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外宣中的文化策略解构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条件下,国际社会软力量的作用日益凸现,世界各国日益重视扩大国家对外影响力,力争在国际政治传播中拥有自己的话语权并被充分重视。改革开放20余年来,中国数次调整对外宣传与传播策略,在实践中摸索出“对外宣传三贴近”原则、“对外大传播”观念等经验。本在分析当前国际政治传播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对外宣媒介产品的本分析,提出应以“以我为主”原则和受众本位思想为指导,在内容上找准海外受众关注的陌生与熟悉的化点,用解构化的方式和细节化的语言,加强化报道的分量与影响,以实现对外宣传与传播效果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2.
王飞 《编辑之友》2016,(4):107-112
通过对建党初期的宣传活动分析,可论证中共在创立时期,就开始注重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传播理论与实践.将“宣传”理论纳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赋予了中国化的“宣布”与“传播”之义.建党初期的政治传播主要由传播组织、传播媒介、传播路径、传播对象、传播目的五方面组成.其相互作用并彼此关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党的宣传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吴婷 《新闻世界》2011,(9):274-276
《论语》作为代表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对我们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解读《论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大量蕴含着传播思想的言论。从传播学的角度看,《论语》对传播主体的分析重视传播者的自律;传播内容上,注重信息选择的“把门人”意识;传播渠道上,文化典籍是教化传播活动的主要媒体;传播对象上,树立了强烈的受众意识;传播效果上,重视道德在政治中的作用;儒家的传播原则很大程度上是根据“礼”而展开的。探寻《论语》中传播思想的魅力,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传播文化的历史继承,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世界杯和博客首次相遇……——2006年"博客世界杯"管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媒介即信息,人类传播的历史表明任何一种传播媒介的出现都会对传播内容和人类信息传受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作为传播形式的“博客”与作为传播内容的“世界杯”首次“相遇”在同一时空,从形式到内容,都与历史上任何一届世界杯显著不同,本文尝试着分析这个堪称史无前例的2006年“博客世界杯”。  相似文献   

5.
在新旧宣传范式迭代的研究语境中,传播引导研究面临“原子式受众”与“刺激-反应逻辑”前提的动摇,源自行为经济学的“助推”(Nudge)观念带来新视角。算法力量的显现,启发传播学界将曾用于公共政策等现实情境的“助推”干预策略应用到信息情境中。信息“助推”,契合新宣传要求,指在不损害媒介受众自主选择权的前提下,传播者有意图地通过微小的符号线索(尤其是排序线索与提示线索)来为信息情境附加引导性,从而塑造受众认知方式,进而影响其态度和行为的新宣传方式。该视角带来两个有意义的研究议题:利用提示线索(内容标识)治理内容生态和利用排序线索(操纵显著性)展开营销认知争夺。需要强调,研究与实践都应重视信息“助推”的伦理问题,警惕商业与政治机构对该引导工具的挪用。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行动即宣传"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也是杰出的宣传家。在一生光辉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非常重视运用各种传播媒介组织群众,宣传党的革命路线与方针政策。如果从传播学的角度考察,我们会发现毛泽东的宣传思想中具有很强的“整合传播”意识,即他除了非常重视运用报刊、广播等大众传播媒介进行宣传以外,也格外地重视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的方式来强化宣传效果,以此在人民群众中树立起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从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斗争中用“笔杆子”配合“枪杆子”打败敌人。这其中“行动即宣传”的思想独具魅力,显示出了毛泽东同志的睿智和独到的宣传艺术。“行动即宣传”是指个体或组织日常的行为及言行本身就是对外界展示形象的重要宣传形式,这种宣传是通过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并配合大众传播完成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民主政治建设是一个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发展过程,不同利益与价值观的人对民主政治又有不同的理解,这些因素使民主政治的宣传成为既重要又敏感和较难把握的议题。本文从政治传播的角度进行探讨,认为党报应在协调民主政治价值观与政治现实的矛盾中主动把握民主政治舆论传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史安斌 《新闻界》2003,(5):24-26
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当中,网络媒介文化实际上已成为一支重要力量,它对政治、经济、文化和大众生活等多个领域起着组织、整合和导向的作用。有鉴于此,揭示网络文化、传播和媒介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全球文化传播的战略与技巧,并对我国宣传管理部门和媒体在全球文化传播中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富有成效的决策,对于学界和业界来说,是一项紧迫的任务,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网络与“第三文化”的兴起从狭义上说,文化是指文学和艺术这样的人类言语和思维的精华所在。从广义上说,文化也包括了人类社会生活和群体行为的方…  相似文献   

9.
《全国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强重大政治、文化、经济、体育等活动精细化气象服务,做好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杭州亚运会等气象保障服务。”公共气象服务新媒体传播是重大活动气象服务的重要宣传窗口,本文以2023年杭州亚运会为案例,分析公共气象服务媒体在构建新媒体传播矩阵、丰富传播内容、创新传播方式等方面的传播策略,从而对未来重大活动的气象服务媒体传播提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2022年春节期间,福建省推出“福星高照,福佑中华”“福”文化主题宣传推广活动,社会反响热烈,群众交口称赞,取得很好效果。如今“福”文化已经深入八闽大地和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的五福临门,从福禄寿喜财不断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充分反映出当代八闽儿女对幸福的理解与追求在不断深化发展,也证明了“福”文化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契合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传播不仅靠政府部门的宣传推广,产业化发展更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本文以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对“福”文化的宣传推广为例,拟从发掘、保护和研究“福”文化资源;打造“福”文化产业链条;搭建“福”文化产业平台;构建“福”文化标识体系;开展对台祖地“福”根脉文化交流等五个方面进一步阐释“福”文化的传播途径,并对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福”文化的创意表达进一步梳理。  相似文献   

11.
朱文博 《青年记者》2022,(23):68-69
近年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国际传播取得显著成效,具有对外发声能力的“意见领袖”在宣传阐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当前,“全过程人民民主”具备良好的国际传播条件,宜进一步提升对外传播水平,加大力度讲好“中国式民主”实践故事,抢占国际话语斗争主动权。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与传统的对峙中,《新青年》以传播现代文明为己任。在它的创刊号上,“新”被定义为“西洋文化”。但,作为现代文明的西洋文化并非铁板一块,《新青年》初创伊始,便对西洋文化中的法兰西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13.
中华元典“朋”字从贝币之意发展至友谊之“朋”,具有跨越时间与地域的文化意蕴,既体现于“朋”在文化交流中的符号意义,又拓展至个体、群体、国家之间在人文传播实践活动中的“友谊之交”。“朋”是中国国际传播的一种符号理念,也是传播实践活动中的一种行为方式。从“朋”之溯源及文化意蕴来看,“朋”之“友谊之交”源远流长,呈现出从连接到交融再到维系的历时性传播特征。同时,“朋”文化主要关涉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传播效果的意义结构,各环节关联紧密,共同形成“朋”文化国际传播实践活动,该过程亦即文化的认知、对话与接纳的认同过程,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杜斌 《出版广角》2023,(2):47-52
数字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Z世代”规模的巨大增长,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数字出版在出版领域的分量越来越重,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外宣企业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加强“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五洲传播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国际知名文化企业,高度重视外宣工作基础建设: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拓展“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的多种平台和载体;加强统筹兼顾,推出“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更多精品力作;实施倾斜政策,努力建设适应“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需求的国际化现代型特色文化企业。  相似文献   

15.
马春梅 《新闻窗》2014,(4):35-36
谈及党建宣传,无论报道政治理论、工作经验、先进人物,通常给人以“灌输”“说教”的感觉,这反映出媒体不遵循传播规律、不注重发挥受众的能动性,不善于运用传播技巧等弊病。那么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传播媒介愈加丰富、信息量急速膨胀,相应地,  相似文献   

16.
当下中国各大地方卫视节目争先亮相,其中尤以河南卫视特别文化类节目《唐宫夜宴》别出心裁,成功“出圈”,掀起广泛讨论热潮。节目过后,《唐宫夜宴》单视频在多个视频网络平台累计达到千万次播放量,相关话题微博产生近亿次阅读讨论量,频频登上微博热搜话题榜,全网综合评分9.9分。《唐宫夜宴》话题热度持续走高,在文化语境与传播场域掀起广泛热议。同时随着节目的爆火传播,让我们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创新开发与传播。本文主要从《唐宫夜宴》的技术创新角度、文化融合发展角度、创新传播角度分析其走红及引起广泛热议的原因,探索“3D+5G+AR”数字虚拟技术对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助推作用,形成对广电行业技术的新认识,推动传统文化节目创意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重要一份子,广播电视战线必须深刻理解“极端重要”的重要意义,深刻领悟“首要政治任务”的职责使命,深刻认识“新的文化使命”的责任担当,深刻把握“七个着力”的重点任务,把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为山东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贡献广电力量。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也已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并且大有异军突起、后来居上之势。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新闻网站与传统媒体一样,同样担当着传播正确信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改革开放成就,宣传群众、鼓舞群众,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任。因此,“三贴近”也是对网络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要求。然而,一直以来,新闻网站在坚持“三贴近”原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这也造成了网络新闻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的畸形和迟缓。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如今,在中国的文化市场和媒介资讯中,各种“传统文化”正显现出“复活”、“复兴”之势。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概念强调了传播媒介在大众传播中作为“意见领袖”的作用。而“传统文化”若要进入现代中国受众的视野,并让他们接受,亟需“两级传播”的中介功能和转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玉兰 《今传媒》2005,(11X):23-24
电视作为覆盖面最广、渗透力最强、传播效率最高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所提示的“拟态环境”已经成为“软环境”,正在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发生着前所未有的作用。在跨国传播中,对受众的“现实观”真正起到潜移默化的“培养”作用,形成“社会倾向”并进而影响国际关系和国家安全的,是那些与强势经济、强势政治紧密相连的强势文化。因此,建立既有文化底蕴、又有全球传播视野和国家安全高度的电视传播与国家安全理论,就为电视传播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