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荣 《母婴世界》2011,(6):68-69
所谓妊娠糖尿病是指妊娠前没有糖尿病,妊娠后出现了糖尿病。也就是说,怀孕也可能“怀出”糖尿病。大部分妊娠糖尿病患者随着妊娠分娩的完成,血糖水平可以迅速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应注意的是,分娩后血糖恢复到正常的妈妈们,5年内发生糖尿病负的危险仍然很高,所以要经常体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已有一部分患者血糖会持续较高。  相似文献   

2.
当前,糖尿病如同洪水猛兽一样冲击着人类的健康,让每一位糖尿病病友深受其害。因此,为了防止这种危害的发生,我们首先要去预防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能否预防吗?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是由于血液中含有的葡萄糖(血糖)异常增多,从而导致神经、眼睛、肾脏等全身多处组织和器官的损害和功能障碍的一种生理疾病。在日常活动中要注意避免暴饮暴食和日趋欧美化的饮食方式,要注意避免过量食用脂量多的食物,这是预防糖尿病的良策。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是导致肾功能不全的一大疾病。在美国,一半以上的透析病人有糖尿病,在我国也已经接近一半了。提醒糖尿病患者,要尽早关注自己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身体出现任何细微改变或异常,都要引起重视。近日,美国《赫芬顿邮报》报道的一项新研究提醒,糖友如果打鼾,更要警惕糖尿病肾病。英国伯明翰大学内分泌、糖尿病和代谢学研究中心与英国国民保健服务信托基金会糖尿病和内分泌部门的研究人员,选取了224名2型糖尿病患者,并对他们进行追踪随访。  相似文献   

6.
吴月林 《教师》2013,(8):113-114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发病后患者可以出现全身多种严重并发症,所以要治疗糖尿病,就要从根本上预防和延缓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国际糖尿病联盟已经提出了糖尿病现代治疗的五大要点,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糖尿病治疗"五驾马车",即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而在这五大治疗要点中,最基础、最关键的就是饮食控制,因为我们摄入的食物一经过转化就转变为血糖直接导致血糖升高,所以要想很好地控制血糖就必须很好地控制食物的摄入。本文旨在让广大糖尿病患者及其家人对糖尿病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在结合自身病理需要的情况下能做到合理调节膳食营养,从而很好地控制血糖,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心血管和肿瘤是目前全世界发病排在数一数二的疾病,接下来第三大疾病就是糖尿病。由于生活、工作等一些因素,糖尿病的发病率已经非常高了,据我国糖尿病协会总结的资料表明,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达到了9.7%,就是说每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得糖尿病,我国将近有一亿糖尿病患者,这是发表在《新英格兰》杂志上的最新数据。从这张图上我们看到,从20岁到70岁,在不同的年龄段,60岁以前,男性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60岁以后,男女性的发病率是差不多的。  相似文献   

8.
齐婧 《华章》2011,(24)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也逐渐上升,尤其是老年性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病,预后极差.那么我们所说的老年性糖尿病是指60岁以后才发病或者是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至60岁以后的老年患者.在下一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更为严重,所以老年性糖尿病病人也将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问题.我们要通过积极的预防、良好的护理,减轻疾病对人类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外糖尿病病人有增多趋势。对糖尿病病人劳动力及生命安全影响最大的是它的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国外报道,糖尿病病人比正常人其心血管及脑血管病发病率要高2~3倍以上,死亡率也高。我们在临床上感到糖尿病并发症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为此,对我院住院诊断糖尿病病人120例,237次住院资料就糖尿病并发症及有关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它导致的肾功能不全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此类病人的饮食与原发病的饮食管理及其它透析病人的饮食护理相比更具特殊性。由于老年人各种生理系统退化,以及长期的限制饮食,糖尿病性胃肠病变引起腹泻、食欲减退、机体分解代谢亢进,常导致慢性消耗衰竭而死亡。所以,老年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的营养状态是改善其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关键因素。故应尽早加强营养支持疗法。笔者总结了5例老年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进行298次血透的饮食护理,取得较好效果。首先要掌握好病人的干体重,做好心理护理,限制粮的摄入,及过多的水盐。强调优质蛋白质,热量要充足以维持机体内正常的生理需要,选择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锌、铁、低磷高钙的食物。不仅加强了病人的营养,稳定了病情,减少并发症,同时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也达到了延长病人生命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1.
当前,糖尿病在全球迅猛增长,而我国恰恰是重灾区,糖尿病病人已位列世界第一,糖尿病已成为威胁我国公民健康重要杀手.在糖尿患者群中,既有青少年又有中老年,但中老年人占的比例要大些.青少年有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中老年人有中老年的心理特点,如何把握他们的心理特点,提高护理质量,是减缓和控制糖尿病的重要措施.本文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关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患者要想使血糖长期达标,除了科学地安排饮食、坚持运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外,还要积极地进行药物治疗。然而,不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治疗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这对控制糖尿病的进展十分不利。从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实际情况看,老年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3.
征服糖尿病     
乔希 《科技文萃》2001,(10):145-146
未来几年,美国糖尿病者将以每年100万人的速度递增.现在患者越来越年轻化,甚至青少年和小学生也患此病.糖尿病患者急剧增加的得要原因是肥胖症患者激增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的常见慢性终身性疾病,目前要得到全面有效地控制,单靠药物治疗很难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开展糖尿病知识的健康宣传、教育等活动,提高糖尿病病人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水平和服药依从性,能降低病人及家属对疾病的担忧和焦虑,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有效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秋高气爽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正处在秋冬交替时节,早晚温差大,普通人都易患感冒,免疫力、抵抗力本就不高的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各种感染。而感染会导致血糖升高,血糖升高又会加重感染。所以,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感染防控:  相似文献   

16.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是老年病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部分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少动、多食、肥胖等胰岛素抵抗因素增加,胰岛素抵抗,进而引起糖耐量低减。老年糖尿病的治疗与青中年不完全相同,针对老年糖尿病发病的各种因素进行防治是本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关键。此外各种措施之间要密切联系,缺一不可。 1 饮食体育疗法 1.1 饮食疗法:老年糖尿病人活动量少,基础代谢率较低,大多较肥胖,故饮食治疗尤为重要。首先要使病人了解饮食治疗的意义、要求  相似文献   

17.
运动与2型糖尿病防治的相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型糖尿病为最普遍的糖尿病,差不多90%~95%的糖尿病人是2型的,通常在40岁时病发,55岁为病发的高峰期。2型患者通常会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因现在很多年轻人很肥胖,故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纪有所下降。全世界范围来看,糖尿病的流行从1%-50%不等,与研究的人口有关。1994年,2型糖尿病患者约1亿人,估计到2010年要达到2.16亿人。总之,2型糖尿病将是本世纪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在工作中,接触到不少糖尿病患者属于肥胖人群,身边还有一些朋友属于糖尿病的后备军,他们共同的特点就是大腹便便。说起肚子上的这一圈肉的确是应该减一减了,因为腹型肥胖和糖尿病是密切相关的。另外,身边不少苗条的女孩却总嚷嚷着要减肥,一些老年人则认为胖点好,到底我们该不该减肥,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呢?下面来谈谈糖尿病患者减肥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患者要经常化验血糖、尿糖,以便根据其高低调整饮食和用药量。在化验前两天,绝对不能服用维生素C。因为维生素C是一种很强的还原剂,它会使化验血糖、尿糖的试剂发生化学反应,使化验出的血糖、尿糖含量偏低。例如:某糖尿病患者的尿糖是两个加号,在化验前1天共服9片维生素C,即1天3次,每次3片。次日去化验尿糖,就可能是一个加号,或出现假阴性。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化验血糖、尿糖前两天,不但不要服维生素C,就是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也最好少食或不食。  相似文献   

20.
徐新民 《科技文萃》2001,(5):109-110
糖尿病病人常常有高血压,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高血压作为糖尿病的一种大血管并发症出现;另一种是原发性高血压,现在已很明确原发性高血压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也就是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很容易得糖尿病。 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始于1977年,结束于1997年,结果发表于1998年9月,由英国23个糖尿病中心,对5102例新诊断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平均为期10年的治疗与随访,他们研究的新发病的Ⅱ型糖尿病中一开始就有39%的人有高血压同时存在。此外,这项研究还有独特的一点,就是研究观察了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能否减少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危险。 研究结果得到了一些令人震惊的结果:发现严格控制血糖能降低糖尿病各种临床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如冠心病、心梗、中风等)为12%;而严格控制血压则能降低24%,表明严格控制血压的潜在临床意义某种程度上超过了强化血糖控制带来的益处。因此,今天一个合格的糖尿病医生决不会说高血压仅仅是高血压专科医生的事了。而且,对于同时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病人来说,则不仅要控制血糖,更要注意血压的控制。 最具权威的美国联合委员会最新发表了一个关于高血压的第六次报告(JNC),因高血压的危害性修正(降低)了高血压诊断标准,建议尽早实行药物治疗。在药物剂型上提倡一天一次的长效制剂,这样病人会觉得方便,容易依从,亦降低了治疗的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