来说更是如此,“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在邓小平同志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之后,许多经济学家对推动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因素又作了进一步的分解,认为这当中人力资本是最关键的因素。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表明了,最终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的是人力资源。因此,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只有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才能迅速推  相似文献   

8.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指出了生产力结构要素重点的转移,也引起了关于现代生产力要素内涵的延伸及争论,但关键是要科学地把握其要素内涵的合理延伸,既不能局限于传统认识的水平上,又不能无限制地将其泛化。科学地把握这一,点,对于正确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的特殊作用。现就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这个转化中人起的作用,谈谈自己的肤浅看法。一、科学枝术要转化生产力,运用到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科学技术同社会生产力发展、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有过一系列的精辟论述。马克思说:“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①恩格斯也指出:“科学和哲学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启蒙时代和法国的政治革命。科学和实践结合的结果就是英国的社会革命”。②这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的辩证法思想。科学是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当科学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设计和制造出先进机器设备,产生出先进的工艺方法,科学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技术是科学知识的物化,它体现为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是生产力的现实要素。  相似文献   

10.
科学(知识)和技术是几千年来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后人继承前人把历史推向前进。随着知识经济大潮的到来,科学技术被推到历史的前台。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的那样,“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作为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和领袖,都十分重视科学技术。毛泽东提出“向科学进军”,拉开了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帷幕;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奠定了科学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把科学技术引向纵深发展。他们从不同程度和不同方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生产力论  相似文献   

11.
论高等职业教育实施“双证书制”的途径黄永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提高我国从业人员素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生产力发展水平需要的重要举措。高等职业教育以某一特定的职业岗位或技术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为依据,培养生产一线从事生产技术、经营管理、高新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12.
科技知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依据1.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观点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早就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恩格斯也指出,“科学是一种在历  相似文献   

13.
李斯特的“生产力”概念,并非人们通常理解的作为个人或社会生产力意义上的那种生产力,而是“国家生产力”,它是由一国的科学技术、国民个人素养、社会状况、政治状况和制度、自然资源及现有物质生产条件等因素所综合构成的,“国家生产力的综合”,实则为一国的综合国力,要增强一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国力,就必须维持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均衡,但关键还在于科学与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思维型课的教学设计遵循“情境→问题→探究→交流→反思→迁移”教学逻辑,依据师生“双主”互动关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巧妙设计问题链,沿着“激疑→设疑→探疑→质疑→解疑”的问题主线,按照“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的科学探究程序,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充分展开知识形成过程,在探究中凸显思维的互动、反思、迁移,力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论述机器和大工业发展的历史过程时,认为现代教育是现代工业生产的必然产物,其中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广泛兴起和工艺学的创立。通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工艺学可以使手工工具转化为机器,完善、发展和改进工具,进而提高社会生产力。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仅取决于劳动者的技巧,而且也取决于他的工具完善程度。“教育将使年轻人能够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目前,我国科学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仍是一个薄弱环节,科学进步在国民经济增长率中所占的比重还十分低下,根本原因是我国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1978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邓小平同志在上述讲话小既以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中提出的“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论断作为理论根据,又以科学技术对当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近30年来科学技术和生产力飞速发展的事实作为现实根据.他在讲话中说:“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  相似文献   

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三农”的问题表现突出.在这个问题上.温家宝总理曾多次表示:“没有农村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改变“穷”这一现状.即解决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现状.从生产技术、生产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三方面入手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浅析马克思主义的知识生产力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是一脉相承的理论,从“生产力中包括科学”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的论断,都贯穿了知识生产力问题。马克思主义知识生产力观的形成和发展,推进了我们对知识,尤其是科学技术知识在先进生产力发展中重大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影响生产力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劳动者的积极性、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而精神文明建设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增强劳动者的积极性和通过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增强劳动者的技术水平而对发展生产力起着不容忽视的直接作用,因此,应当确立“精神文明建设也出生产力”的新观念。但要确立这种新观念,必须在思想认识上注意克服“空头政治”和“两张皮”等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20.
论现代科技革命的实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科技革命究其实质,是生产力革命,是管理革命和知识革命,同时,也是人类解放最重要的物质条件。生产力革命近400年来,人类社会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其首要表现是生产力获得了空前发展,而这一发展的首要根源则来自科技革命。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将科学技术视为推动“历史的有力杠杆”和“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1.科技革命促使现代科技并入生产,直接转换为生产力,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近代科学革命与现代科技革命的不同在于,前者是思想的大解放、大革命,后者则体现为对生产力发展的直接推动。科技与生产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