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人们基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据调查,我国青少年平均每天上网时间达三个小时。人们通过网络表现自我、交流思想、表达诉求、寻求知识。人们的关注点在网上,兴奋点也在网上。网络正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文化情趣、综合素养、行为方式。网络等新兴媒体在人们学习、生活和审美情趣形成过程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网络已实现对人类的“全面覆盖”,“全程融入”、“每日必网”、“无网不在”成为不少人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人们的经济生活越来越丰富,经济意识也越来越强,就在几年前人们还在只关心身边的柴米油盐,只关心口袋工资有多少,而今天人们已经开始关注此前一直“很专业”的“GDP”、“CPI”、“PPI”……这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媒体的传播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活周刊》是河南日报的一个专页.每星期六在二版见报。它的宗旨是指导生活,服务生活,丰富生活,干预生活。何竹康省长在为本刊写的文章中说:“它是群众生活的向导和伴侣。向群众传递最好的市场信息,传授最好生活知识,以促进人们的交流,陶冶人们的情操。”《生活周刊》宣传报道的主要内容大体上是四句话:理想道德,生活情趣,破旧立新,社会公益。《生活周刊》的重点栏目有:“周末通讯”、“家春秋”、“社会一角”、“生  相似文献   

4.
“非典”已离我们而去,但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人们悄然嬗变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意识提醒我们:加强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刻不容缓。 “非典”的突袭与蔓延,与人类的许多不良生活习俗密切相关;而对疫情的有效控制,同样是人们与不良道德生活  相似文献   

5.
“幸福感”——是当今人们检验主观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数。在“困难”时期,人们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根本没有“资格”去谈论幸福;进入。温饱。时期,人们为了养家糊口,整天忙于奔波,无暇去感受幸福是什么;进入“富裕”时期后,人们腰包鼓了,房子宽了,甚至购了私家车,日子越过越红火,随之“幸福感”也渐成人们茶余饭后的一个“热门”话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戒毒所探视的日子女子戒毒区近来媒体上常常出现一种药物广告,叫做“福康片”,事实上,它是一种帮助吸毒的“瘾君子”们脱瘾的辅助类药物。它的出现证实了毒品在我们生活中的隐性弥漫。步入新世纪,我们再也不能对毒品保持原先的矜持与藐视。在这种形势下,戒毒所成为人们寄予厚望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人生大舞台,喜怒哀乐每天上演。疲于应付生活种种压力的人们。茶余饭后.总想找一些精神寄托,慰藉日益干涸的心灵。《孝感日报》的《生活》副刊应运而生“生活话题”专栏.旨在“在了解中思考,在分析中感悟,从事实后看观点,从细微处见大理”。人人都在生活。并非人人都会生活。“生活话题”的一个个话题。于细微处、于五彩斑斓的生活万象中。教人们有质量地生活。诗意地生活。哲学地生活,让我们枯燥、乏味的生活变得诗意盎然。  相似文献   

8.
一在分析“都市报现象”时,人们都把“服务性好”、“实用性强”作为其成功经验之一。在都市报、晚报等大众化报纸已蔚为大观,服务性报道成为这类报纸的重要特色个性的大势下,对服务性报道进行分析研究,是一件有现实意义的工作。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精神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面对纷纭万象的大千世界,人们在生活方式及兴趣选择上往往感到迷惑茫然,不少人是跟着感觉走。作为一种大众媒体,不仅负有引导舆论的“大”使命,在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等一些“小事”上,也有一种指导服务…  相似文献   

9.
与10年前相比,我们的信息生活大大地丰富了,但卡量其“生活质量”,许多人心存疑问,因为信息生活质量不能只看“量”,还有一个“质”,社会文化批评界一些人士常常比较激动,出言也比较尖刻,他们把电视、报刊媒体讥为“乏味的快餐”,甚至责之为“弱智”大合唱,由此造就一大群“信息巨人+智慧侏儒”及知识平面化的“浅博”、学识单一化的“薄专”。这些由无根的信息生活滋养的二律背反现象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思考。 若要反思透这个悖论,需要从我们这个时代信息生活的基本矛盾入手,这个基本矛盾就是人们有限的生命时空与无限扩…  相似文献   

10.
人生大舞台,喜怒哀乐每天上演。疲于应付生活种种压力的人们,茶余饭后,总想找一些精神寄托,慰藉日益干涸的心灵。《孝感日报》的《生活》副刊应运而生“生活话题”专栏,旨在“在了解中思考,在分析中感悟,从事实后看观点,从细微处见大理”。人人都在生活,并非人人都会生活。“生活话题”的一个个话题,于细微处,于五彩斑斓的生活万象中,教人们有质量地生活,诗意地生活,哲学地生活,让我们枯燥、乏味的生活变得诗意盎然。  相似文献   

11.
1976年,在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休闲会议上, “休闲”概念被提上世界性的议事日程。如今,休闲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主题。休闲时间是可供人们自由支配,用于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和恢复精力的时间:它实质上意味着,在人们的生活时间中,“工作”占据的生活领域开始缩  相似文献   

12.
“把关人”与导向正中李樾巍我们赶上了好时光,赶上了中国经济前所未有的繁荣、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空前丰富的时代。作为精神生活一部分的体育,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一名体育宣传工作者,在“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畅快淋漓之中,又备感压力...  相似文献   

13.
书在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丰富、改善和提高,书的地位还将不断上升。古今中外有许多名人大家都对书的作用发表过高论,如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别林斯基说,“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罗曼·罗兰说,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然而,在我们的新闻宣传中,多少年来没有把“家庭生活”的报道摆到应有的位置上,总以为“家庭生活”的报道都是些“民间小事”、“小儿科”,而不予重视,这一认识有一定的片面性。所谓“家庭生活”的报道,就是指人们的家庭日常生活及与之紧密相关的具有一定价值的新闻报道。重视“家庭生活”的报道,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相似文献   

15.
郑莹 《大观周刊》2012,(24):327-327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语文教学亟宜打开教室的大门,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源头活水流进课堂。联系生活进行基本训练,既“导流”,又“开源”,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学人做人。“不关心广大的社会生活就很难学好语文”。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学中存在与生活脱节的弊端,使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变得枯燥无味。  相似文献   

16.
论“学习型图书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即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是人们的工作方式,还是社会的生产方式,“终身学习”成为人们的能动生命态度。“学习型图书馆”由此真正成为人们的“终身进修学院”。文章从社会视角和业内视角分析了“学习型图书馆”的特征,探讨了“学习型图书馆”的构建模式及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红勋 《视听界》2013,(1):76-79
社会阔步前行推进了经济结构、文化形态的更迭与转变,人们的生存空间遭遇了“主流经济”的撞击与解构,生活、工作、心理等各种压力聚焦于大众疲劳的身心。当大众不能释怀之时,电视娱乐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新的路径。日益丰满的电视娱乐文化满足着观众的精神需求,成为当代社会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并走向了罗兰·巴特所指的“神话”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一、迟来的“中产危机” 2010年下半年以来,“中产危机”开始成为人们持续讨论的话题。先是有关“房奴”、“卡奴”、“乍奴”以及“孩奴”等略带戏谑与自嘲的称谓,被人们在茶余饭后热烈的讨论;后来出现的所谓“逃离北上广”,则引发了人们对生活艰辛的愤懑与忧虑;而上海年仅25岁的女白领潘沽的猝死,更是让很多人生出“兔死狐悲”式的感叹。  相似文献   

19.
高校图书馆人员群体心态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正>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无可否认,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对思想心态的形成,具有深刻而无法逾越的作用。古人也有“夏虫不能喻于冰,非无冰也,以其未见冰也”、“坐井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以其所见小也”以及“近墨者黑,近朱者赤”等说法和孟母三迁等故  相似文献   

20.
企业采风     
对于笔记本电脑究竟何时真正走下神坛,平易近人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完全融入人们的生活?这个“进”有着丰富的内涵,并不只是简单的价格问题,而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面对用户的呼声作为业界老大的联想东芝对此问题的看法非常坚定——移动应用走进生活,必须动真格的!日前,联想东芝在京举行主题为“移动应用走进生活”的大型发布会。联想东芝将倡导2000年“移动应用走进生活”的理念,今年从产品技术、渠道、和服务等环节上下工夫。在产品技术上强调一流的工艺与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