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年阅读     
《广西教育》2007,(7C):46-47
《哈利·波特》 哈利·波特,一个戴着眼镜的小男孩,骑着他的飞天扫帚,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魔法旋风,全世界都为之疯狂。在他的世界里,奇迹、神话、魔法……什么都不会过分。现在,让我们也骑上飞天扫帚,和他一起飞吧!哈利,罗恩,赫敏,秋·金妮……一系列人物为这部小说增添了许多色彩……:[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业教育》2009,(19):41-41
英推出图片会动的报纸:哈利·波特魔法成真 《澳大利亚人报》援引英国媒体2日报道,英国一家公司即将推出一种“革命性的技术”,令报纸上的文字和图片“活动起来”,届时,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中那种图片、文字会活动的报纸将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3.
《哈利·波特》作为文坛的一本畅销书,风靡全世界,反映了现代多元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代表了后现代文学的一种潮流。本文从文学批评、文化人类学、创作原型和人的“异化”几个层面对近十年《哈利·波特》研究做出评述,探讨了《哈利·波特》的文体界定、叙事艺术和文化“寻根”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J·K·罗琳是在20世纪末登上文学舞台并且大放异彩的英国女作家。1997年,罗琳在英国出版了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很快就登上畅销书排行榜的第一位。她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在英美各国甚至世界范围内迅速风靡,不仅吸引了众多儿童,而且也令无数成年人废寝忘食地沉迷其中。J·K·罗琳的小说《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通过在传统的哥特式小说的基础上加入儿童文学的幽默和温暖,给哥特式小说添加了新的时代特征。本文从传统哥特小说的构成要素入手。解读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对传统的哥特式小说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5.
哈密瓜     
罗琳开始创作哈利·波特小故事;号外:《哈利·波特6》新剧照曝光  相似文献   

6.
叶茜 《中学生电脑》2009,(11):52-53
A牛津大学:哈利·波特的“魔法”学校 霍格华兹魔法学校在哪里?想不到居然就是大名鼎鼎的牛津大学。基督教会学院是牛津大学最大的学院,学院的饭堂被用作拍摄霍格华兹的饭堂,Bodleian图书馆成为电影里哈利·波特的课室,而馆外的Divinity学院小厅则在拍摄期间被改装成霍格华兹的医务室,好一个原版的魔法学校哦,有机会也去学学魔法吧!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这一年来看的电影真是数不胜数,下面,我就来盘点几部大家最感兴趣的。1.《哈利·波特》那个戴着眼镜的小巫师真是帅呆了!同学们都幻想着自己也是小巫师,每天在学校里举着铅笔互相念咒语:打扫卫生时也经常骑着扫把学哈利·波特飞行的样子;有的同学更是把自己的眼镜眶架配成了哈利·波特式。  相似文献   

8.
“哈利·波特“系列的第六部电影《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已确定于2008年11月21日上映,这对于“哈迷“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在此编者将这部电影的相关介绍提供给读者朋友们,希望大家一睹为快。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接受美学中期待视野的理论来分析《哈利·波特》系列小说能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研究结论得出:由于《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人物塑造及故事情节不仅达到了读者的期待视野,更因为不断地突破读者的预设而维系着读者阅读兴趣的弹性和张力,才创造了这样一个经久不衰的神话。  相似文献   

10.
一个黑色头发,鼻梁上架着一副宽边大眼镜的男孩,手持一根魔法棒,轻轻一点,就能带你进入神奇的魔法世界,让你时刻都为他的神力所惊喜。他拥有一把神奇的扫把,骑上它,可尽情地在空中飞行。他是谁?他就是神奇的小魔法师——哈利·波特。  相似文献   

11.
日期:就在明天 天气:不好预测 心情:哇噻!好爽!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竟然躺在一张陌生的床上。咦,我怎么还戴着眼镜啊?我取下眼镜一看,天啊!这不是哈利·波特的眼镜吗?我从床上跳起来,跑到镜子前一照——哇,我不仅戴着哈利·波特的眼镜.额头上还出现了一条格外明显的闪电伤疤,甚至连发型都变得和哈利·波特一样了!我高兴地蹦起来。要知道,我可做梦都想当魔法师呀!  相似文献   

12.
众所瞩目的《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已经在世界各地火爆上演。联想到罗琳笔下大部分被魔法想象力处理或描绘的东西.许多哈迷不仅会关心:魔法世界里的诸多神奇法术在“麻瓜”的世界里能否成真?  相似文献   

13.
新的一年来临时,英国女作家J·K·Rowling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主人公哈里·波特,据说也神秘地来到了中国。他到中国后还取了一个富有本土特色的名字——李波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学生电脑》2009,(9):9-9
波特迷们,还记得《哈利·波特和魔法石》里的一幕吗?报纸和相框中蹿出一个不停叫嚣的人物,那便是魔法相框,也可以算是“数码相框”最初的样子。  相似文献   

15.
《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于2008年6月5日参加了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被授予荣誉学位,并作为特邀嘉宾做了题为《失败的额外收益与想象力的重要性》的演讲—— 首先我想说的是“谢谢你们”。这不仅因为哈佛给了我非比寻常的荣誉,而且为了这几个礼拜以来,由于想到这次毕业典礼演说而产生的恐惧与恶心让我减肥成功。  相似文献   

16.
“十九年过去了,伤疤没再痛过。一切都很好。”看完《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最后一部的最后一行,我深吸一口气,合上了书。  相似文献   

17.
(接上期)“点石成金“——使语言表达更加准确贴切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故事中讲到这样一个情节:哈利·波特走到魔镜前,在镜中他看到了早已去世的父母,这时他有什么反应呢?比较以下两个句子:  相似文献   

18.
《哈利·波特》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哈利·波特》,从似真而幻,似幻犹真的特点和儿童本位意识两大方面阐述了该系列童话带给我们儿童文学的冲击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校园里,教室内,抽屉里,桌子上,书包里,同学们的手里……四处都可以看到“哈利·波特”的身影。空闲时,同学们脑子里想的是哈利·波特;下课时,同学们谈论的是哈利·波特;作文时,同学们的题材是哈利·波特……教室里,操场上,同学之间,整个校园,似乎都充满着魔法!早在2000年,一个戴着眼镜的小巫师——哈利·波特,一下子红遍了全球。那时女作家罗琳笔下的一个小男孩哈利刚“出道”时,就受到了孩子们的青睐。世界上所有的儿童都为之疯狂,英国的孩子喜欢他,美国的孩子喜欢他。《哈利·波特》一书被译成了35种文字,使不同语种、不同国度的孩子都喜…  相似文献   

20.
大家一定听说过海伦·凯勒吧.她的一生令每个人都感到不可思议。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海伦到底奇在哪里呢?看完了她的自传后,我才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