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营销界总结出“7秒定律”,即消费者会在7秒内决定是否有购买商品的意愿。商品留给消费者的第一眼印象可能引发消费者对商品的兴趣,希望在功能、质量等其他方面对商品有进一步的了解。如果企业对商品的视觉设计敷衍了事,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份关注,更将失去一次商机。而在这短短7秒内,色彩的决定因素为67%,这就是“色彩营销”。  相似文献   

2.
商品促销,最讲究别出心裁花样多,想出别人难以想出的营销奇招;商品促销,最看好曲径通幽辟蹊径,做出别人不敢做出的营销绝术。美国“树顶烘焙公司”的创始人———格登·霍恩伯,正是别出新裁地把退役闲置校车巧妙改装为流动促销巴士,走出了一条“以车促销苹果派(馅饼)”的成功之路,克服了“苹果派越畅销,亏损额越大”的经营窘状。仅仅只过了3个年头,格登·霍恩伯就凭借“以车销派”的营销杀手锏,充分利用自己的“独门暗器”———“手工苹果派”巴士,不仅卸下了30万美元沉重债务包袱,而且使“手工苹果派”的销售量由每周3…  相似文献   

3.
邓小霞 《科教文汇》2007,(6S):124-125
当前,“公益营销”是商业营销中的流行词汇,它的见效之快、回报率之广使之成为商家们的宠儿。将这一炙手可热的商品推销方式置于竞争法的领域内考虑,却会发现“公益”虽然,却也需要用之有度,否则,离不正当竞争仅一步之遥。  相似文献   

4.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消费者由于不太了解商品实施“三包”的有关时间规定,往往无意中错过了与商家交涉的机会,造成了损失。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文件,对部分商品实施“三包”在时间上有如下规定:“7日”规定产品自售出之日起。7日内发生性能故障、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以选择退货、换货或修理。“15日”规定产品自售出之日起,15日内若发生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消费者因角色冲突而产生情感补偿心理的分析,为企业营销活动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活动领域——角色冲突中的“平衡营销”。对平衡营销的诉求点和理论架构进行了一些简要分析,并为企业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令朝 《知识窗》2011,(12):52-53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意味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在从“神舟一号”到“天宫一号”的短短12年时间内,又一次实现了新的突破性战略跨越。那么,这个充满神话色彩名字的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在它的背后究竟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技术秘密呢?  相似文献   

7.
詹艳 《科技广场》2006,(12):108-109
本文从营销的角度讨论了认识论和行为论两个学派对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不同观点。认识论强调产生行为的心理过程,一系列的有意识的认识,学习和感知的经历是研究心理行为科学的最有意义的数据。行为论认为是过去的行为,而不是态度促使并能解释当前的行为。通过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例证,文章说明了这两个理论学派在营销中的具体应用及各自的局限性,并指出营销人员需要从行为和认识理论两方面来理解消费者行为和态度。  相似文献   

8.
万剑  范励 《中国科技信息》2006,(23):173-173,175
现代的包装除了要具有保护功能、便利功能以外,还要具有商业功能和心理功能,这两种功能是我们在选择包装色彩时最为重要的设计因素。适当的色选择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商品、吸引消费者,最终促进产品的销售,那么色彩的一切应用都是应该以色彩的属性为基础,以商品的属性为主要内容,以商品的销售为目的,因此在包装设计中色彩的应用规律可归纳为:包装色彩必须与商品内容、包装图形、市场定位和个性化相统一。  相似文献   

9.
市场营销学的"案例型"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营销学是一门研究市场运营规律、消费者行为及企业营销管理的应用学科。要把这门课程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既能牢牢掌握理论,又能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激发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就要求市场营销学教师不断摸索与总结、设计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如何把“案例型”课型的教学运用到市场营销学的教学中.对提高市场营销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静  张文龙 《科技风》2011,(5):172+181
国内营销界也把卖场陈列称为"视觉营销",足可见陈列在营销中的地位。色彩在陈列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它是远距离观察的第一感觉,其传达信息的速度远胜过图形和文字,因此对于服装商品视觉营销中色彩设计的研究是非常具有时代意义的。本文通过对色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色彩心理的阐述,总结出色彩问题不是孤立的,它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服装商品色彩陈列中要考虑到色彩情感效应以及色彩与周围环境、顾客和品牌形象等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设计,才能创造出适合品牌的个性陈列。  相似文献   

11.
吴嘉欣 《百科知识》2023,(11):20-21
<正>对于结伴出行的消费者而言,“第二杯半价”往往比“一个七五折”更具有吸引力。事实上,一次购买两份商品时,这两种广告的折扣力度是完全相等的。那么,为什么“第二杯半价”有独特的吸引力呢?  相似文献   

12.
浅谈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运用及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晗 《今日科苑》2009,(22):144-145
色彩在包装设计中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它甚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商品的畅销与否。在现代社会中,商品包装上色彩运用的形象,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会对消费者产生先声夺人的重要作用。因此,包装的色彩也就成为商品品牌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论信息商品的捆绑定价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广林 《情报杂志》2005,24(5):115-116
信息商品的低边际成本特性使得捆绑定价已经成为常用的营销策略。信息商品捆绑定价的影响因素有:消费者对捆绑产品的估价的分布、捆绑的规模、消费者的认知成本。为了最大地获取消费者剩余和降低无谓损失,信息商品供应商往往采取对捆绑产品实施版本划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市场营销已从过去的“消费者请注意”的模式转变为“请注意消费者”的模式。面对日益残酷的市场竞争,开发商们必须进行经营理念的调整,对营销组合进行深层次调整和整合,形成自己营销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15.
所谓“搅和”,指工业生产中将两种以上的不同原料混合在一起,使之糅和在一起或使之溶化成一种新物品的现象,本文所指是将两种以上的技术、方法、要领吸纳在一起,使之变为已用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要领。试看几例“搅和”经营生财术。据报道,我国市场上被卫生部批准为保健白酒的产品,是天津某厂开发的新产品--绞股兰白酒。将绞股兰与白酒“搅和”在一起,便出了奇、出了新,将酒多伤身与健康长寿“搅和”在一种商品上并达成对立概念的统一,不仅可以得到卫生部的唯一认可,也会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日本的各种新式录音机大都有是“搅和…  相似文献   

16.
浅谈色彩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蕾 《科教文汇》2009,(13):257-257,268
在商品的包装设计中色彩是包装设计的关键,作为商业的包装设计.色彩在宣传商品方面具视觉冲击力,对消费者的购买欲念会产生直接影响。本文从色彩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基本特征分析入手,阐述了色彩元素在中国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一些商界人士在推广专利新产品时,往往都对“营销”很感兴趣,而对于“推销”就不够重视。却不知任何“营销”都必须建立在“推销”的基础之上,离开了“推销”之后,“营销”就会寸步难行。就比如对于交通方式来说,再先进的交通工具也不能取代最基本的步行方式一样。  相似文献   

18.
体验营销主要表现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企业与消费者的互动,将营销重点放在满足消费者心理、精神及情感需求上,通过商品体验主题化进一步实现营销目的。  相似文献   

19.
包装装潢中的色彩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的包装除了要具有保护功能、便利功能以外,还要具有商业功能和心理功能,这两种功能是我们在选择包装色彩时最为重要的设计因素。适当的色选择就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商品、吸引消费者,最终促进产品的销售,那么色彩的一切应用都是应该以色彩的属性为基础,以商品的属性为主要内容,以商品的销售为目的,因此在包装设计中色彩的应用规律可归纳为:包装色彩必须与商品内容、包装图形、市场定位和个性化相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信息》2003,(13):33-33
德国科学家最近在斑马鱼身上鉴别出一种控制感觉传导的“离子通道”,去除这一通道会导致斑马鱼失去听力。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人类接收各种外界刺激的生理过程,而且还证明了节肢动物与脊椎动物在此方面可能是由相同起源进化而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