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新书目》2023,(1):48-49
<正>这是一本关于时间的趣味科普小书,旨在对公众最关心的时间问题做出集中解答:时间从何时开始?一光年有多远?一飞秒有多短?扑克牌与历法有什么关系?宇航员在月球上怎样看时间?书中还提到了冻结的时间、写在星辰里的时间、与猫在一起的时间、番茄酱时间。  相似文献   

2.
名人喻时间     
《军事记者》2009,(8):53-53
时间是生命。鲁迅说: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时间是急流。塞万提斯说:时间像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不还,毫不留连。时间是资本。巴尔扎克说:除了聪明没有别的财产的人,时间是唯一的资本。时间是财富。鲁迅说: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一种财富。  相似文献   

3.
张柳陟 《大观周刊》2012,(47):11-12
时间是一种语言,一种无声的语言,是深层文化的结构部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时间观念也不相同。在跨文化交际中,熟悉和了解不同的时间观念和不同文化,有益于交际的成功。本文试图从时间观念、时间取向和时间使用方面来讨论中美文化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一、新闻是有时间的 没有时间,不成其新闻。所谓新闻的时效性,说到底,也就是新闻的时间性。这大概有两层意思,一是新闻本身的时间,二是新闻传播的时间。 (路透社达拉斯1963年11月23日电)急电:肯尼迪总统今天在这里遭到刺客枪击身死。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导语,没有一个多余的字。所谓五要素,样样齐备。 我们感兴趣的是时间。这里也有两个时间,一是肯尼迪遇刺的时间(今天,即11月23日),二是稿  相似文献   

5.
严智爽 《东南传播》2016,(10):35-37
电影是一门时间艺术,电影时间是对现实时间再创造后的时间形式。电影延长时间将故事时间在画面上具体化的脚步放缓使其长于现实时间,是一种重要的电影时间调度手法。文章运用个案研究法,以美国影片《无耻混蛋》为案例,对影片中出现经典场景进行拆解,对电影时间的延长方法与形式进行理论分析与总结,发现电影延长时间可以通过镜头语言与后期蒙太奇剪辑的创作技巧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名人喻时间     
陈相银 《军事记者》2006,(10):51-51
时间是生命。鲁迅说: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时间是急流。塞万提斯说:时间像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不还,毫不留连。时间是资本。巴尔扎克说:除了聪明没有别的财产的人,时间是唯一的资本。时间是财富。鲁迅说:时间对于我来说是很宝贵的,用经济学的眼光看是一种财富。时间是力量。郭沫若说: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时间是镰刀。莎士比亚说: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丽精致,会把平等线刻上美人的额角,会吃掉稀世之珍、天生丽质,什么都逃不过他横扫的镰刀。时间是作者。卓别林说:时间是伟大的作者,她能写出未来的结局。时…  相似文献   

7.
黄昌林 《新闻界》2006,(2):119-120
热拉尔·热奈特在《叙事话语》中曾援引著名电影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安·麦茨的一段话来印证叙事时间性的重要意义,他说:“叙事是一组有两个时间的序列……被讲述的事情的时间和叙事的时间(‘所指时间’和‘能指时间’)。这种双重性不仅使一切时间畸变成为可能,挑出叙事中的这些畸变是不足为奇的(主人公三年的生活用小说中的两句话或电影‘反复’蒙太奇的几个镜头来概括等);更为根本的是,它要求我们确认叙事的功能之一是把一种时间兑现为另一种时间。”①也就是按另一个时间方案来制作一个时间方案。在新闻叙事中,这种时间畸变是新闻表现的基本…  相似文献   

8.
从古到今,很多的名人都对时间有过精辟的论述。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说的白驹过隙,是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像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说的是儒家孔老夫子面对流水一样转瞬即逝的时间发出的感叹。自从人们用科学的方法把地球自转一周称做一天,把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称做一年,把一年的时间确定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以后,永恒的时间就成为一把衡量万事万物也包括任何人在内的生命存在的公平尺子。  相似文献   

9.
画画与卖画     
闲聊之时,“侃”友讲了一个故事,说一位画家用一天时间画了一张画,结果卖了一年未能卖出去。后来有人告诉他,你倒过来试一试。百般无奈之中历尽艰辛用一年时间画了一张画,结果一天时间就卖了出去。由此想到画家画画与办报办刊都是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10.
杜萌 《东南传播》2024,(3):80-82
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时间呈现出碎片化、无序化的新特点,并以强势的姿态夺走了大众的注意力,成为新的时间标杆。在这一背景下,自然时间这一参考系式微,与之相关的四季叙事被媒介时间深度嵌入,出现了仪式化、碎片化、符号化、商品化的特征。媒介四季与现实四季的错位割裂了个体认知,产生空间、物界、行动、时间以及自我五个方面的异化。个体需要在加速的媒介时间同无法加速的四季轮转中去追求一种“共鸣”,让自我不至于游离在世界之外,积极主动地同世界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11.
跑了几年文化新闻,接触了不少文艺界的名人,深感采访名人真是一门学问,个中滋味,耐人咀嚼。 采访名人有三难。一是时间紧促。要让消息在最短的时间内见报,时间真是一分一秒也不能耽搁。而大凡名人又都行色匆匆,稍有不慎,便会失之交臂。即使见了面,要在极短的时间内采访到有效材料,也不容易。所以,事前的准备便至关重要。乎时必须阅读大量书报杂志,涉足影视广播,关注文艺界动态,  相似文献   

12.
在电视剧中,时间具有不同一般的意义。电视剧叙事主要受三种时间形态的影响:一是电视剧制作的时间,二是剧情发生发展的时间,三是电视剧播放/观众收看的时间。而在这三种形态中,居于中心的则是传播/接受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年三百零六天工作日中极为平常的八小时。离上班还有半小时,保管员们已经到了工作室。他们天天如此,总是抢在时间的前面,首先计划和组织一下这一天的时间将是怎样有效地利用起来。一到工作时间,保管员立即换上工作服,领出库房钥匙,一分钟也不耽搁地走向自己管理的库房。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2000年问题综述宋鹏举一、2000年问题的起因计算机系统的时间起点取决于系统设计时的假定,终点则取决于系统时间的表示位数。时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其单调性,即时间值总在不停顿地递增。计算机系统时间尽管也具有随时间单调递增的特征,但是,由于计算机系...  相似文献   

15.
胡迅 《军事记者》2002,(2):62-62
一、电视屏幕时间是一种负载信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时间,每一段屏幕时间都涵载了那一段信息产品的由价值转换而成的生产成本,形成信息交换的基础。二、在我国电视产品生产经营中时间意识的缺乏:不少电视媒介缺乏时间就是金钱的意识,时间资源没有有效开发。时间意识的错位:我国习惯把黄金时间固定为18点至22点,不少电视媒介忽视了其他时间段的开发。三、我国电视和媒介确立时间思维后的生产经营之道:1、时间开发。主要是应用最大数法则,打破受众受制于生理时间的局面,确保电视屏幕时间无论哪一时段都能交换一定数量的受众时间。…  相似文献   

16.
子川 《新闻记者》2004,(10):48-48
路透社(Reuters) [2004年9月14日报道]一项全国性调查发现,去年美国人的平均睡眠时间是每天8.6个小时,其中仅3.7小时用于工作,5.1小时的闲暇时间中,一半时间花在看电视上。这个全国调查涉及了从几乎没有闲暇时间的双职工到退休人员和十几岁的少年儿童。年龄在  相似文献   

17.
杨婧 《新闻爱好者》2010,(7):154-155
福克纳在《献给爱米莉的一朵玫瑰花》一文中,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布局,以一种全新的时空分割,展现给读者更多的悬念和神秘,深化了主题。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分析叙事和时间的关系,指出叙事时间是作者用以表达主题的方式,并阐述了小说中使用的叙事时间技巧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对农产品价格时序挖掘实践证明,其依据时间序列是一组有序的随着时间改变的序列值。文中给出一个同类别多条金融时间序列的数据挖掘模型,针对长时间序列,利用一种能快速发现序列中时序模式的检索方法,通过该时序模型利用挖掘出来的知识对时间序列的趋势进行分析。有效地利用模型找出价格随时间、空间的分布规律,从而提供给用户对价格趋势的判断,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黄锋  辛亮  韦轶  黄雅意 《编辑学报》2021,33(3):289-291
针对读者邮件举报2篇文章存在抄袭的学术不端问题展开调查分析,确定文章出版性质.通过文章版面调查发现,两篇文章内容有90%以上的重复率,涉嫌整体剽窃学术不端.其中,一篇投稿时间较早而稿件出版时间稍晚,另一篇投稿时间较晚而稿件出版时间略早,一时没有确凿证据判断2篇文章谁剽窃谁,但从知识产权获得原则上对先出版者更为有利.相关文献调查发现,投稿时间早而出版时间晚的文章存在更早的出版记录,进而确定投稿时间晚而出版时间早的文章存在剽窃学术不端;进一步调查发现,投稿时间早而出版时间晚的稿件出版记录为内部非正式出版,后来该文投到《应用数学和力学》获得正式出版,并拥有相关知识产权.厘清2篇文章的出版性质后,进而提出学术不端处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功夫在文外     
古人云:功夫在诗外。同样,我们通讯员写文章,功夫应在文外。 曾有作家告诫初学写作者:假如十天时间完成一部作品,用七天时间思考二一天时间动笔比用三天时间思考、七天时间动笔写出来的文章成功得多。 我在平时的写作中,一般是思考(打腹稿)的时间较长,动笔写的时间较短。当采访到一新闻事件后,首先要考虑到写什么体裁(消息、通讯、新闻小故事等)、采用什么样的角度(表现手法)?是现场短新闻形式还是一般叙述形式?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