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教育掌故     
程门立雪‘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颐拜师请教的事。程颢和弟弟程颐,同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杨时、游酢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虽然已四十来岁了,而且都已考上了进士,但还是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程颐家登门拜见的那天。  相似文献   

2.
程门立雪     
北宋人杨时和他的朋友游酢一起到大学问家程颐家去拜师。不巧,程颐正在睡觉。  相似文献   

3.
一、生平介绍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字伯淳,后人称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后人称伊川先生。祖籍安徽徽州,后徙居河南洛阳,出身官僚世家。程颢、程颐是亲兄弟,合称"二程"。早年同受业于周敦颐,受过佛教思想的影响,是北宋理学的奠基者。程颢于26岁中进士,历任县主簿、县令、监察御史里行等地方和中央的官吏。40岁以后,退居洛阳,讲学授徒,直至54岁去世。程颐,太学出身,长居洛阳,从事学术和教  相似文献   

4.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16):I0002-I0002
一、生平介绍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北宋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字伯淳,后人称明道先生。程颐,字正叔,后人称伊川先生。祖籍安徽徽州。后徙居河南洛阳,出身官僚世家。程颢、程颐是亲兄弟,合称“二程”。早年同受业于周敦颐,受过佛教思想的影响,是北宋理学的奠基者。程颢于26岁中进士,历任县主簿、县令、监察御史里行等地方和中央的官吏。  相似文献   

5.
程颢,字伯淳,生于北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卒于北宋神宗元丰八年(公元1085年),河南伊川人。和其弟程颐并称“二程”,由于他们长期在洛阳讲学,传统称他们的学派为“洛学”。后来学者尊称程颢为“明道先生”、程颐为“伊川先生”。二程是兄弟,许多哲学基本问题上,他们观点是高度一致的,程颐本人也曾明确地说“我之道盖与明道同”。但仔细推敲,不难发现存在差异。二程之间这种差异对后世理学内部形成“理学”“、心学”起了相当重要的诱发作用。黄宗羲论其异时也曾说过“:明道,伊川大旨虽同,而其所以接人,伊川已大变其说。故朱子曰:明…  相似文献   

6.
程门立雪     
宋代有两人名叫游酢、杨时,同拜著名理学家、教育家程颐为老师。当他们拜见程颐时,程正闭着眼睛思考问题。他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悄悄地站立在旁边。等了好长时间,老师睁开眼,看见游、杨二人,便说;“你二人还站在这里呀!暂且回去,以后再来吧。”游、杨二人恭恭敬敬行个礼,退了出去。出门一  相似文献   

7.
门外下雪,门内“伊川先生瞑目而坐,游、杨二子侍立”,先生醒觉,始嘱二人离去,“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这则“程门立雪”的故事发生在宋代,伊川即大理学家程颐,游酢、杨时是他的学生,时已年届不惑矣。学生尊敬老师,老师却不尊重学生,师门森冷,教风峻刻——那个时代大抵如此。人们引用“程门立雪”的成语,习惯上只述及它正面的涵义,其实,近一千年来其负面影响也在默默起作用,至今似乎犹不能忽视。日前听一堂数学课,教师画了一个两边很短的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故事叫“程门立雪”,讲的是宋朝有个叫杨时的读书人,有一次特地到洛阳去拜访他的老师程颐,请教问题,可是不巧碰上程颐睡午觉,他就站在门外等着。当时正是隆冬季节,天空飘着鹅毛大雪。等到程颐醒来时,看见杨时站在一尺深的积雪中,头上和身上也飘满了雪。杨时因此成为尊师的典范,千百年来,被人传颂不绝。然而我觉得,杨时这个人有点毛病。他不吵醒老师,是对老师的尊敬,这应该赞扬。但他站在露天的门外,任大雪淋,明明有  相似文献   

9.
由“程门立雪”说起这已经是被时代遗忘的故事了,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著名儒学家程颐拜师求教的事儿。  相似文献   

10.
有人认为,"程门立雪"指的是"杨时立于飘着大雪的程门外",寓意杨时尊师重道.很多为此故事配的图片(如本文题图),画的亦是有人身披斗篷,立于雪地中,身上积雪有厚厚一层. 这里的寓意倒是对的,但说杨时是立于程门外,似乎不曾经过考究. 成语"程门立雪"出自《宋史·杨时传》,原文说:"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原来,"立雪"的不只杨时一位,还有游酢.将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讲的就是:有一天,(杨时和同学游酢)拜见程颐,恰遇程颐正闭眼小憩.杨、游见状,就立在一旁等着,没有离去.待程颐醒来,那门外的白雪已经下了一尺多深.  相似文献   

11.
曹松稳 《考试周刊》2011,(31):214-214
两程指程颢和程颐兄弟,生于湖北黄陂。程颢字伯淳,号明道(公元1032—1085年);程颐字正叔,号伊川(公元1033—1107年)。他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洛阳一带讲学著书,因此他们的学说又被称为"洛学",又因内容主要涉及"道"和“理”,所以又称道学或理学。  相似文献   

12.
二程,即程颢、程颐兄弟。程颖字伯淳,荣程颐字正叔,河南洛阳人。自高祖至父切.仅仕于北来,为历代仕宦之家。二兄弟历经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五朝,或为官、或为民,都始终以求道传学为己任,尤其是在程颜被贬官的十余年间,于洛阳与弟程颐日以读书劝学为事。二兄弟“讲学以明理,启前圣之橐龠,作后学之津梁’”,成为理学的创始人。二程一生的主要贡献在于学术上的“明天理”、开创洛学和立教传学。在学术上二程并称,时人称程颢为明道先生,称程颐为伊川先生。目前在二程的研究上,对其哲学贡献。虽已硕果累累,亦难免有…  相似文献   

13.
名人尊师     
<正>古今中外,尊师重教皆为美德。名人尊师的故事更是传为佳话,不胜枚举。程门立雪,堪称尊师典范。相传,有一天,北宋理学家杨时与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得到正确答案,二人一起去老师程颐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他们行至半途,风雪交加。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二人担心惊扰了老师,便在门口静候,没有吵醒先生。过了许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了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  相似文献   

14.
程颢、程颐兄弟的教育活动与嵩阳书院、伊川书院有着密切联系。北宋书院教育是在继承唐朝以来私学教育传统、政府重视文教事业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兴盛起来的。书院教育对传播二程的学术思想、培养后辈人才、进行社会教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程颢(1032~1085)宇伯淳,后人称之谓明道先生。程颐(1033~1107)字正叔,后人称之谓伊川先生。兄弟二人同为北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他们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便受到正统的封建礼教教育,十四、五岁时同时就学于理学开山周敦颐。二人的学说与言论并收于《二程集》。  相似文献   

16.
程颢、程颐兄弟的教育活动与嵩阳书院、伊川书院有着密切联系。北宋书院教育是在继承唐朝以来私学教育传统、政府重视文教事业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兴盛起来的。书院教育对传播二程的学术思想、培养后辈人才、进行社会教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作文》2004,(9)
北宋学者杨时尊师好学,一次他和同学去洛阳拜(bai)见老师程(cheng)颐(yi)。当时正值(zhi)三九严寒,天空飘着雪花,他们来到老师门  相似文献   

18.
程门立雪     
《语文》课本上有一个成语故事,叫"程门立雪"。它说的足宋朝有一个叫杨时的人,读书遇到疑问,就去请教老师程颐。杨时来到程颐的家门口时,得知老师午睡还没有醒,他不想惊醒老师,就站在院子里等待。那时正下着大雪,等程颐午睡醒来,杨时身上已经落满厚厚的雪花。程颐非常感动,赶紧把杨时让进屋去。这个成语故事后面附有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个典故中包含什么道理?  相似文献   

19.
理学家杨时先后师从程颢、程颐兄弟,其最为后人所熟知与称道的是“程门立雪”的修行美谈,近代学者认为其间蕴含着禅宗面壁工夫的内涵。二程去世后其学说面临失传的境地,杨时不遗余力地收集和校订二程的遗稿,通过聚众讲学的方式传播二程理学思想。杨时生逢南北宋之交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由于他的审时度势和积极努力促使二程思想成为理学正宗。杨时在理学道统传续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并为程朱理学的完善与发展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0.
理学又称道学。宋代理学,是宋代儒学哲学思想体系。汉儒治经,注重训诂制度;宋儒则附会经义而说天人性命之理,故称理学。宋代理学产生于10世纪,最重要的理学家有周敦颐、张载、程颗、程颐、朱熹、张(木式)等。朱熹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宋史》辟有《道学传》,为24位理学家立传,占四卷篇幅。部分理学家另列入《儒林传》或《隐逸传》。入《道学传》的闽籍理学家7人,即游酢(建阳人)、杨时(将乐人)、罗从彦(南剑人)、李侗(剑浦人)、黄干(闽县人)、陈淳(龙溪人)、李子方(邵武人),约占《道学传》人数的30%,阵容相当强大。游酢、杨时与谢良佐、吕大临为程门四大弟子,号“四先生”。杨时先学于程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宋史,道学杨时传》)。颢卒,又学于程颐。杨时一传而至罗从彦,再传而至李侗,三传而至朱熹。黄干、陈淳、李子方等都是朱熹的弟子。“暨渡江,东南学者推时为程氏正宗”。“朱熹、张(木式)之学得程氏之正,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同上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