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为开展讨论,首先给出无限积的有关概念。设{b_n}是一个数列,将该数列的各项用乘号相连blb_2,…b_n…multiply from i=1 to ∞(b_i)称其为无限乘积;若令B_n=blb_2…b_n,将B_n称为该无限乘积的前n项部分积;而数列{B_n}称为无限乘积的部分积数列。 定义1 如果无限乘积multiply from i=1 to ∞(b_i)的部分积数列{B_n}收敛,设,则称该无限乘积收敛,B称为该无限乘积的积(简称无限积),表为 B=multiply from i=1 to ∞(b_n)=b_1b_2…b_n…若部分积数列{B_n}发散,则称该无限乘积发散。  相似文献   

2.
1.拆项分组法 将数列的每一项拆成多项,然后重新分组,将一般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特殊数列的求和问题,我们将这种方法称为分组求和法.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将通项变形.  相似文献   

3.
数列极限是数列在无限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的重要概念.学生在学习数列极限时,经常因为不理解概念、解题方法不当、思维定势等原因而错解题目.下面就解题中出现的问题,分类辨析如下,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定积分背景源于曲边梯形面积的计算.其计算方法是,将它分割成许多小曲边梯形,每个小曲边梯形用相应的小矩形(或梯形)近似代替,把这些小矩形(或梯形)面积累加(求和)起来,就得到曲边梯形的一个近似值,当分割无限变细时,这个近似值无限趋近于所要求的曲边梯形的面积.而数列是自变量取正整数集的一特殊函数.若对数列和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解决某类数列问题的处理方法往往有两种:一种是归纳法,即通过从特殊到一般的观察、分析、归纳,作出猜想,然后用数学归纳法予以证明;另一种是演绎法,即利用数列知识及变形技巧直接求解.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通过数列的一些实例说明当自变量n(取正整数)不断增大时有些数列无限接近于某一个数;有些数列不与某个数无限接近;而有些数列和两个数无限接近….我们把数列与某个数无限接近的这个数称为数列当自变量n取正整数无限增大过程中的极限.并举例说明无限接近的意义,就是说要多么接近都行,只不过数列与某数接近的程度越高,而需要的项数一般来说就越大,为了精确描述它用ε描述数列与某数的接近情况,N描述的是自变量n的变化趋势,从而得出了ε—N定义,并附以几何说明,只有详细分析了数列极限的定义以后.对于自变量趋于无限大时函数的极限,只不过是将自变量n(取正整数)换成X(取一切实数)而已.从而得出ε—X定义.类似地得出函数f(x)当x无限变小时的极限定义.当自变量X无限接近某个数x_0时函数f(x)与某数A无限接近时的极限定义,只要注意用δ>0来描述x与x_0的接近情况,ε>0来描述函数与某数的接近情况,从而得出ε—δ定义.  相似文献   

7.
已知数列的递推公式,求其通项公式是数列中重要的题型之一,在近年的高考试卷中也经常出现此类题型,解决这个问题除验算—猜想—证明的方法外;利用公式的变形构造一个新数列来求解也是重要的手段,下面通过例题分析阐述常用的变形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极限概念有着深刻的思想性,它包含了事物的无限运动变化过程和无限逼近思想,体现了由有限到无限、近似到精确、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思想,曾对教学发展和促进人类文明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极限方法是辩证法在数学上的应用,是初等数学所没有的一套崭新的方法,它解决了"直与曲","近似与精确"的矛盾,是客观世界中由量变到质变的一种反映。数列极限是高等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求数列极限的方法很多。本文总结出十余种类型的数列极限方法,讨论的内容涉及数列知识,Stolz定理,子序列的极限与函数的极限的关系,级数理论,上下极限,定积分理论,柯西收敛准则,泰勒展式,黎曼引理等,力求对数列极限的计算做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7,(61):85-86
数列极限理论是微积分的基础,它贯穿于微积分学的始终,是微积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数列极限是极限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定积分、二重积分、三重积分、线面积分的定义都是用数列极限定义的。数列极限的求法主要有:定义法、初等变形法、归结原则、夹逼准则、单调有界法、利用两个重要极限计算、施笃兹公式法、泰勒展开式法、定积分定义法、利用微分或积分中值定理计算、级数收敛的必要条件和求级数和函数法。  相似文献   

10.
数列求和是数列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现行高中教材中,只对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进行了计算推导,而数列种类繁多,形式复杂,绝大多数既非等差数列又非等比数列,也就不能直接用公式来求解.对于这种非常规数列的求和问题,针对具体情况,现归结为以下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1.
数列蕴含函数思想,但是用函数的观点和方法解决数列问题,有时会失效.笔者对此问题做了一定的探讨,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认为,在解决数列的有关问题时,应该优先考虑数列特有的方法;若要使用函数的方法,就要对定义域高度重视,谨防出错.  相似文献   

12.
递推公式是数列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考试大纲中指出:会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但是此知识点的考查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升温的迹象.所考查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根据递推公式写出前几项(一般前5项),然后猜想通项公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二是直接由递推公式等价变形,转化为已知数列——等差(比)数列, 然后进行推理计算.下面主要探究如何利用递推公式的变换,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相似文献   

13.
递推公式是数列的重要内容之一,尽管考试大纲中指出:会根据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前几项.但是此知识点的考查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升温的迹象.所考查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根据递推公式写出前几项(一般前5项),然后猜想通项公式,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二是直接由递推公式等价变形,转化为已知数列--等差(比)数列,然后进行推理计算.下面主要探究如何利用递推公式的变换,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相似文献   

14.
数列是高考数学科的必考内容,分析历年来的数列考题,都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和较大的计算量,地位举足轻重.数列的主要考点有: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将一般数列问题化归为等差或等比数列解决,用数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
微积分(数学分析)的教学中有很多经典的理论,例如实数的完备性的六大定理.其中,确界存在定理、单调有界必有极限、区间套定理、聚点存在定理的几何意义非常明显,教师在教学中配合几何解释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比较有难度的是Cauchy收敛原理,它是六大定理中唯一一个充分必要的结论.与收敛的定义相比,Cauchy收敛准则不需要知道收敛到什么,而是仅从数列本身的性质来判定该数列是否收敛,应该说含金量最高,特别是在研究函数项级数的一致收敛性的问题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后续课程,例如复变函数、泛函分析等也都意义重大.但是由于Cauchy收敛准则的通常证明几何意义不明显(见证明1),所以不太适合几何解释,在教学中不太有利于想象,教学效果也就一直不太理想,无法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通过多年的教学总结,我们对这个定理的几何意义的解释是,收敛的数列一定有界,有界不见得收敛.但是,有界的数列如果不收敛,一定不止一个聚点,换句话说,一定存在两个不同的聚点.但柯西收敛原理是充分必要条件,所以,有两个不同的聚点的肯定不是柯西列.本文恰恰是根据这个思路,给出了几何解释法证明数列的柯西收敛原理的思路.这种方法比较直观,容...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借助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去求解问题,可以起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在数列综合问题中,如果考虑到方程思想,将数列中的某些问题转化成方程问题,利用方程思想巧妙地解决问题,可以事半功倍.因此,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这种思想和方法,对提高解决数列综合问题的能力很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数列极限运算是无限运算.它不同于已学的各种有限运算.而含参数的极限问题是难度颇大的逆向思维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关踺是施行恒等变形,借助极限的运算法则和特殊数列的极限转化为含参数的方程(组)或不等式(组)加以求解.下面举例说明转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数列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由递推公式求通项公式,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把递推公式变形,然后将它看成新数列(通常是等差或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最后用新数列的性质解决问题.一、基本方法1.求和法:采用累加或累乘,有时需要用到an=Sn-Sn-1.例1已知正数数列{an}的前n项和Sn=1/2(an+1/an),求{an}的通项公式.  相似文献   

19.
<正>递推数列是高考数列压轴题的主要类型之一,特别是近几年的广东高考,对递推数列的考查更是情有独钟.这类问题是一类比较难以处理的问题,学生碰到这类问题往往手足无措,无从下手.高考中这类问题的得分率很低,这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老师如果能从教材出发,科学合理地利用教材,注重对教材中的通识、通法以及例题、习题进行变形引申,引导学生用变化发展的眼光观察这些例题、习题,归纳出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法,扎实打好基  相似文献   

20.
数列问题中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是把数列的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变形,然后将它看成新数列(通常是等差或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或递推公式,最后用新数列的性质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